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型井点降水介绍

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水井大致分为四大类,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1.jpg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井点3~6m,多级井点6~12m

三、基坑涌水量计算

2.jpg

计算公式:

3.jpg

式中:

Q基: 基坑基本排水量

K: 粘土层渗透系数, K=0.10m/d。

4.jpg

四、井点计算

5.jpg

式中:q——单井出水能力(m3/d) r0 ——过滤管半径=0.025m l ——滤管进水部分长度=2m

井点数及井距采用公式: 井数:n=1.1Q/q根

平均井间距b=L*m/n 式中: L——基坑周长 n——井点根数

6.jpg

五、井点降水工艺及技术措施

降水井成孔采用冲孔机械成孔,但由于冲击成孔效率较低,先由人工先清理块石层障碍,再安排冲击钻机进场。

1、管井成孔工艺

场地平整→井位放线→人工清理块石障碍→复核桩位→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桩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造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终孔验收→下滤水井管和填充砂砾。

2、降水运行

(1)可采用分次降水,即边抽水边进行土方开挖,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因剧烈水位下降会增加沉降量,避免导致相邻建筑物及道路损坏。

(2)严禁挖土机、吊车等设备撞击降水管、排水管线、电缆等。

(3)降水要保证昼夜连续运转,防止因停泵使水位上升,造成“涌槽”事故,现场要配备备用电源(现场配备2台300KW发电机组)。

(4)设多个闸箱,单闸单箱单机。

(5)专人巡查,发现停泵,立即处理。

(6)降水结束需缓慢稳定抬升水位必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建筑物基础工程必须施工完毕,二是建筑物荷载大于地下水上顶托力,满足抗浮设计要求。

3、降水动态观测

(l)降水开始后即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获得水位降落信息。降水运行开始时前十天,每天做好水位观测记录,十天后每两天观测一次,一个月后每三天观测一次,记录一式两份,甲、乙各一份,为了取得下降水位深度数据,可采用单井临时停泵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现场需要另设置观测井。

(2)根据观测记录,及时分析降水过程中不正常状况及产生原因,提出调整及补充措施,确保达到设计降水深度。

(3)降水时应减缓降水速度,均匀出水,勿使土粒带出。降水时要随时注意抽出的地下水是否有混浊现象。抽出的水中带走细颗粒不但会增加周围地面的沉降,而且还会使潜水泵堵塞。为此应选用合适的滤网与回填的砂滤料。

(4)若发生涌水应及时停止降水,必要时回填土体稳定险情,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5)降水应连续运转,尽量避免间歇和反复抽水,保证降水位缓慢下降、达到降深要求后,调整抽水井布局,保证动水位稳定,以减小在降水期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

7.jpg

六、管井制作

清孔后应立即将滤水管放入孔内,其四周填入砂砾,以防坍孔。

1、井管

井管由滤水管、沉砂管和潜水泵三部分组成。井管沉放前应清孔,用空压机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滤水管:采用钢制外包两层40目尼龙网作井壁,管井内径300,开孔φ16@100×100梅花形布置。

沉砂管:在降水的过程中,起极少量砂粒的沉淀作用,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2、排水沟及集水井

离基坑4米处外围设置500*500排水沟,每30m设置一个1000*1000*1000的集水坑,排水沟及集水井分别采用120厚砖砌及240厚砖砌,排水沟砖砌体间隔4m设置1根240×240砖砌壁柱以防倾覆,排水沟及集水井内壁采用水泥砂浆粉刷、沟底及井底采用C15砼浇筑。管井水用水泵抽入排水沟内经排水沟排入市政下水道。

七、基坑围护渗水处理措施

基坑土方大开挖时,桩间如有掺水,视渗水面积及渗水量的大小。如果出现渗水量小,采用水泥砂浆掺一定量的水玻璃加以修补;如果出现局部渗水量较大,则在出水处设置引流管,引至基坑边的排水沟,汇至集水井用水泵抽出;如果出现渗水面积大,则在该处坡上桩边采用地质钻机引孔,压密注浆止水。

8.jpg

八、降水井保护措施

降水井成井后在井口周围施作混凝土井台,井台上口直径800mm,下口直径900mm,井台高500mm;井台上覆盖混凝土盖板,混凝土盖板为正四方形边长400mm,厚80mm。防止行人跌入降水井井内也可防止轻型井点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杂物掉入井内污染地下水资源。基坑开挖时降水井位置应做好标识,安排专人看护勿让挖机破坏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