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几十年的和平时期使得城市化进程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蔓延开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诸多城市规划问题之一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各种关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模式也因此应对而生。本文拟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色彩原理的学习和探究,提出一种关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新思路,希冀能对同行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色彩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094-02    

  1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工作分类 

  当今国内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通常可分为调研――分析――设计三个步骤。本文所提出的以视觉角度为着眼点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分析和设计的过程进行讨论的,故调研的过程在此不加赘述。虽然工作步骤类似,但由于细节的操作方法不同,常规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工作根据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 逐层深入“矩阵式”的工作方法 

  “矩阵式”的工作方式是通过调研、结果分析、问题提出、修正结果、确定色谱、样板示范、实施管理多个层面、逐层深入的工作展开工作的一种方式,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操作方式。 

  (2) 综合因子叠加法 

  包括墙面、屋顶、绿化在内的城市色彩要素的调研通过从宏观地域景观色彩解析到中观区域色彩调研,最终细致到城市街道色彩和建筑单体色彩的调研。最终,通过多层面因子叠加综合评价的方式,呈现城市色彩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城市小范围区域主要的影响色调。相对“矩阵式”的工作方法来说,综合因子叠加法更多地考虑了相对微观的区域景观。 

  (3) 综合色彩整合方法 

  综合色彩整合方法是在色彩调研的现况基础上,对色彩整理分析,从而建立色谱系统。色谱系统主要依照近人和远景效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方式,细化出对城市整体风貌影响大的屋顶色彩和对于近人尺度的墙面色彩和点缀色彩形成合理的色谱。 

  2对于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原理性的探究 

  2.1对于蒙赛尔理论的拓展 

  世界上多种色彩体系都受到了来自蒙赛尔色彩体系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国内现在普遍使用的中国颜色体系。作为第一个创立色彩三维概念的色彩体系,蒙赛尔理论同样为我们提供关于色彩设计与施色面积的重要参考,这对于我们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研究也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依据以及理论性的指导。 

  按照蒙赛尔等式的调和理论,当配色范围仅限于两个色彩的情况下要使两色达到使人感觉色彩调和的公式如下: 

  在蒙赛尔提供的原始公式的基础上,将公式进行变形,使之适用于多个色彩: 

  鉴于上述数学逻辑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我们理想的把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问题考虑成是对一幅或者几副特定视觉角度的定格画面进行施色,那么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配色问题将会简化为一个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在理想状况下规划师和设计师可以只要通过填色就能完成此项工作。 

  2.2理论拓展的实践难度和由理论拓展得到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中的相关结论 

  由于以上所设想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操作方法与其他常规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方法不同,是单纯从视觉角度去考虑城市色彩,所以视觉角度所确定的定格画面中各种对象与其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尤为重要。假如把视觉画面理解成由不同色块组成的画面对象,那么绝对精度的情况下使用有限个数量的色块进行公式2的套用几乎不可能。具体的实践难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视觉角度问题、天空的色彩问题、色表问题等。 

  2.2.1视觉角度问题 

  由于理想状态下(除本身固有色彩外无其他因素干扰)是要将配色问题转换为固定视觉角度的定格画面才能采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所以角度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因为人作为视觉主题在生活过程中是处在不断移动之中,视觉画面不可能固定有限数量的角度之内。 

  2.2.2 天空的色彩问题 

  作为定格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城市景观远景中占据大部分画面比例,天空的色彩对于城市色彩的配色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由于时间的变化以及气象的变化会使得天空呈现不同的色彩,使得天空的色彩成为一个无法预算的变量。 

  2.2.3 色表问题 

  由于天光的不断变化以及建筑或者其他构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反射、折射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同一施色对象其本身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不存在统一色表。由于天空的色彩问题和色标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即便在获得固定视觉角度的前提下依旧存在无法控制的变量。 

  2.2.4 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中得到的一般结论 

  综合以上三点,由于存在无法控制的不定因素,因此我们定义 的n个色彩具有模糊变量,则公式转变为: 

  从公式4可见,虽然不存在可运算的数学关系,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同一时刻甚至在环境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所有模糊变量都属于或者接近于常数状态,比例关系依然可用,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推论来成为我们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所需要的理论依据: 

  (1) 当城市景观配色中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时,即可区分为基调色和点缀色时,通过公式4可知由于相对来说小面积的点缀色比起大面积的基调色具有更高的明度和饱和度的乘积,故通常小面积点缀色适合采用高明度和饱和度的色彩,而基调色只能采用明度和饱和度相对低的色彩。 

  (2) 当城市景观配色中没有明确的主次关系时,即无法明确区分为基调色和点缀色时,通过公式4可知各色彩之间具有类似的明度和饱和度的乘积,那么为了明确色彩之间的主次关系,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依靠色相来区分,暖色调容易成为视觉中心而冷色调则相反。当然我们同样需要调整各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关系,以保持各色之间的和谐。 

  3在相关问题上一般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问题所在以及本文的改进方法 

  由于原理性的一致,上述提出的三个模糊变量也存在于一般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问题中,下面将比较分析各问题在一般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中的解决方式与本文的解决方式。 

