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庭院的设计可以归属于园林设计的分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庭院设计要求也逐步重视,它是人们脱离建筑主体后,接触到外界的第一个空间,本文概述了庭院设计自古至今的发展,对现代庭院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庭院;空间;设计;起源 
   一、概述庭院的基本含义 
   庭院就是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庭院一词在《辞源》中解释道: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 “宫室有垣墙者院”。因此,“庭院”二字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建筑庭院空间的基本概念:由建筑与墙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具有一定的景象。 
   二、庭院空间的初步形成 
   人类围合空间的本能,追溯到远古时代,如英国萨利斯巴利发现的原始人石环,说明了这种特点,也让我们看到了原始人类最朴素的空间意识和庭院空间的概念。而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为日式庭院所吸引,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安宁的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静谧极致的自然景色,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宁静气氛。日式庭院的宗旨就是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冥想,其设计原则是克制、秩序、和谐和雅致。它们是对生命热爱的表现,是对季节变化无常、转瞬即逝的大自然的接受,也是对永恒的感触和幻想。 
   三、庭院的基本形态与空间布局 
   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庭院空间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充分,其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建筑艺术和园林意识融为一体。这种内向的空间反映了我国特有的空间意识,他把庭院空间看做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是建筑功能空间的外在延伸,随着庭院承担的功能,位置和意境不同,庭院在建筑中或建筑群中的位置不同,也有各种特定的称谓如“中庭”、“前庭”、“后院”等。同时以诗词文学赋予其一定的意境。“满院春色”、“松竹杏染”、“网师园”等。我国庭院的围合形式有以下几种:(1)以院墙围合建筑或建筑群的形式。由院墙和建筑构成这种围合形式的单元,当建筑规模增大时,以单元并置的形式,院墙成为建筑群的边界。(2)以建筑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形成庭院,这是在传统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围合形式。代表建筑有北京的四合院。(3)以建筑为主体,周围以柱廊,墙坦等围合的形式。传统的园林建筑多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4)以建筑围合建筑,形成庭院。这种形式往往为了突出向心性,建筑与建筑之间以庭院为过度。有很多宗教建筑和宫殿建筑采用。 
   四、东西方庭院空间的比较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庭院是园林的延伸和微缩。根据《辞海》释义,“园”是指“四周常围有恒篱,种植树木、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而在西方,精心设计的庭院被誉为人间的伊甸园。培根的《论花园》中写道: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最能愉悦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总起来说,在西方主要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主的几何园林中,庭院空间讲究整齐一律,均匀对称,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庭院本身被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之美。而在东方,主要还是以中国古典主义表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着眼于自然美。相应的庭院空间的处理上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起来,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这便不难让我们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但却并不妨碍每个人对庭院的热爱,因为在现代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这里依然是我们与自然的最佳接触地。目前,国际主流的庭院风格主要为欧式、美式、中式。借着春光,动手装扮自家庭院吧,无论选用哪种风格,都可以借石与草、水与花、灯与影的组合,展开与自然新一轮的交流。 
   五、我国庭院空间设计的发展与趋势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空间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直表现着独特的姿态;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特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使用木架支柱体系,使建筑空间非常自然的与室外的空间相互交融,并成为一体;另一方面是建筑空间以庭院空间为核心而构成的空间原型。中国古代建筑往往是有屋必有庭,一屋带一庭、一屋带几庭等形式,以此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原型。不同类型的建筑,实质是千变万化的建筑类型与千变万化的庭院空间相统一。所以,庭院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原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庭院空间在中国古建筑中呈现着非常巨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经过几千年的锤炼,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庭院空间的生命力依然可以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J].机械工业出版社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J].清华大学出版社 
  [3]郦芷若.西方园林[J].河南科技技术出版社 
  [4]刘福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指导[J].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