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行使得建筑师肩上的责任增加了,同时对建筑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建筑师不只要专注于设计本身,还要了解对项目的整体管理以及其他专业的设计。

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分享一些关于防排烟设计的标准要求,快拿出本本记下来吧!

17年11月,国家发布了最新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该标准于18年8月1日起实施。

标准为什么重要?标准应该怎么看? 标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规范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规范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工程实践千变万化,而规范条文往往一言以蔽之
◆ 很多规范条文存在歧义
◆ 有些规范条文故意留下解释空间

合理的条文解释标准是什么?

1、对于没有任何歧义的规范条文,要深入理解条文包含的意思,严格按照条文的文字意思去解释规范,特别注意对一些连词和术语要理解到位。

2、对于有歧义规范条文,选择合适的解释理由和解释技巧,使其达到整个规范体系协调统一、符合规范条文制定的原本意图。

达到以上两点应该就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规范解释,杜绝出现咬文嚼字,脱离规范体系的解释。

规范应该怎么看

1、对照条文解释来看,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前后对比着看,比如自然通风和机械排烟对照、机械加压和机械排烟对照; 
3、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看;
4、结合专家讲座、各地消防队、审图公司意见来看;
5、在工程实践中逐步加强对规范的理解,理论跟实际相结合

防排烟规程整体观感:

1、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讲,其合理性和安全性相比旧规大为提高;
2、从实施角度来讲,困难比较大; 
3、部分条文有矫枉过正之嫌;
4、规范的编写借鉴了大量实验结果,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大量吸取了一线使用部门、消防救援部门的意见和经验,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合理性;
5、整体来看体系性较强,逻辑严密,有少数条文存在瑕疵。

新规范出台对各专业的影响和应对:

暖通专业
影响:有利有弊
利:提高了暖通专业设计门槛;
弊:设计难度增大,工作量增多;
应对:积极学习新规范,在工程中能熟练应用。

建筑专业
影响:
1、防排烟设计需建筑专业深度参与;
2、部分条文的实施需建筑专业根据规范要求来做,不能只等着暖通专业提资。
应对:主动学习掌握相应做法;加强和暖通专业的配合。

了解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规范学习的必要性,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部规范条文的详细解读吧!

防烟系统讲解

条文:

3.1.2 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

1、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后,利用风压和热压进行自然排烟将很不可靠,因此要求自然通风。考虑火灾危险性、人员密度、人员读对疏散通道的熟悉程度等因素,对公共建筑和住宅进行了区分。
2、大于100m的居住建筑和大于50m的公共建筑,防烟部位需设置机械加压系统,不能采用自然通风;不可将50m或100m以下的部分采用自然通风,以上的部分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3、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台以后已无商住楼的概念,当住宅与其它使用功能的非住宅建筑合建时,由于做了严格的防火分隔、疏散独立,消防设施独立设置,住宅可按建筑总高度根据住宅建筑的防排烟要求来做,对于非住宅按其高度根据公共建筑的要求来做。

常见疑问:

公共建筑的高度大于50m,但防烟楼梯间只服务50m高度以下的部分,该楼梯间及前室是否可采用自然通风?

解读:

根据不同的解释方向和理由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11、按照文理解释,从字面意思理解,建筑高度大于50m,无论楼梯服务高度大于是否大于50m,均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2、按照目的解释,之所以大于50m要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是因为自然通风效果受风压和热压的影响较大,因此小于50m的可以采用自然通风。
根据不同的解释方向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其结论应该得到地方消防队的认可,亦可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1、消防应从严,得出不同结论时应按照从严的结论;
2、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方式,可以得出应从整体考虑,采用机械加压。
综上:建议大于50m的公共建筑,楼梯间及前室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条文:

3.3.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
2 、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标准第3.4.2条规定的送风量增加20%;
3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

解读:

1、建筑高度过高采用直灌式送风容易引起压力分布不均;
2、大于32m采用两点送风可一定程度缓解压力分布不均,小于32m可单点送风;
3、送风量是风机风量在计算值的技术上增加20%,还是计算风量增加20%的基础上再增加20%有争议,从规范条文解释看是风机增加20%,与3.4.1是重复规定;
4、新建建筑不宜采用直灌式送风的方式,改造建筑设置风井确实不方便的可以采用;
5、加压送风口不宜设置在一层、避难层、屋顶疏散口等人员疏散的位置,一方面影响人员疏散,一方面容易造成大量风量外流,难以保证加压效果。

常见问题:

1、对于地下室楼梯,采用风口直接送入楼梯间的,是否认为是直灌式送风?