  3.1 应对视觉角度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般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解决方法:将建筑或构筑物作为纯立面进行考虑,按照之前调查规划后的色谱进行上色,经过反复协调对比得到合适方案,将所有该街道的建筑立面方案组成最终的街景效果图。 

  存在问题:硬性规定了分析角度为建筑立面,但是以建筑立面为配色分析对象是一种没有考虑视觉主体、视觉范围的做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是与现实情况向左的,如街道狭窄、建筑周边树木丛生等客观因素,使得行人或者居住者只能获得有限的视觉范围,并不能从视觉上获得完整的建筑立面效果。 

  本文提出的相关对策:作为无规律分布数据的计算方式,统计学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即对视觉主体人进行统计,同时这也是决定角度优先级的做法,手法应当至少包括人流量的统计和问卷调查。以普通山体城市为例,对单一建筑或构筑物的配色,取景选择角度一般来说至少应包括三个区域:城市景观远景、街景、本体近景,并且在此划定的三个区域内通过统计手法进一步地进行归纳和筛选,获得合理范围的观察角度。同时,设置阈值是降低工作量的有效手段,并且操作者可以取阈值中频率最高的数据对象作为该范围内的代表数据。 

  3.2 应对天空的色彩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般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解决办法:几乎忽略。 

  存在的问题:每个都具有自己的气候特征,具体的特征可以从气温、降水、湿度、云量、日照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等几个方面去细分。因此,天空的颜色也表现出各个城市的自己的地域性特征。例如北京市在长期受到沙尘暴困扰的同时又是一个多云城市,为了迎办奥运在08年的时候甚至被迫开始向公众公布北京的蓝天日,并与07年同期做比较,以示有所进步,可见政府对于天空这样的视觉对象何等重视,并且视之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西部高压地区,像拉萨这样的城市由于气压问题,使得天空在全年日间长期处于湛蓝少云状态 。显然,忽略天空的颜色会直接导致部分视觉角度上配色比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和谐,而且不和谐程度应当与天空暴露在视觉画面中的比例成正比。因此,天空的色彩效果理应作为一个重点考虑对象。 

  本文提出的相关对策:同样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进行归纳、筛选和预测来得到不同时段的视觉画面,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考虑到天空颜色变化周期至少为一年,并且需要与气象台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获得更专业准确的影像资料或者书面记录,所以一定量的预算投入和较多的时间投入是必要的。同时,建立阈值是允许一定误差范围并且缩小工作量的良好手段,在此同样需要得到应用。 

  3.3 应对色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般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解决方法:几乎忽略色表问题,或者默认标准光源D65(全阴天空)为标准天光而直接忽略色彩倾向的光源影响。在此前提下使用便携式彩色亮度计、分光光度测量仪或者建筑色卡对对象表面进行测量,获得与对象外立面自身颜色误差较小的颜色测量值,并采用这些测量值进行之后几乎所有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分析、设计工作。 

  存在问题:将对象直接孤立,忽略周围环境包括天光在内的影响。当外立面采用的材质反射系数愈高问题会愈突出。 

  本文提出的相关对策:考虑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孤立的对象不具备完全的计算意义。同样,由于不同时刻的色表的不同,孤立的时刻也不具备完全的计算意义。故本文提出以下步骤来作为解决色表问题的相关对策: 

  步骤1 以本文先前提出的角度问题和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前提,我们对筛选后得到的视觉画面(筛选后的视觉画面数量=筛选角度数量筛选时间段样本数量)进行一定精度范围的有损压缩,简化后得到由一定数量色块组成的视觉画面; 

  步骤2 先考虑视觉角度变化,不考虑时间变化。在这些视觉画面中以天光最接近D65(标准光源)为基准,使用调研中已获得的色谱对简化后的各个不同角度的天光为D65的视觉画面按照公式2进行配色计算,获得在标准光源下的理想视觉画面; 

  步骤3 以D65(标准光源)中获得的配色方案为色彩样本,对步骤1筛选后得到的视觉画面中的各个视觉角度所包含的对象色块进行试验: 

  (1)将相应的色彩样本附着在各个对象色块的表面; 

  (2)按照筛选后的视觉画面再一次进行不同视觉角度不同时刻的视觉画面记录,获得新的视觉画面; 

  (3)利用公式3进行评估,得出在不同时刻还需要进行整改的颜色并对其进行整改。并且通过反复重复步骤1―步骤3来协调各个时刻的配色比例。当然,这里我们同样需要建立阈值来减少工作量并且获得尽量高的工作效率。 

  4总结 

  从最初的小范围研究和实践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研究的系统研究已经有了近40年的历史,从调研到原始色谱的提取到最终的实施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化流程。作为一个以人为服务对象,规划性质的色彩设计,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具有其他类别的色彩设计所不具备的操作难度。笔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觉得现在一般的具体操作方式尤其在最后的配色过程中缺少以人为主题的思考,因此提出了以合理的视觉画面为起点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望能抛砖引玉,引发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对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ROY S. BERNS. 颜色技术原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叶南客,李芸. 战略与目标城市管理系统与操作新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国兴. 颜色科学[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