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工程承包企业实施国际优先战略,纷纷投身国际工程市场。为了能应对挑战、对接规则、稳步发展,承包企业必须重视和提升风险管理。

国际工程中以现汇资金为主的项目,多以最终最低有效标作为授标人。由于当前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市场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和政策、法律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加大了承包商投标报价的风险。

01 市场考察风险

现场考察包括工程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施工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地质、气象、水文等,需重点了解施工材料及生活物资来源及供应,设备租赁及当地劳务来源等情况。

一个高质量的考察报告,对研究投标报价策略和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中标率,还能有效地预防工程承包中的各种技术风险和商务风险,为项目实施阶段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某公路项目,在现场考察中发现附近石料分布较为广泛,随即按就近能解决石料的原则进行了报价,结果在项目中标后,经钻探取样发现之前考察的石料场的石料,某些关键指标不能符合规范要求,只能另寻料源,增加了运距,进而增加施工成本。

02 原材料涨价风险

这是国际工程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为规避风险,我们在投标询价阶段应尽量获得准确的数据,然后在中标后签订合同时,高度重视合同中关于调价方面的条款,明确可根据调价公式进行调价,尽最大可能规避原材料涨价风险。

某公路项目,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承包商根据合同规定的物价指数和调价公式,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补偿,大幅增加了利润。

03 税务风险

各工程所在国的税制都不相同, 甚至不同项目的税收政策和制度差异也较大,在做报价时应首先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弄清项目应包含哪些税种,哪些税是可以免的,单价是否含税等。

某项目,在业主招标文件中明确所有投标人报价时单价应含增值税,我们在报价时未能将增值税计入,项目中标后实施阶段造成较大的税务风险。

04 企业间合作风险

随着各国别业主及投资方对承包商资质要求的提高,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成为趋势。我们与系统内XX等兄弟单位合作,成功推动签署了XX电站项目商务合同,与XX路桥合作,投标了XX大桥项目。

通过持续加强与系统内的设计单位、系统外的平台公司以及不同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探讨新的项目开发模式,获得了相对竞争优势。

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带来的合作风险,比如XX码头项目,我们与某公司合作,顺利通过了短名单,后因对方总部协调其主动放弃投标,致使我们被动错失了投标机会。

05 当地成分的风险

一些项目所在国为保护本国经济会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中规定总承包方完成固定合同额比例或数额的当地成分(Local Content)要求,甚至有些XX国家业主要求40%的当地成分,如果未能达到当地成分的要求,可能会面临违反所在国法律的风险。

我们应对当地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之后,对当地企业尤其是主材及主要分包的生产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分包工作内容以及有无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以改善生产规模和分包规模进行调查、研究、评估与确认,寻找有一定实力的分包商提供报价,为合作打下基础,并在投标报价阶段进行分析,预设尽可能达到当地成分。

同时,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上述情况讨论是否在满足项目成本目标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及施工方案从而形成更多的当地分包。

06 研读招标文件的风险

编制投标文件前,应仔细阅读包括投标人须知、一般合同条款、特殊合同条款、一般技术规范、特殊技术规范要求及图纸等。标书研读的重点是投标人须知、特殊合同条款及特殊技术要求,掌握投标项目的项目边界条件和工程内容、报价范围、工期、付款、保函、保险、税金、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等。

某城市污水项目,投标前我们仔细研究了招标文件,经计算,该项目业主在工程量清单中的人井数量偏少,不符合设计惯例,在控制投标总价的情况下,我们有意较大幅度提高了人井单价,项目中标后,根据所在国设计规范,项目大量增加了人井,使得该项目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除上述外,工程所在国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外汇风险均须在投标过程中综合考虑及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