解答:层数较少,加压风口的设置未超过规范的规定,可不认为是直灌式送风。

2、直灌式送风口风速是否满足7m/s、风机是否要设置在机房内?

解答:均按规范要求设置。

工程应用:

注意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位置。

   

条文:

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 、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 O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 0m 。
 4 、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
 5 、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规定。
 6 、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火灾时自动开启阀门的措施。

解读:

1、加压风机入口要直通室外,不允许从机房内或建筑内部取风;


正确做法:进风口直通室外

错误做法:进风口未直通室外

2、为保证加压风机设置在上部火灾时吸入烟气,加压风机宜设置在下部,可在架空层、避难层等位置设置加压机房,当条件不允许时亦可设置在屋面;

3、建筑专业在设置防排烟机房和风井时需考虑室外排烟口和加压进风口及补风口的距离,尽量拉大排烟口和加压进风口及补风口的间距,补风口和加压进风口无距离要求(都是进风口);

4、排烟口和加压风口及补风口应布置在不同立面上,当布置在不同立面时,其间距没有要求,不同面的要点是中间要有有效的分隔(如下第一张图为有效分隔,为不同面,第二张图虽然在不同面,但中间没有有效分隔,仍为同一面),如在屋面设置机房,设在不同机房的立面也算处于不同面(专家意见);


排烟和加压风口设在不同面,中间为有效分隔,间距无要求。


中间没有有效分隔,属于同一面,需满足距离要求。

6、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防排烟风口需考虑间距,只需考虑可能同时使用的风口之间的间距,比如同一个防火分区的加压风口和排烟风口,按此原则可大大减轻风井和机房布置的难度。

7、地下车库加压送风从地面取风,其进风口和送风机无设置在系统下部的要求。

8、为防止火灾时候烟气威胁加压风机和风吹雨淋,送风机需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规范未放宽规定(排烟风机有放宽条件,可和通风空调机房共用),加压机房可和补风机房合用,审图和消防队一般无异议;

9、楼梯间设置常开风口时,送风机出口宜设置止回阀,防止气流导管,风管风速大于8m/s。

常见问题:

1、加压风机设置屋面时,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加压送风的进风口受烟气的影响?

解答:水平或垂直距离满足要求即可防止进风口受烟气影响;

2、设置在架空层内区的加压送风机,其进风口是否能认为直通室外?

解答:算,但进风口不宜离建筑外沿太远。

3、加压送风机设置在屋顶,是否需要设置专用的机房?对机房有何要求?

解答:设置在屋面时为防止风吹雨淋,同样需设置机房,机房应满足《建规》的要求,留出检修空间,高度建议可做到2.2m以下,因超过2.2m建筑面积算需按整个机房面积,小于则可按一半面积计。

条文:

3.4.2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标准第 3.4.5条~第 3. 4. 8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 3. 4. 2-1 ~表 3. 4. 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

解读:

1、小于等于24m的建筑,加压风量需通过计算确定,表中数据是按楼梯间和前室均开3个门计算所得,小于24m时开启门数不同;

2、取表中数据时可根据高度按线性插值法计算确定;

3、单扇门时乘0.75的系数,再对比;多扇门时不乘,主要按计算值确定,同时不小于表格中的数值;

4、表格不包括共用前室,对于剪刀楼梯间和共用前室,应通过计算确定。

常见疑问:

1、“注:…按开启1个2.0X1.6的双扇门”,那么当多个门时,是否就直接按计算值,不必与表进行对比取大值?

