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使用插入式震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震实,移动间距不大于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平板震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震动器的平板覆盖以震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

底板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以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向地下室输送为主,塔吊配合吊运,采用商品混凝土供料。

采用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地下室二层第Ⅰ、Ⅱ、Ⅲ段浇筑方向自7/oA向1/oA轴推进;第Ⅳ、Ⅴ、Ⅵ段浇筑方向自1/oA轴向D轴推进。地下室一层第Ⅰ、Ⅱ、Ⅲ段浇筑方向自7/oA向1/oA轴推进;第Ⅳ、Ⅴ、Ⅵ段浇筑方向自1/oA轴轴向U轴推进。三台输送泵各自的浇筑方向。

混凝土浇筑前准确掌握天气情况,避开雨天,尽量安排底板筒体部位混凝土在夜间浇筑,以降低较厚处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浇筑混凝土前需设置马凳及人行通道和操作平台,严禁直接踩踏钢筋,通道谁打谁拆,浇注混凝土时,模板、支撑、钢筋、预埋、预留应设专人值班,如有位移、变形应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质量。

浇筑大于500厚混凝土底板时,应采用“分段分层、斜面浇筑、一个坡度、薄层浇捣、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式,见附图所示。这种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浇筑方法,避免了输送管经常拆卸、冲洗、接长,从而提高了泵送混凝土效率,对上下层混凝土间隙时间不超过1.5小时起到保证作用。根据混凝土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前一道布置在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后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相应的跟进,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

在后浇带处浇筑混凝土时,应先于施工缝表面抹水泥砂浆一层。混凝土要避免直接靠近施工缝下料,机械振捣时,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加强对施工缝接缝处的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表面泌水采用真空吸水,若发现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调整水灰比,混凝土浇至顶端时的泌水排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认真处理,经2~4小时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子收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约12小时后,再覆盖塑料布、麻袋,充分浇水湿润养护。

柱、墙混凝土浇筑

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

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大体一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特别是墙厚较小,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应采用Φ25振动棒,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50振动棒,考虑到墙窗洞下墙体位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浇筑粱板混凝土时,墙、柱节点区同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分界面在墙柱边500处。

梁、板混凝土浇筑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 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 ,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由于楼梯踏步采用封闭式模板,故在踏步面开门子洞。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

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内。

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

基础主梁,箍筋是贯通的,梁是柱的支座。存在纵筋的连接。

箍筋是大箍套小箍,这样重复的筋最小,如四肢箍筋,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相套,在抗震与非抗震都可以,但抗钮就不行了。抗钮只与最外箍筋有关。

大箍内加接筋是最好的。

柱的施工缝在梁底50至100,抗震问题没考虑,国外是整体或在柱的中部。这个问题是一定得解决。

基础梁如果小于柱,就存在加液梁问题,就是把柱包住。来实现基础梁做为支座。

柱在基础梁内锚固,如果小于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得合箍),主要是防止钢筋偏移。柱在基础内的弯最小要大于150

柱中部搭接区加密是为了增加砼的粘结。在柱两端的是为了抗震,主要是为了强柱弱梁。

基础板的第一根筋为基础的边的1/2的板间距

基础次梁以基础主梁为支座,次梁的箍筋从主梁边50mm开始。

凡时承柱的为基础主梁,与柱不连接的就为次梁,有些次梁与主梁一样高也是次梁。

楼板内应注意的事项

楼板从梁主筋内扎进来,板下部筋进入梁大于5d,但至少到梁中线。板上部钢筋与梁平行的筋按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楼板与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在支座处一定是受压的。

非接触搭接:两根钢筋间距要大于等于30+d,小于0.2Ll及150的最小者,两个搭接之间的间距得大于0.3Ll。 两个钢筋要弯起是1:12。

板的负筋在梁的角筋内

板悬挑板要折回来5d。并不是直弯。主要为了装修改造用。悬挑板与栏板在一起,在栏板内也是5d。

放射筋的问题:梁的箍筋问题,在放射筋范围内箍筋可以斜放。这样放射筋插空可以完成。

在两面悬挑板钢筋打架的问题,在楼板内做了钢筋相互关系的构造。

无梁楼盖的构造,有时在下部的筋有时到上部了。搭接时要把搭接头弯到上部,并且要大于0.3Ll

国内是重结果,而国外是重过程。钢筋应该重过程,中间不控制砼打得特别好是没有用的。在哲学的理念上没有结果,只有过程。一个过程的开始主要看起动新的过程是不是强。一件事没有做就想结果。办好每一个过程,结果是自然的。

梁与柱的钢筋打架,就采用撬一下是不可取的。

要注意的问题

先说梁、再说板,最后说柱,主要是梁好说。砼结构中存在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问题。

