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投标方案是否完美,能不能得高分,甚至得满分,自然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可技术方案的完美是一个决定因素,它太重要了。
1、 如何准确理解招标文件的“技术偏离表”?
有人会说,招标文件将要求都说清楚了,理解上会有什么问题呢?何况招标文件特地设了“技术偏离表”,有偏离的地方,也都标明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因为理解上有偏差出现的失误,还少吗?为此丢标的事难道没有吗?
“技术偏离表”,对一些硬件产品的项目,或许是有用的,调整一个参数用户能够接受。对软件系统来说,在“技术偏离表”上如果有偏差,那基本上也就没啥中标的希望了。项目还没做就“偏差”了,用户会对你有信心吗?当要求你在三个选择“完全满足”、“满足”、“不能满足”中挑选时,你其实只有一个选择: “完全满足”。
投标文件带给用户的感受首先是对你公司的信心,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上表现出1%的不自信,那用户还给你的不信任就是100%。
重复一遍: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上表现出1%的不自信,那用户还给你的不信任就是100%。
2、 如何让评委看到他们真正想看到的话?
一份投标文件动辄数万言,铺展开来就是一本书。要想评委大人们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把这一个部大砖头啃完,还要弄明白其中的技术对应点、关键点、创新点,那是太难为这些大人们了。
评委专家们能混入这个圈子,大都是老江湖,深暗其中奥妙。懂不懂具体的用户需求和技术,没有关系的,只要懂得招标评审的规则就可以了。
一则,要会察言观色。先看看招标主办方有没有什么暗示,再看看委托方也就是用户单位够不够强势。譬如说政府采购的项目,委托招标单位是财政局、公安局,还是史志办、档案局?这个差别可就大了去了。如果说是政府的强势权力部门,无论有没有什么暗示,评委们为更多地尊重用户方代表的意见,先做个顺水人情,留个好影响,说不定那天会有事相求呢;如果是没有什么实权的一般部门的标,那就基本凭着自己的好恶来评了,这也正是显示评委水平和能耐的好时机,评委往往会赛着提些叼钻的问题,既考了投标人,又尽了评委的职。
二则,要会看会说会评。投标书未必看完,浏览一下目录,把握几个要点,或者找出自己能懂的那几个地方,看写出自己希望的答案没有?
在一个投标书里,用几千字,描述OA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描述系统之间接口转换的方法与步骤。够详细了吧,我们总是想,这下没问题了,全部相关的问题都详细论述了。可我们在标题里和正文里缺少了一句话,一句什么话呢?即本系统能做到文件一体化管理。而评委在招标书上翻来翻去,可能找的就是这一句话。前面所有的论述都是铺垫,有这句话评委就会给你全部的分值,没这句话,可能一分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