解答:主要通过计算确定,但仍然需要对比,不能小于表格中的数据;

2、如果非标双扇门时,是否修正?比如,疏散门为1.5X2.0的双扇门,是否表中送风量乘以系数:(1.5X2.1)/(2X1.6)?

解答:规范没有要求进行修正,但可根据面积比确定防火门漏风量大小,在风量取值范围内取值;

3、加压送风量计算表格中,没有剪刀楼梯间和共用前室,是否只能通过计算确定加压送风量?

解答:通过计算确定风量,按照举轻以明重的原则,建议共用前室的风量和独立前室进行对比。

4、当合用前室自然通风,防烟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时,加压送风量如何取值?是否套用表3.4.2-3?

解答:通过计算确定,与表三的风量进行对比。 

 

条文:

3.4.5 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j = L1 + L2,Ls = L1 + L3
3.4.6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1 = AkvN1
3.4.7 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L2 = 0. 827 X A XΔp(1/n)X 1. 25 X N2
3.4.8 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应按下式计算:L3 = 0. 083 X Af N3

解读:

1、原高规和建规按门洞风速法和压差法计算,门洞风速时未考虑门缝和阀门的漏风量,导致加压风量偏小;

2、楼梯间加压风量由满足门洞风速的风量和其它门的漏风量组成,前室加压风量由满足门洞风速的风量和其它阀门的漏风量组成;

3、楼梯间固定窗漏风量、合用前室电梯漏风已考虑门洞风速内,无需另行考虑;

4、计算前室加压风量时,对于住宅建筑,前室可按一个门计算,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前室开门多并非疏散人数多,而是因为每户均需一个门,火灾时各户同时疏散的概率不大,且疏散时一般会关闭自家户门,因此对于住宅建筑按一个门算是有道理的;对于公共建筑,前室采用多个往往是因为疏散宽度不够而采用多个门,因此计算时应按所有前室的门计算,如高度大于24m,每个前室有3个门,则计算时取三层门开启,为9个门。

5、当前室加压送风,楼梯间自然通风,计算前室加压送风量时L1 = AkvN1,其中Ak仅指走道开向前室的门,而不包括前室开向楼梯间的门,因在门洞断面风速时已经考虑了前室开向楼梯间的门。

6、计算常闭送风阀漏风量时应进行试算,保证风口风速不超过7m/s。

7、当前室小于3层时,前室门开启层数按实际楼层数取。

工程应用:

某建筑共16层,层高70m,楼梯间前室为独立前室,门为2.0x1.6m的双扇门,采用只给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的加压方式,计算加压送风量、系统余压值,判断是否是否需采取泄压措施。

解答:
 L1 = AkvN1 =3.2x1.0x3=9.6m/s    
L2 = 0. 827 X A XΔp(1/n)X 1. 25 X N2  =0.827x0.028x120.5x1.25x13=1.3m/s
 Lj = L1 +L2 =9.6+1.3=10.9m/s=39240m3/h

规范限定值根据线性插值法计算可得:43353m3/h,两者相比,最终计算值取43353m3/h。

疏散门最大允许压差计算:
取M闭门器的开启力矩45N.m,dm门的把手到门闩距离6cm

Fdc = M/(Wm -dc)=45/(0.8-0.06)=60.8N
P = 2(F’-Fdc)(Wm-dm)/(WmxAm)=2(110-60.8)(0.8-0.06)/(0.8x0.8x2)=56.89Pa

当送入计算风量时系统余压值:
ΔP=[L2 /(0.827xAx1.25xN]2=[12/(0.827x0.028x1.25x16)]2  =671Pa

保持设计压差值需要的风量:
L2 = 0. 827 X A XΔp(1/n)X 1. 25 X N2  =0.827x0.028x120.5x1.25x16=1.3m3/s=5760m3/h

有多少个门漏风时系统不超压?

N=L2 /(0.827xAx1.25x ΔP (1/n) )=12/(0.827x0.028x1.25x501/2)=58个

其余压值最终还要受制于风机压头的大小,但从计算可以看出,余压值远大于最大允许压差,因此需设置泄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