柱问题就多了,存在大偏心与小偏心。

平法考虑层次性,主要是基础、柱、梁、板有各自的子系统。关联性。各自之间有支座,基础、柱、梁、板前面是后面的支座,楼梯是特殊板。有一个相对完整体,基础、柱、梁、板的顺序与施工相一致的。

平法中先谈柱、后谈梁、再谈板。

梁的问题

构造结点中的多空的问题,几个尺寸取最大值的问题。

梁上部钢筋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且大于等于0.4Lae。看图除了文字外还得看图形。

弯锚在中心线过5d,大于0.4Lae可以弯。是不是上下筋都可以相互同一位置弯,非抗震可以,对于抗震不行。 弯描只要大于Lae。弯锚仍是大于Lae是不对的,钢筋一弯就不可能全是拉力。弯的钢筋的长度15D就足够,但直的必须要保证

Ln为最大跨的净跨长度。取Ln/3是经验取的。

下部在支座处锚固,钢筋很长,是不是可以通出来,后来修定时不能标准化,一是梁的搭接要避开加密处,二是受力较小处,受力较小多大是较小,很难确定。为了节省钢筋相到支座外连接,在03G101-1中的54页补充了一条。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可以爱在什么地方连就在什么地方连。

柱的机械连接合算,可以省搭接和加密钢筋。锥螺纹只能适合柱不能用于梁内。

非抗震可以支座外进行连接。

图集没有解决三排筋的问题,应该由设计人员进行告知。如果第一排全部通长,第二排就为第一排的非通长筋。

梁上部即有通长筋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150主要是让搭接区域内至少有一根箍筋

结构理念,钢筋分三个等级,一个是受力钢筋,也是主筋,受力钢筋锚固特别严格。主要考虑受拉。第二是构造钢筋:架力筋与侧面筋,基本上是一个构造要求。一般不需要回头勾,有一个分布筋是墙身的竖向筋应该是受力筋,并非是构造筋。

顶层梁的上部端部筋的问题。

梁的下部钢筋没有必要全部伸入支座,无论如何支座的弯距小于跨中。可以在梁支座外短开,规定大于0.1Ln1,在图集上只做了两排钢筋上部筋不断的问题。

加液一般没有两排筋。

梁变截面时,按100%锚固考虑。要通长筋时,要进入柱50时才能弯。下部钢筋通时不进入50,可在于高处得进入柱50。

吊筋,放了吊筋可以不放加密筋,不能只把次梁包住。

侧面筋:为什么越配越大,梁裂的问题,一分析就是筋少了。其实裂缝主要是水灰比的问题。二是安定性的问题。

规范管纲,其它图纸管目。

规范当梁大于等于450时,得设侧面钢筋,但间距不应大于200。

悬挑梁的问题:

非框架梁下部筋不进入50,原因是受压。

第一排筋,一部分在外弯下大于12D,第一排另一部分往下斜弯。斜筋是帮助箍筋抗剪的。第二排直锚。

有些人说往柱内锚La不放心,你可以加长,但规范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就说明La不可靠,本身考虑的概率是99.97%,失效概率是0.03%,你加长1 .5不一定能提高多大的概念。加长是可以,本身是大于号。如果你对规范内的那个节点不放心,可以改。如果你改了责任你负责,如果你不改责任谁负责,是灰色区域。但个人的责任可以减少。

梁柱的结点

中柱:非剪力不能搭接,几个指标取大值。

最好的搭接位置在柱中,

如果是一级连接可以在加密区内,但不能在支座内。

焊接不可靠的问题,电渣压力焊只能用于柱,不能用于梁。

上下柱不同钢筋数量时加插筋。必须是1.2Lae。

中柱顶层的节点:

往外或往内都是12D。

柱要给梁支座,要形成完整的钢筋笼的问题。

如果梁特别高,只要够了Lae是不是可以,其实是不对的,必须是完整的,柱得到梁顶。有两种错误的做法是:一是直锚够,二是加弯12d够锚。

梁上起的柱,梁是柱的支座。

梁顶部直的部分必须大于0.5Lae,有时不应限制。

端柱处理要严,中柱要松。柱头就特别复杂。

规范在执行中会出现的问题:

有两种节点,一个是柱往梁内锚,A、B、C,二是梁往柱内锚。如果梁太高,柱内的筋,没有弯或梁顶就够了1.5Lae,不少于柱外侧的钢筋的65%。35%的伸至柱内边等下弯。不好算根数。

第二种,如果梁特别高,梁内的筋到不了梁底,我的观点,1.5或1.7没有关系,可以看着办,两个原则,一是任何情况下柱的筋必须伸到梁顶弯折12D,但必须大于1.5Lae。抗震有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应该是两个水准,不应有中震可修,其实无法修。大震不倒是节点不散。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节点根本实现不了,柱的钢筋如何插空,不然成了钢板,梁柱的钢筋打架。其实工地上施工没有施工不上人的,反正砼打完看不见。现在一个办法是柱高起一点,高30加钢筋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