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红树林湿地在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功能方面作用显著。温州乐清湾是我国红树林的人工北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并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温州 红树林湿地 保护与开发 海洋生态环境

青葱翠绿的红树林(Mangrove)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 我国自然分布北界在福建福鼎市,人工引种北界在浙江温州市乐清湾,系浙江省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最耐寒红树种秋茄,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目前唯一的红树林类型,成为温州城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红树林及其湿地是海岸带生态关键区,在净化空气和海水水质、减轻海洋污染等方面效果显著;在减弱温室效应及吸收某些放射性物质的功能方面,其作用是许多陆地森林无法起到的;红树林捕沙促淤防浪固堤,对于保护港湾通畅及防台抗灾意义重大;红树林作为美丽的海上森林,有特殊的旅游、美学及科研价值;红树植物及其伴生生物的药用功效及在海洋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也已日益引起重视。

1 温州市海洋生态亟待保护,自然环境亟待改善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铅、镉、汞、石油类等指标,2003年和2001年相比,海水水质标准中的化学需氧量、铜、铅、汞的浓度虽略有降低,但无机氮、活性磷的浓度升高且严重超标,有机质污染程度正在加剧,富营养化程度严重,部分海区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在乐清湾和瓯江口,海洋生物多样性已面临严重的威胁,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中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已属中度污染。洞头列岛海域前几年海水质量相对较好,但现在综合质量总体上已处于轻污染水平,部分传统养殖区污染则较为严重,综合质量达到污染水平,富营养化明显,赤潮发生次数和每次持续时间逐年递增。

2 保护与开发红树林湿地对温州长远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红树林是天然净化污水厂

  位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地带的红树林湿地是一种生态关键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红树林为轴心形成的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体现出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其发达的根系是天然的污水处理系统,既对油溢污染有一定的抗性,又可以吸收各类污染物中大量的氮磷及重金属等,将它们吸收到不易转移扩散的发达的根系或树干部位,避免通过食物链向其他海洋生物及人类传递。目前浙江省政府已提出促进海洋环境修复已是浙东南沿海港湾环境生态治理的主攻方向之一, 红树林作为在海岸生态系统中构筑良性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一,应当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2.2 红树林有防浪固堤的作用

  在深圳,红树林沿海岸线绵延9 km,可以抵挡12级台风;在湛江,1985年一场百年一遇的17号强台风侵入,遂溪县界炮的团结围外因无红树林保护,结果全线崩溃;而相邻的斗伦堤外沿有超过100 m宽的红树林带保护,海堤安然无恙。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台风、暴潮、赤潮灾害频繁。近几十年来,以1995年‘17号’台风和2004年”云娜”台风为代表的特大自然灾害对沿海居民的安居乐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红树林的捕沙促淤造陆与防浪护堤功能十分显著。因此,对于频受台风光顾的浙东南沿海地区来说,红树林应当作为加强海岸防护工程和海岛防护林体系长远规划建设的一部分,这对抵御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作用。

2.3 红树林对丰富当地的旅游观光业大有益处

  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潮滩湿地生境专有的红树或半红树乔、灌木和常见的伴生植物,以及大型藻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其中包括不少珍稀濒危或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种类。红树林有密闭的树冠和丰富的食物源,以其充满生机的生态环境,为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觅食、迁徙和繁殖的理想场所。乐清湾滩涂湿地是世界极危物种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的重要迁徙停歇地、也是濒危物种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和易危物种斑嘴鹈 (Pelecanus philippensis crispus)等许多湿地候鸟的栖息地。更是黑嘴鸥最重要的越冬地。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属世界濒危鸟类,其主要繁殖地和越冬地均在中国。据调查,我国黑嘴鸥越冬种群为5000只左右,并主要集中在浙江温州沿海的乐清湾和温州湾(1999年当地记录到的黑嘴鸥有3030只),占越冬种群的60%以上。近几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海洋湿地资源破坏等原因,来乐清湾越冬的各种候鸟数量已大为减少。可见,保护好乐清湾中红树林等海洋湿地资源,对减轻黑嘴鸥等越冬种群在该栖息地的受胁程度,使之成为鸟类乐园会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保护好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资源,使之在不远的将来融入毗邻的国家级风景区—雁荡山旅游观光区内.无疑会进一步丰富并提升浙江温州作为山水旅游城市的形象。

