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水是中国人文生活永恒的追求,古人向往的是自然的地理景观,以青山绿水、烟波浩淼为美。当代人除此之外,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景、水城、亲水乐园和水的文化氛围。当代景观设计在突出景色的同时,还需要维持河流的自然生态,不去破坏生物繁衍生息的多样性环境条件。   

关键词:水景;景观;生态;自然环境   

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几个趋势   

1.1 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自然中的河流正在我们的周围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观念的变化,使河流改造的一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时尚。河底不会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水面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有宽有窄,水中有小岛,有自然落差。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   
(1)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空间。   
1.2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所有的规划设计,甲方都希望有一个吉利的文化内涵,虽说滨水景观中只有一个排水和娱乐功能的用地。但为避免机械化文化内涵引入,牵强附会,进而发掘河流本身的文化历史和人文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城市河流设计不仅要考虑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和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在做河流景观规划时,不仅仅要做河流和护岸的设计,还必须始终把包括护岸在内的河流风景整体作为设计的对象,整体性很重要。   
1.3 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出于河道畅通、航运便利的考虑,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河道尽可能的取直线,河岸宽度等宽,河流断面基本为相同的矩形断面;出于安全考虑,水面距离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虽然统一的横截面形状会给人以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形象,但是也显得极其呆板,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且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对生态环境构成不利影响,时至今日,这种设计风格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生态和景观的要求。   
1.4分阶段主题突出化   
城市河流不仅仅只起通航、行洪的作用,现在更多是作为城市的生态的象征,营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河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对于城市河流(长江这种类型的除外),局限于场地的限制,在狭窄的河堤上营造大型、复合的景观,发挥河流休闲功能是不可行的。所以现在多采用修建滨水公园和在一段河流上修建一组小品的方法来突出河流的休闲功能。   

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2.1 河道护岸形式   
常见护岸形式有:山石护岸、仿木护岸、真木桩护岸、生态墙壁护岸、轮胎护岸、干砌石护岸。   
2.2 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不是太短,因此,如果场地和资金允许,可以把河流分解,赋予不同的主题,或基于天然的,历史或基于文化为基础的,并基于主题设置建筑景观,从而实现了多层次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特色,历史与现代的相融合。   
景区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河的具体位置特性,如果有一个更开放的地理条件,适合做宽阔的河流,建立生态护坡,岸坡种植和铺设大型的绿地,建立放松休闲的设施,主题以自然生态为主;要是有一些历史景观,可做一些仿古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历史的雕塑性。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你不能营造大面积的水体景观,只能做一个矩形截面,岩石护坡海滨游廊。总体而言,景观的主题是没有生硬的规范,可根据该场地的灵活选择是最好的创意,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特定的地理相结合的设计建设。   
2.3 河堤连续生态绿地的塑造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滨水区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公共绿地不同。如果设计人员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个幸存的湿地,候鸟的栖息地应该在设计方案中设立一个保护区,为那些未知价值场地预留发展空间。结合这些自然的细节与海滨相结合的设计本身就是最独特的滨水景观设计。在做河岸上的配套设计时,不要让可通行的道路隔离大块的绿地,如果你要设置的通行路径,你可以考虑用石块散铺,以确保连续性绿地空间。要注意草地、灌木和大型树木的高低搭配问题,尽量避免树下无草,草上无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应该注意不同种草的搭配问题。   
2.4 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不但要有洁净的水源、水生动物,还必须包括各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但是各种鱼类的食物,还是它们的栖息地。同时,水生植物对净化水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5 建亲水活动设施(栈桥,码头,亲水平台等)   
2.5.1 栈桥亲水河岸   
(1)梯田种植   
(2)海滨栈桥   
(3)水际植物群落   
2.5.2 停泊区设计   
受场地限制,城市景观河流的停泊区一般都特别的小,通常是把河道加宽、修整后改建,样式相对比较简单明了。在设计时,要注意和整条河流的主题、相关的建筑物相符就行了。   
2.5.3 亲水平台   
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非常注意对亲水平台的打造,主要表现在景观浮桥、水上步道、观景走廊等。   
2.6 小品和配套设施   
2.6.1 跨河桥设计   
跨河桥应根据河道两旁的建筑物与环境的不同,作为的形式、颜色也应各异,不要让河上的桥成为整个环境的凸起。   
通航为主的河道   
有历史古迹的河道   
以景观为主的河道   
简易景观桥梁   
2.6.2 配套设施   
(1)草地灯   
(2)垃圾灯   
(3)指示灯   
(4)休憩设施   
(5)栏杆   
(6)草间小径   
(7)管理房设计   

3 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说自然的河岸恢复后有自然河岸渗透性的人工河堤,可以让河水系统充分调节,可以充分保证水体的交换,也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3.1 功能   
生态护岸除了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河流的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具有以下功能:   
(1)溢洪道填干,调节水位。   
(2)增强水体的自净。   
(3)生态护岸对河流生物生态链保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分类   
生态护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1)自然原型护岸   
(2)自然型护岸   
(3)各种性质的人工护岸   

4 河道的自然恢复   

自然河道的各类地貌类型是自然流水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其结构和形态都与自然河流水文过程适应。好的设计应该积极顺应河流自然过程,积极保护、并借鉴利用河流自然形成的各种地貌结构。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镜组合,从而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应的环境。而水泥衬底后的河床,这种异质性不复存在,许多生物无处安身。   
河流治理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包括重建的沼泽,恢复已经修起的河段,束窄太宽的河道,除去混您土结构的护岸。一般步骤:利用河流地貌的基本原则,使用各种非结构化或结构花手段,让浅滩,深潭、河床及混合混合的渗透性河底基面等自然特征,或通过保护、恢复措施,以促进其自我恢复,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和美学方面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海燕 谢梅:《从城市河道治理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见《徐州第五届青年论文集》上册,181页,2005。   
[2]杨修:《广西小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以环江县为例》, ,2009。   
[3]戴梅:《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见《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2期。   
[4]林小彬:《浅谈福州市滨水景观设计》,见《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6-25。   
[5]陈豪:《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以深圳市坪山河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