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城镇在城镇发展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许多大城市行政区划在不断调整,城市规模加快扩张,出现许多城市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大城市的中心凝聚力逐步得到增强同时,对近郊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小城镇作为具有特殊性的地域实体,其在城镇结构、特征、功能等方面既具有城市边缘的共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面对大城市向郊外扩展的影响,边缘型城镇如何既实现城镇经济、环境等协同发展的目标,又满足大城市拓展对其空间规划上的要求是边缘城镇在城镇发展规划中必须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空间框架;发展策略;小城镇

  1.背景分析

  1.1 区域环境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泛珠三角及大西南区域合作格局逐步推进,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优势日渐明显,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越共同构建的“两廊一圈”经济带加快推进,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均使南宁市所处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突现,而且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使南宁成为粤港澳台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往西转移的重要地区,地处我国华南、西南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的南宁,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邕宁区作为南宁市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搬迁的重点区域,是南宁市向东向外拓展发展产业的外缘区域,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蒲庙镇作为邕宁区主要城镇,是邕宁区重点发展的主体,将接受来自南宁市强大的经济辐射影响,具有良好的发展契机。

  1.2 城市环境分析

  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所在地,区域性交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与东盟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为南宁市全方位开放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前景,将实现率先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图1北部湾城镇群分析图

  利用便利区位优势积极打造东盟市场,与大西南经济区的关系主要表现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关系,这一区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通过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共同培育大西南经济区;充分利用北部湾的经济氛围,协调与钦州、防城、北海的经济关系,积极发挥本身优势,营造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中心的地位。

  1.3 城镇环境分析

  蒲庙镇位于南宁市市域中部地区,南宁市中心城区的东南面,邕江的下游地区,紧邻中心城区。

  从南宁市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分析,区域内的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单核多轴圈层式的空间结构。核心是南宁都市发展区,主要发展轴为向东、向南。东向发展轴:从中心城市出发,经过长塘、六景、横县县城、云表镇等主要城镇,向东联系珠三角地区;由南宁—广州高速公路、邕江—郁江水系、省道等交通通道连通。根据中心城市向外辐射的接触扩散、跳越扩散等扩散形式,在市域范围内,分成3个圈层,各圈层有各自的特征。蒲庙镇位于东向发展轴上,第一圈层内,将是市域空间向东发展的前沿地区,接受中心城区接触扩散的重要地区。

  从与南宁市中心城区关系分析,蒲庙镇紧邻南宁市中心城区,作为南宁市城市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其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它既会成为城市扩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带动农村经济走上产业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将直接接受南宁市的经济辐射,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图2区域关系分析图

  蒲庙镇镇区西面、北面均与南宁市中心城区相连接,北面为仙葫新区,西面为五象新区,特别是与五象新区的龙岗片区紧邻(龙岗片区用地行政管辖属蒲庙镇镇域范围,但在南宁市总体规划中属于中心城区用地范围内)。

  五象新区将是南宁市往南发展的重点区域,将建设以行政办公、体育休闲、文化娱乐为主导功能的城市中心。

  蒲庙镇近邻五象新区,可与城市中心、片区中心直接联系,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和影响,依托并带动自身的发展。

  2.规划思路与方法

  按照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或镇村规划编制方法要求,一般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根据城镇本身的发展历史编制,显然在空间覆盖面和规划深度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城市边缘城镇这一特殊类型的城镇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需要更大超前性、整体性,突破常规的编制方法和思路,具有相应的编制特点。

  规划基本思路:把握城市边缘城镇的特点、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进行规划方法上的新探索,突破因循常规模式进行的规划工作,编制过程中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一般编制要求基础上,与城市总体规划标准有机衔接,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力求采用新的规划模式和规划方法,对城镇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布局空间、及结构优化等方面全面分析,统筹安排,探求一条既适应于蒲庙小城镇现阶段的发展,又能满足未来接轨中心城市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方法:根据城镇规划理论的发展,针对边缘型城镇的特点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本次规划首先确立如下的规划方法——将总体规划工作划分为两大主题、五个方面。

  两大主题──寻求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确立城市总体发展的规则──这是城镇总体规划的本质。

  五个方面──动力、主体、载体、、基础、约束。

  1)、寻求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潜势与前景、方向、动力机制的分析、把握;

  2)、规范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人口控制、人口素质、精神文明建设;

  3)、建设发展的载体──空间布局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研究,城镇要素的空间布局、城镇结构与土地利用;

  4)、构建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综合规划;

  5)、明确发展的约束──环保与生态建设综合规划:城镇环境与大地生态的保护与积极的建设。

  3.方案生成

  “城市的个性和特征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马丘比丘宪章,1977)。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城市个性和社会特征的描述。方案生成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空间求解,反映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和框架,即城市体型结构的形成;二是社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体现为社会特征。

