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框剪结构是在建筑承重结构中设置部分钢筋混凝土墙体,从而起到墙加了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的接触面积。使其稳定性抗震能力大大起到提高。框剪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出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钢筋混凝土墙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钢度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框剪结构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对于框剪结构,大家是否想要了解更多呢?

框剪结构特点

1、框剪结构受力特点,框剪结构是当代高层建筑设计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全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该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足够数量的剪力墙使建筑本身拥有相当大的刚度。

2、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结构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纯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

3、框架除了负担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墙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墙体。

4、框剪结构设计及施工的特点,在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高层框剪结构的建筑设计被广泛采用,高层框剪结构一般都设计地下室,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全现浇砼结构,在高层建筑群体建筑设计中,一般利用地下室或架空层与各主楼连接,主楼基础与地下室连接,连接部分的基础之间设置后浇带。

5、后浇带一般设计要求在主楼主体封顶后再进行浇筑,高层框剪结构建筑根据设计的高度和层数不同,每平方米含钢量在55kg~85kg之间,设计选用的钢材,主受力钢筋一般采用二级钢和三级钢,三级钢采用的较多,构造钢筋一般选用二级钢和一级钢,砼设计一般采用C50 、C40 、C35三个等级的砼,也有个别采用C55、C60等级的。

框剪结构施工顺序

框剪结构施工顺序在这里只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场地的平整——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垫层——地下防水——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施工——模板拆除,如过是地下室防水必须等结构验收合格才可以做,常见的做法有外防外贴和外防内贴。

框剪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1、改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关措施

结构控制理论将结构的弹塑性分析与抗震相结合、抗震与消震相结合、能动控制与设计相结合,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控制措施,调整结构的刚度、强度和质量分布,控制结构实现佳耗能机构,以增大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增强结构对地震作用下强迫变形的适应能力,使其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要求。抗震结构按两阶段设计,即在弹性阶段按强度制,在弹塑性阶段按变形控制。这样设计的结构,既有一定的强度,又具有较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一定程度地适应强烈地震使结构产生的强迫变形。

2、提高剪力墙抗震性能,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边框(明框和暗框)可阻止斜裂缝向相邻发展,还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重构件代替墙板承重且有一定延性。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承担因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引起的附加剪力。

(1)控制每肢墙的高宽比。必要时可设结构洞口或结构竖缝使变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可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连梁处, 形成耗能机构, 同时使原剪力墙一分为二,刚度降低,避免发生剪切破坏和底部墙体过早屈服。

(2)剪力墙的刚性连梁,其跨高比往往仅为 1 左右。而试验表明:当连梁的跨高比为 5时,延性和耗能很好,连梁两端相对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 8 以上,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当跨高比降至 1 时,延性系数则降至 3 左右,滞回曲线严重捏扰,耗能很小,后弯剪破坏。因此,需要对它的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措施。

3、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加强框架的角柱。角柱是连结纵横框架的枢纽,要增加框架的空间整体性,就要加强角柱的抗剪性能。沿周圈框架平面按 K 形支撑和 X 形支撑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砼抗剪墙板或配筋砌块抗剪墙板,能有效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现象,显著提高框架的整体性和抗推刚度,减少结构的整体侧移,有利于减小层间侧移。但这种结构的延性较差,因此,可以在墙板上开十字形结构竖缝使之出现薄弱部位,形成延性耗能墙板。

框剪结构混凝土施工难点解决方法和预控措施

一、施工难点

1、梁柱节点混凝土等级不同,强度质量得不到保证;

2、梁柱节点出现交叉斜裂缝;

3、箍筋绑扎质量差;

4、节点处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困难。

二、解决方法和预控措施

1、控制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提高节点强度

(1)施工技术人员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控制梁柱节点区域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一般设计图纸中会强调节点区柱混凝土强度应该高于粱板混凝土强度,并尽量极力保证节点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根据设计要求做好施工方案编制,采取合理方式进行节点区和梁板区混凝土浇筑施工,并遵循先高后低的原则。

(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施工场地情况,利用塔吊等起吊设备进行节点区域的混凝土浇筑.然后利用泵车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利用钢丝网临时固定节点区域混凝土大量向梁板区域流动,在浇筑过程中,应该分层振捣,在楼面粱处留45°斜面的施工缝。在节点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待初凝前进行梁板混凝土浇筑,这样施工可以保证节点区和梁板处分批浇筑,提高结构强度。

2、控制梁柱节点裂缝的产生

(1)为了做好梁柱节点区域的裂缝控制,就需要做好吊筋和附加箍筋的设置。吊筋设置应该分布在主梁内侧和次梁的下侧,吊筋的弯起角度控制在45°,间距为8d且不得大于100mm,当结构受到荷载作用时,次梁受到负弯矩作用,可能会在主梁侧面出现裂缝,并且次梁的荷载以剪力的形式传递给主梁,使得主梁高度中下部混凝土出现八字形裂缝。

(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设置吊筋,保证次梁传递而来的力直接传递到受压区。在实际钢筋绑扎施工中,施工人员会忽略吊筋和附加箍筋的绑扎,这样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应该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按照图纸严格施工,保证吊筋和加密箍筋的数量,不可以擅自更改吊筋和附加箍筋的数量。

3、重视梁柱节点核芯区箍筋质量

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4、混凝土浇筑控制在梁柱节点

由于钢筋众多,浇筑混凝土时,会出现一些困难,并且无法振捣,施工质量也不满足设计要求,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采取以下方法:绑扎纵横梁钢筋时,上部钢筋可以不绑扎,先直接浇筑梁节点下部的混凝土,当浇筑的混凝土上表面距离梁顶部10cm左右时,再进行钢筋的绑扎,最后利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且用端部焊有铁板的改进振捣棒进行振捣,以保证节点处混凝土的密实度。

框剪结构抗震计算的调整

1、在整体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基础上,允许个别构件、个别部位按弹塑性性质对刚度进行调整,也允许局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

2、据空间有限元程序分析结果:受拉墙肢刚度退化后,实际受压墙肢承受了 90%的总剪力而受拉墙肢仅承受了 10%,墙肢受剪严重不均匀。为此对于一、二级抗震墙,受压墙肢的设计弯矩和剪力应乘以1.25,而受拉墙肢可降低 10~20%。

3、加强连梁是改善墙肢应力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使连梁能够向各片墙肢传递更多轴向力,让各墙肢尽可能地平均分担重力而避免出现某墙肢全截面受拉的情况,从而也改善了墙肢承受剪力不均的状况。

框剪结构对连梁的设计要求

1、控制连梁端部的剪应力不大于 0.15%,以保证连梁具有足够的截面和抗剪能力。

2、连梁的剪跨比不应小于1.0,当剪跨比过小时可用水平缝将连梁分隔成两根等高连梁。

3、根据梁端实际抗弯配筋量并考虑钢筋超强效应的条件,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

4、调整框架的剪力

(1)为了承受由于剪力墙开裂刚度降低而转移给框架的剪力,并保证框架作为二道防线应具备一定受剪承载力储备,在按剪力墙框架协同工作分析所分配的剪力基础上,再对框架剪力进行调整。

(2)空间有限元程序动力分析结果显示:框剪结构最大层间相对位移多发生在 0.4H~0.8H 之间,根据结构中框架的受力特点,对 0.4H 以上部分的框架适当提高抗剪承载力及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