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成孔的安全技术

人工挖孔桩因挖孔人员在地下施工,活动余地小,工作环境恶劣,最大深度可达50m,情况复杂,因此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1、事故类型

(1)孔壁坍塌:当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为渗透系数大的粉土、粉细砂等砂性土层或深厚的饱和淤泥质粘土,无护壁或有护壁但不具有有效的刚度和强度,不能承受水、土侧压力,又未采取降水措施时极易出现渗水、流沙、涌泥现象,最终造成孔壁坍塌。(2)孔口落物:桩孔附近有堆积物未及时清理,在人为或雨水冲刷下物体落入孔内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3)窒息中毒:桩较深时孔内可能积累大量有害、可燃气体;若桩位处原为有害物质掩埋处又未经处理,均会对人员构成伤害。(4)触电伤亡:桩孔内施工面窄且多水潮湿,未采用低于36V的安全电压和安全灯。(5)坠落孔内:孔口无盖板、护栏等防护措施或明显的标志,夜间又无足够照明,人员易失足落入孔内。(6)施工人员用麻绳、尼龙绳吊挂或脚踏孔壁上下;电动葫芦(卷扬机)无自动卡紧保险装置而发生事故。(7)扩底塌方:桩扩大头完成后,长期不浇筑混凝土,土体丧失稳定。

2、对策

2.1地基勘察注意事项:(1)地质各层的强度、厚度、透水性等;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情况、补充来源、有无侵蚀等不良影响;(2)地下有无埋设物(电缆、煤气管线、上下水道等)、障碍物(原构筑物基础、废钢铁等);(3)是否存在危害较大的滑坡、断层破损带、泥石流、崩塌以及强烈发育的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4)有无缺氧、有害气体情况等,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5)相邻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资料。

2.2设计注意事项(1)成孔工艺的选择:人工挖孔桩较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填土、季节性膨胀土、自重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中间有硬夹层、软质与风化岩层,可用于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中间有砂夹层与砾石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高压缩性淤泥层和流塑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如用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桩等形成截水帷幕。(2)人工挖孔桩最小中心距须大于3dd为直径 ;人工挖扩底桩扩底直径不宜大于3d斜率为1/381/2,扩底端最小中心距须大于1.5D或D+1.0mD为扩大端设计直径 ,以防相邻桩间土壁无法直立而坍塌。(3)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800mm,桩长不宜大于40m以免无法施工操作。(4)护壁通常为混凝土护壁,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强度,护壁内等距放置8φ688直钢筋,上下节护壁间用钢筋拉结。孔不太深且土质密实时可采用砖护壁,但当土层松散或为流砂层时,则应采用钢护筒或钢筋混凝土沉井。(5)地下水丰富且较浅时,需考虑井点降水,此时应分析对环境的影响,以免因地下水过采而引起地面下沉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性。

2.3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

2.3.1孔口采取的措施

(1)井口应有专人操作垂直运输设备、孔口活动盖板和照明通风排水通讯设备、并注意观察地面情况,随时与井底人员联系,不可任意离开井口。(2)从桩孔开始开挖至浇灌混凝土前,停止施工时孔口应盖活动盖板并设置栏杆,做出醒目标记,夜间地面应有足够的照明。(3)孔口护壁应高出地面150mm,以防地表水、弃土、杂物等进入孔内护壁;厚度应大于200mm,以免来往车辆影响孔壁的安全。(4)弃土出地面后应立即运至堆土场,度土、杂物等堆放位置距离孔口边应不小于1.5m。

2.3.2孔底采取的措施

(1)孔底施工人员下入桩孔前须戴安全帽,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2)遇坚硬的泥土和岩石时可用风镐,严禁采用爆破,以免对地基土有不良影响或破坏护壁而造成坍塌。(3)孔底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内的水文地质、土壁和护壁等,发现异常即与孔口人员联系并采取处理。(4)孔底积水较少时,可将泥水一起用吊桶提升至地面,若为大量渗水,则在孔底挖一集水坑用高扬程潜水泵排出桩孔外,抽水必须在孔底施工人员上地面后进行。(5)已扩底的桩,要尽快浇筑桩身混凝土,不能很快浇筑的桩应暂不扩底,以防扩底部位塌方。

2.3.3照明、通风、通讯方面的措施

(1)孔底照明采用100W防水带罩灯泡,电压为36V用防水绝缘电缆引下,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2)施工人员下入桩孔前,先用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孔底强制送入空气或氧气。还需经常检查孔内空气中是否含有可燃、有毒气体,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如有应查明其危害程度。(3)桩孔较深时,孔口与孔底可通过对讲机、电铃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