2.4 学术及科研意义

  中国的红树林处于纬度较高的地区,温州西门岛红树林区又是属于我国最北端的,其科研及学术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全球化的气候转暖,浙江省内已有不少人士在关注能否在省内纬度更北一点的沿海地区人工栽种红树林。目前,浙江省玉环、平阳、瑞安、苍南等县市已有零星的红树林分布,尤其是后三个县市,相对纬度比西门岛更南一点,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更大。但由于这些地方缺乏相应历史沿革的积淀,没有成片林,周边又没有太令人信服的示范区,因此普遍反映规划难操作,保护难落实,常常是议而不决、议而难决。因此,浙江温州(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资源的保护、引种、扩展、开发的成功,至少在浙江省内有较大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2.5 在海水养殖上的意义

  被称为“蓝色农业”的海水养殖业近几十年来在浙江沿海发展很快,但其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却受到严重制约。在现代的水产养殖中,鱼类的排泄物及残铒污染水质,导致养殖水体的恶化 ,进而引发各种流行病,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常规的养殖污水处理技术不仅投资大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如何实现海水养殖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已成为近来海水养殖业的探索重点之一。在国外利用红树林鱼塘进行水产养殖净化水质这一清洁生产技术业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红树林区‘基围“海水养殖模式不仅投资少,而且海产品质量好,养殖水质反过来又能够为红树植物带来营养物质促进其不断长高长大,形成双赢局面。

3 温州市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现状

  在浙江省,除了在温州市瑞安、苍南、平阳等县市红树林有零星分布外,唯一有点规模的成片分布区就位于温州市乐清湾西门岛。1957年春秋两季,当地渔民先后两次从福建省引来红树“秋茄”品种122株,当时引种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经二三十年后自然繁殖至第二代、第三代,数量曾达数千株,从西门岛南岙山村的西北滩涂一直到西南滩涂,以至扩大到10 hm2。这片红树林扎根海涂,迎潮而立,郁郁葱葱,极为珍贵,更可喜的是每年还招来数以千计珍贵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等来此栖息越冬,形成了当地的一大景观。

  但是,由于受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期的堤塘改建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大片红树林被毁。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水产养殖业又成为红树林海岸区居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受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的驱使,红树林不幸再次成为牺牲品,毁林围塘养殖竞相发展,毁林进行各种临海工程建设也屡有发生,昔日优美的海上森林红树林,经此二番大规模的折腾,如今仅剩西北一隅约0.24 hm2,资源破坏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直到近两年,红树林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才逐渐为较多当地人所认识 。目前,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以及整个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事情,相关规章已经出台,环西门岛选点新栽、扩栽红树林工作也已初步展开。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也已于近年作过红树林引种试验,力图在全球气候变暖之大环境下营造中国更北端之人工海上森林.浙江省温州市的苍南、瑞安等有红树林零星分布的地区,也已将红树林保护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西门岛所在地的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政府已开始注重西门岛红树林生态保护工作,相关村镇也已落实有关村规民约。

4 关于加强温州市红树林保护与开发的几点建议

  中国红树林湿地的开发程度和管理保护措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的。加强红树林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自从 1975 年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被指定为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全中国已经建立了以红树林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18 个。总面积占现有红树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为中国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按照中国海洋功能区域划分的要求,今后还将增设一批新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增设自然保护小区,使红树林生态系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作为红树林引种北界的温州市,目前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红树林保护区。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温州市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包括破坏后的恢复和发展)与森林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类似,只依赖直接的市场调控是难以成功的。各级政府部门务必要出面规范保护,最积极的方法是以西门岛为基地,建立浙江暨温州(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要吸收相关专家的积极参与,做好若干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在做好红树林修复、引种、试种、扩展等措施的基础上,要注重做好红树林湿地普查和动态监测、注重红树林造林多年保存率的提高、红树林区的生态容纳量的提升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建立,注重红树林环境功能的定量经济评价及红树林保护价值评估等。同时要加强红树林生态环境功能的宣传教育,使当地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达红树林间接社会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功能,从而形成自觉爱护红树林进而自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新时代环保意识。

4.2 做好造林先锋树种的引种及试验工作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首先要有种群的多样性,目前西门岛红树林湿地红树植物仅有秋茄一种。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无论对其生态系统结构的完善还是功能的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一个多样性欠缺的生态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根据乐清湾岸线不同的生态区间的特征,选择符合红树群落演替规律的新树种,引进、试种、扩栽合适的多种先锋树种,其生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4.3 开展国际合作,夯实发展后劲

  中荷合作的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自从2001年启动以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广泛的注意,浙江温州红树林湿地保护及开发也要充分运用温州灵活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相对多元化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优势,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努力借鉴和引进国内的成功经验。这样才能使浙江温州红树林湿地保护及开发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由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组成的协作科研组,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于泰国东方大学(Burapha University)海洋科学技术学院的全方位支持,正积极酝酿向国内外相关机构寻求各方面支持,力促温州(西门岛)红树林保护与开发成为国际合作项目。

参考文献

1 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张乔民,隋淑珍.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长春: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