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招标文件是进行后续招投标活动的依据,所以要采取措施解决招标文件中不公平现象,让招标文件能够实现其功能与价值。本文分别阐述了建筑工程招标文件中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形式与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不公平;表现形式;对策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招标文件属于“信息源”,既是编制投标文件的重要依据,亦是后续招投标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从本质上影响着招投标活动的质量,所以招标文件必须要具有公平性的特征。

1表现形式

若想解决招标文件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就需要先行找出这种“不公平”的具体表现形式,方能对症下药,具体来讲,当前招标文件中有以下几类不公平的表现形式:

1.1对号入座型。对号入座型常常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采购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招标文件中对于材料与设备的购买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甚至已经细化到了需要购买的专利、供应商、品牌以及商标等具体内容;第二,关于一些特定特殊的内容,如品牌、原产地以及专利等有明确限定;第三,根据所需的服务与技术指定了特定产品或是供应商。这些内容的限定,使得投标人具有唯一性,虽不符合招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是却受到了招标人的青睐,招标人可以用这种看似公平的方式,选择自我认可的投标人。然而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即使这种方式能够迎合投标人喜好,但因其违背招标活动内涵,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性[1],也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表现,应当予以禁止。

1.2量身定做型。量身定做型形式,顾名思义,是招标人在制作招标文件的时候,关于资质甚至是技术要求,直接就根据特定投标人的条件做出限定,亦或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互相串通,设置一些只有投标人能完成的要求,但从实际合作情况来看,这些限定条件与建筑工程招标项目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多大的关联性。所以量身定做型形式的不公平性较之对号入座型形式更为隐蔽,不容易被其他投标人察觉,例如在项目资质方面,原本较低资质的投标人也可以完成,却因较高资质要求而止步;又例如在业绩方面,若是设定特定业绩,包括业绩类别与业绩数量等,也会形成不公平的竞争氛围;再例如在技术参数方面,设定的技术参数不仅超出国家标准且只有一定的投标人方能做到等。通过这些人为方式,将准入门槛予以拔高,让特定投标人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其他潜在投标人只能选择放弃或者是为达到条件付出较大的代价,会减弱市场竞争力,阻碍市场的有序发展。

1.3区别对待型。对不同投标人进行区别对待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形式,具体来讲,在这种形式中,对于同一工程项目,招标人在制定招标文件时,会根据投标人的不同而设定有区别的要求,所以每一投标人获得的项目信息实则是不一样的,招标人通过这种方式,意在排除潜在投标人,让特定投标人能够中标。例如在同一招标项目中,提供的项目信息存在差异化;再进行资格审查时依据不同的标准;招标公告发布在知名度较低的媒体上,前来投标的单位较少;国产品牌能够满足自身生产要求,却还致力于采购进口品牌;采用营业收入、纳税额、注册资金以及利润额等指标限制小企业参与投标过程等。总之,通过信息区别对待的方式,使得潜在投标人无法掌握具体的投标信息,在制作标书的时候出现内容不齐全、编制不规范等问题[2],从而增加投标成本,难以中标,是缺少公平竞争环境的表现。

1.4地域限制型。从近年建筑行业的招投标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地域限制。有些系统内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基本由自家人完成,系统之外的企业甚至没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有些地方更是明确规定只有本地的建筑企业才有投标资格。所以为了能够实现这种行业保护或是地方保护的目的,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就会设置种种不公平的条件,例如针对外地建筑企业实行备案制度,这些企业只有在本行政区划中设置了分支机构,方能参与投标;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单位所在地以及组织形式等;在招标文件中纳入对本区域的业绩与贡献等审核条件,若是不能达到,也不能在招标中加分或是参与招标;给予本地企业以投标方面的快捷通道,如免资格预审、减免保证金以及给予诚信评价等。这些排斥行为在本质就属于“地方保护”,只是采用的手段比较多样,有非法保护、部门垄断和近亲繁殖等,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排除外来企业,让本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在这种投标方式下,工程质量事故也较为频繁。

2解决对策

面对招投标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必须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方能为建筑行业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2.1杜绝订做条件。于招标人而言,最愿意采取的招标方式是“量身定做”与“指定品牌”,但是基于这两种方式所具有的不公平性,需要严格禁止。在有关招投标的法律文件中明确指出不得指定采购货物的信息,亦不得标明专利、原产地以及商标等,所以符合公平性标准的招标文件应当是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且没有倾向性的,不能因招标人的喜好就进行“量体裁衣”,设定仅符合特定投标人的招标要求,若是一定要引用某一生产者所具有的独特技术标准,也需标明“相当于”此类的字样,绝不能直接指定,更不能设置参数标准,以减少招标文件的唯一性和倾向性,为招投标活动提供公正性与客观性的环境。

2.2严禁区别对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遵循价值规律是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要求,所以将价格杠杠以及竞争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无疑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所以建筑工程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也需遵循此规律,争取将竞争性运用在招投标中,打破行业限制以及地方保护,让各项生产要素得以流通,使招标人获得价廉物美的服务,所以在招标文件要尽量避免区别对待现象的出现,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当限制,严格遵守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优胜劣汰,在建筑行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让企业能够将时间与精力放在提升建造水平之中,减少投机取巧的可能性,为我国建筑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3优化评定标准。为实现“公平性”,还需以评价标准着手,合理设置评标权重。结合招投标活动的特点与应用实际来讲,在设置评标权重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予以确定,例如要考虑项目情况、施工方案、工期要求、报价依据以及业绩信誉等,只有将这些因素都纳入评价标准体系中,方能有效衡量各个建筑企业的实力,以及是否适合该工程项目的实际建造要求。例如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较低的项目,便可以优先考虑报价,此时价格权重占据了评价权重的多数比重;又例如对于施工技术难度颇高的项目,就可以通过提升技术权重的方式[3],选择施工企业。因此,评标标准的科学化编制,能够让招标人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评审投标分项,实现工程预期值。但在设置这一标准时,要注意评标标准的前提是形成有效竞争这一要点,然后据此发挥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让每一投标人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利于自身的优势,争取中标的有利条件。所以编制单位不妨借鉴同类工程经验,或是引入专家论证,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部分,进行界定与审核,有效辨别隐性且不合理的招标条件,避免企业因此而浪费大量的人财物力。

建筑工程中的招标文件之所以会出现不公平现象,源于多方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解决不公平问题时,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予以综合考虑,方能为招投标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成建.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07):43-44.

[2]关淼.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不公平的表现形式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82.

[3]陈波,罗则佳.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工程经济,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