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怀疑

合理怀疑,是一名审计人员的基本功。有人把合理怀疑当作无罪推定的延伸,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有人把没有基础的胡乱怀疑当作合理怀疑。这些都有失偏颇。恰恰相反,合理怀疑是基于对项目宏观判断后作出理性把握。实际审计工作中需要做的是消除怀疑和证实怀疑,消除怀疑就是问题不存在了,证实怀疑就是要核减造价。真正把握好合理怀疑,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功课:

1、工程文件审阅。认真阅读开工前的资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询标纪要、施工合同),高质量地做好《审阅备忘录》,《审阅备忘录》确定的审计口径是工程审计中的重点内容,是一个项目审计的“灵魂”。

2、技术数据评估。送审的造价高于中标价多少比例,主要原因是哪些?有哪些主要变更?这些变更合理吗?这些变更与不平衡报价有没有联系?

3、不平衡报价识别。凡是工程变更中大幅度减少工程量或全部取消的子项,或者增加的子项依投标价结算的,这二类子项的投标综合单价都要重新组价进行判断,以证实这些子项在投标时是否采用了严重的不平衡报价。如果采用了,我们要运用什么样的审计策略进行谈判?想好了,再行动。

4、类似工程比较。与同类工程比较,本工程单方造价是否高了?这需要经验,单方造价高的原因要作出深入分析,并重点关注。

5、核查偷工减料子项。依经验判断,实际施工中哪些子项可能会不做,或者偷工减料做。这需要实际施工经验,也是工程审计核减中最大的一块内容。审计核减额其实不完全来自于工程量误差,那是很小的一部分,也许5%以下。有时候认真关注不做某些项目或偷工减料子项,核减情况会令人兴奋。这也是审计人员需要现场经验的主要原因。

6、区分事实签证还是造价变更签证。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有没有规定某种变更、或者按照结算常规,即使签证也是不能计算的费用,例如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作出变更、为了赶进度作出的变更、为了节约施工成本作出的变更。要学会其中的真伪甄别,不是每张签证单、每个设计变更都是可以计算费用的。如果我们要扣别人的送审价,你一定要说得出让人信服的道理,说道理比扣几块钱重要得多。

如果你把上述宏观上的问题搞清楚了,接下去的事就相对简单了。如果你一开始就埋头计算,象做家庭作业一样做计算工程量,不把上面重要的事情弄透弄清楚,当与施工单位短兵相接的时候,往往一头雾水,还容易前后审计口径矛盾,说不到点子上,审计不到关键的节点上。

二、详细计算  

详细计算是审计中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对第一层面合理怀疑的补充。有很多工程师往往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第一层面的事情不做,项目拿到手,先做第二层面的事“详细计算”,到了最后阶段快定案了,发现审计口径有问题,发现审计口径被施工单位占便宜了,哑巴吃黄连,到公司三级复核那儿又无从启口,自己又不好意思向施工单位解释,最后做成一锅“夹生饭”。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施工单位还笑话我们工程师水平太差了,两头不是人。

所以在详细计算前,一定要先做第一层面的事。

详细计算不外乎二件事,一是计算工程量;二是计算单价。

1、计算工程量。对于造价咨询单位专业人员来说,应该属于小学生的要求,就象背诵乘法口诀一样,这一关是必须过、快速过的。如果连乘法口诀也不会背诵,那数学一定是没法学的。工程量的计算没有技术瓶颈问题,只有繁琐问题、熟练问题。如果是一个熟练的工程师,很多时候“估”出来的工程量,比不熟练工程师“算”出来的还要准确,这就是经验,这就是积累。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在脑子里要有主要技术指标,这样才能成为专家。所谓专家,就是因为脑子里有“谱”,心里有“竹”,而不是会计算。

2、计算单价。就是综合单价组价,如何组,有哪几道工艺需要组进去,关键是把定额吃透,把工艺记透,这就是组价的水平所在,对于造价咨询单位专业人员来说,应该属于中学生的要求。生搬硬套地把定额组成综合单价,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有时候漏了工艺,有时候多了工艺。我总结一下,准确组价的基础有三个,一是知道施工工艺,二是知道材料市场价格,三是吃透定额组成。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不太好,早晨起来灰蒙蒙的,但你得搞清楚,天空中是“雾”还是“烟”。审计组价中,只有你熟悉了施工工艺,才能明辨“雾”和“烟”,否则就会烟、雾不分,乱组价施工单位得了便宜我们却全然不知。

第一层面中发现的问题,加上第二层面详细计算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要养成一个习惯,单独用几页纸把它记下来,这就是书面资料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原始记录,带到现场去逐一落实,与建设单位沟通逐一落实。我以前做审计时,就是靠这几张纸展开问题的,也是凭这几张纸统领审计报告的。这几张纸是基于对事实的基本判断,这几张纸是合理怀疑的重点内容。不解决这几张纸的问题,我就不出审计报告,这是我对自己的职业要求。

三、现场核实  

现场核实的重点,就是核实第一层面、第二层面发现的问题,以及图纸上标注的施工内容,现场有没有做,或者偷工减料地做,或者实际做的尺寸与图纸上的不一致。这也需要实际施工经验,有了经验很容易发现,否则,到现场去,就只会看“热闹”,不会看 “门道”。

现场核实时还要关注一下工地上使用的材料、设备品牌,是否与投标时要求的品牌一致,拍个照片,以示证明。品牌不一致,价格往往也不一样,要进行调整。

四、核对交流  

核对交流,这件事每个审计人员都知道要做,也必须做,因为不做这个程序过不了关,签不了定案表。

但在这个环节,往往是不熟练的工程师“出洋相”的时候,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个层面的事没有做透,审计口径摇晃不定,给对方抓住把柄,让你哑口无言,或者说话没有底气。

另外,按道理应当扣减的项目,你没有讲出合理的、让人信服的理由,而是一味地说这个一定要扣,不扣不行的。这样的交流会显得苍白无力,业主听了也不够有底气,还认为我们在“硬扣”“死扣”。

对一些业主签证中不明确的事项,我们的审计人员在交流时往往只说到需要补充资料,其实此时业主是没有准备的,业主也不知道审计人员的想法,不知道如何发表意见,你让他定,他说不出所以然来,他会很生气。在这样交流过程中,业主没有签证清楚的内容,审计人员应当引导性地发表意见,表明什么方式的签证最合理,与事实一致,可以被采纳。要让业主做“选择题”,而不是让业主做“问答题”。这样的交流才能做到:快速、高效、合理。

五、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好多人不做这项工作,而是一味地信任自己的计算结果。大多数人都比较信任自己,而事实上正好相反,过分信任自己是一项不明智的选择。相反,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成果反复推敲,才会真正使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

所谓结果评估,就是自我复核。很多人不知道“复核”什么东西,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自我复核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审计过程,重新评估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的结算口径,对第一层面的“合理怀疑”的六项内容,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交待。检查一下“审计中发现问题原始记录的几张纸”有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以上是笔者对造价审计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可能不全面,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示作用。委托单位把项目交给我们审计,就是怀疑施工单位报送结算可能是不准确的。同样道理,我们也要合理怀疑,科学地怀疑,而不是没有依据地乱怀疑。审计过程的工作,就是消除或证实这些怀疑。审计的经典定义是什么?审计就是凭借知识和经验形成合理怀疑,在审计过程中消除或证实怀疑,得到合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