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对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了建立国家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大投入,强化就地保护,重视宣传教育,推动全球合作,还要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外来物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遗传资源保护,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植物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身功能,加强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1 加强宣传 

    植物园要充分发挥植物园的科普功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约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和表彰好人好事,并对违法活动揭露曝光。联合宣传、教育部门,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强调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公众,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鼓励和发动公众从广泛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特别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继续利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举行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研讨会、画展。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结合《科学》或《生物》课堂教学,开展学生实习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所学知识。增加趣味性讲座,播放专业录像,让他们了解宇宙与生命、生命的起源、动物与植物、人与植物的关系、植物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神奇的植物等内容。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知识的交流和普及,通过环境、生物、伦理、道德等使每个公民都能改变行为方式以努力保持植物多样性,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2 加速建立各地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各种相关信息,包括人类利用、基础分类、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生态学关系等情况。国内南京中山植物园、中科院版纳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都逐步建立了植物信息系统。 

    植物园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3S集成技术,建立起当地的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进行植物园植物记录的数字化管理,加快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利用计算机协助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应用于植物的迁地保护,动态记录植物资源分布、生长及演化变迁状况。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支持,促进植物园之间信息交流,加强合作,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进步。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科普教育和生物多样性宣传。国家相关部门或植物园协会要制定有关数据格式标准,以利于数据信息交流。 

    3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存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特别要加强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和具有某些优良性状和遗传特性的野生资源的保护,在植物园进行常规的种植物保存,有条件的也可进行种子库保存和低温保存。植物园应成为濒危物种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参与并指导植物就地保护,进行珍稀物种的的繁殖推广。 

    4 加强植物多样性研究 

    植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要先行。植物园应充分发挥植物园的科研功能,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包括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大小不同的组织水平或层次,开展研究工作,如:植物之间的关系、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资源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植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方法、入侵植物、种群动态、生态系统功能等。有条件的还应重点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濒危植物的调查、鉴别、评价和致濒机理研究。植物多样性的保护需以植物学为基础,将植物分类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科与政治、经济、法律、人口等社会学科进行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5 加强植物园间的合作与交流 

    植物园间要通过植物园协会和植物专委会开展各种专业会议,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不仅是植物品种的交流,还要交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植物多样性研究方面进展情况,实现资源、技术、人才共享,提高植物园的整体作用。各地植物园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入侵植物信息通报和预警,加强本地植物引种指导,进行植物引种风险评估。 

    植物园还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优势互补,一方面为高校提供植物多样性实习和研究场地,另一方面便于高校研究与植物多样性保护紧密结合,服务于植物园建设和发展。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筑龙园林景观知识    更多精彩请登录园林景观服务平台:筑龙园林景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