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居住环境的创造也从未停止过,园林景观早已经摆脱了观赏价值的局限,更多的趋于美化城市和改善居住环境。其中绿篱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美学点睛的作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一直是人们理想中的生态美,体现了人们在喧嚣都市生活中对山林之乐的向往和返璞归真的自然生存需求。园林景观的作用在于平衡自然与建筑之间的美学平衡,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生活感知需求。
0.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居住环境的创造也从未停止过,园林景观早已经摆脱了观赏价值的局限,更多的趋于美化城市和改善居住环境。其中绿篱在园林景观中扮演着美学点睛的作用。与西方园林景观相比,中国的传统园林更倾向于“浑然天成”的自然性,从而对景观植物的选取往往是具有一定生长特点的,而很少采用人工修剪的绿篱。随着园林设计中国际化元素的增加,以及对国外经典景观的借鉴,绿篱在我国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并成为美化环境的有效手段。论文参考。
1.绿篱与生态城市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一直是人们理想中的生态美,体现了人们在喧嚣都市生活中对山林之乐的向往和返璞归真的自然生存需求。园林景观的作用在于平衡自然与建筑之间的美学平衡,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生活感知需求。随着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已经慢慢地从人们的视线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路桥丛生,从而更激发了人们对生态城市的渴望。论文参考。通过园林景观的点缀,可以平衡发展与原始的矛盾,改变城市风格,回归局部的生态环境,还给人们视觉中的绿色。绿篱逐渐替代了一些自然的灌木、人工栅栏等,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实现了美学与功能性的统一。 [1]
2.园林景观绿篱种群结构合理性研究
园林景观的绿篱配置中,常常需要群植栽培,如何保证绿篱生长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园林设计理念中的景观效果,就需要潜心研究绿篱种群的合理搭配。种群结构合理原则是从绿篱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规定植物的合理配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密度合理
绿篱与所有的植物一样需要个体的生长空间,也就是生态密度。密度过高,会对绿篱自身的生长产生影响,降低绿篱对光和地面的生长利用率,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和水,还有土地带来的营养,因此合理安插绿篱密度,是绿篱成活和生长稳定的基础。[2]
2.2性比合理
绿篱植物中的雌雄异株栽种,需要满足合理的性比条件。绿篱种群的繁殖能力直接受到栽种时异性植物比例的影响。性比合理,可以有效的保证种群繁衍的持久性,增加绿篱景观的使用周期。
2.3年龄结构合理
绿篱种群离不开新生和死亡,年龄结构的饿合理安排可以有效的抵消新生和死亡交替时的绿篱变化。通过控制对各个年龄级别的绿篱植物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来掌控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绿篱种群的影响。通常,种群中各年龄级所占比例从幼龄到老龄构成年龄金字塔模式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种群,稳定种群,衰退种群。[3]
2.4种群空间格局合理
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绿篱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常按照实现设计的方案,大致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三种类型。其中聚集分布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也是相对最稳定的群落布局,其形成原因与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环境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关系。均匀分布类型多见于人工栽培种群中,其群落稳定性相对较差,对养护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
3.绿篱的运用实例考证
3.1对广场的装饰作用
以浦东世纪公园的景观装饰为例,世纪公园规划面积大,中心活动区常常用来进行湛蓝和文艺表演,所以铺装下沉广场尺度也比较大,根据广场的实际环境和建筑风格,对周边的台阶线条采用了绿篱装饰,用来突出层次的丰富,避免过于单薄,缺乏景观美感。加上尺度较为宽厚的面状绿篱并适当地点缀上黄杨球绿篱和月季等草花后,整个广场景观效果的层次感大为提升,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
3.2 各种娱乐区域及不同景观空间的分隔与围合
很多公园采取绿篱分隔空间的作用,对景观空间和活动空间进行划分,提升了公园的使用性。从杨浦森林公园的绿篱应用可以看出,设计者利用绿篱对区域划分的设计思想,同时通过绿篱的不同高度对环境心理及视觉的影响把握了空间的私密性和开敞性。如儿童活动区及其他热闹区域用矮绿篱界定区域,较为安静的景观休息空间用高绿篱加以控制。论文参考。另外对于游乐设施区的划分也充分利用了绿篱的高度错落,提升了设施环境的娱乐氛围。。[4]
4.结语
绿篱是伴随着人类的居住历史而产生的古老设施,在人类的生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从古至今,绿篱的材料,形式,功能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变化,但防御、保护、分隔、美化是绿篱永恒不变的主题,它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将具有永恒的魅力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卉荣.绿篱的配植与造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9,(2):123-125.
[2] 张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0-14.
[3] 牛立新.关于绿篱的几个问题[J].中国园林,2009,(1):29-31.
[4] 俞孔坚.景观的生态设计原理与案例[J].生态学报,2009,(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