  3.1城市空间求解

  3.1.1用地发展方向与镇区空间结构形态

  (1)用地发展方向。确定镇区发展方向“南拓东延”,立足于现有城镇用地的结构调整使镇区紧凑发展。

  南拓:向南发展是镇区近中期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现状镇区已呈现出往南延伸的趋势,目前南面已发展了部分用地。同时向南主要考虑到现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可在此基础上且依托南宁—灵山二级路对外交通便利条件发展工业用地,并且与原有老城区连片发展。图3用地发展方向分析图

  东延:邕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空间发展要素,是蒲庙镇区历史上发展的渊源,沿江发展是镇区发展的另一趋势。远期跳出门槛的限制,考虑在现状基础结合老城区连片发展的基础上往东延展,结合用地条件和交通条件,发展组团式的用地结构,作为依托老镇区集中发展模式的一种空间补充。

  (2)空间结构形态。城市边缘的蒲庙镇发展初期由于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影响较弱,城镇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空间形态,较多的依赖于自然地形。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中心城市辐射力的逐渐增强,城镇的发展形态与中心城市的关系也强化,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决定了镇区今后的发展将依托中心城市,表先出一种有序的外延式扩展。

  另外蒲庙镇作为邕宁区的中心城镇,未来发展规模比较大,因此一方面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这两个城市发展的机制出发,集中式的城区空间结构形态是较为适宜的;另一方面根据现状镇区空间生长形态分析、建设用地条件分析以及门槛限制等考虑,镇区需要跳出门槛的限制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图4空间结构形态分析图

  城镇总体布局采用“组团状发展”的模式,体现沿江发展形态。充分利用影响城镇布局的自然限制因素,如山体、河流等特殊自然条件,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镇布局结构。以现有的镇区为中心,以“组团状”模式向东发展,所形成的各城镇组团之间,利用天然的河流、山体等,建设成为城镇各组团之间的各类分隔绿地。

  3.1.2镇区空间框架

  镇区未来的发展形态结构规划为“一心一带四轴五区”的空间形态。

  一心:指在旧镇区基础上形成的商贸中心。

  一带:为沿着邕江和八尺江构建一条滨水绿化景观带

  四轴:根据发展方向及道路结构形成四条发展轴线。

  五区:考虑用地功能划分和道路结构的影响,共分五个分区。图5镇区功能结构分析图

  旧城综合居住区:在原旧镇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功能区,

  西部综合居住区:在南面八尺江以东一带,依托新的商业中心建设新的居住功能区。

  东部综合居住区:在现镇区的东面邕江南岸,利用山体、水体围合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带建设一个以居住为主的功能组团,作为新的居住区。

  工业区主要分为:八鲤工业区、五合工业集中区。

  减少对居住区的影响,综合风向、水源、交通及场地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规划将综合工业片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组团布置在镇区南部和东北部,大力发展低污染的产业。在规划上既强调用地布局的紧凑性,同时在结构上强调功能分区合理和明确,从而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环境协调的有机整体。

  3.2社会发展战略

  3.2.1经济发展策略

  利用蒲庙作为南宁市中心城区边缘地区、中心城区向东发展前沿地区的区位优势,接受强大的经济辐射的同时,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与中心城区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拓宽承接产业范围。加快工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培育发展蒲庙特色产业群,构建产业服务信息平台,提升服务业素质,促进与中心城区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

  利用区位、交通、良好城建基础等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甚至邕宁区的投资环境建设,加强核心城镇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建设与南宁市中心城区以及外围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南宁市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往来。

  3.2.2产业发展策略

  认识承接转移产业是加快发展本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抓住产业承接的机遇,通过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的引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蒲庙镇产业层次,加速工业化进程,因此要抢抓机遇,主动、积极承接中心城区转移产业,带来蒲庙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分析研究蒲庙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结合蒲庙镇的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既着眼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又面向未来发展趋势;着眼蒲庙镇现有的产业基础发展优势产业,又考虑如何寻找互补优势,转化和提升蒲庙镇劣势的传统的产业、企业;既接受南宁市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又考虑同周边经济区域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加快推进蒲庙镇的工业化进程

  3.2.3文化发展策略

  蒲庙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塑造特色的良好基础。传统的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积淀是城镇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是真正属于当地内在的本质特色。

  文化与传统特色的形成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挖掘历史文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二是依托传统文化背景,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小城镇的文化特色就是继承与创新这二者协调平衡的结果。

  提炼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地域特色,并在城镇建设中,通过特色形象地标、建筑景观、环境景观等不同形式的物质载体加以体现,营造具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利用贝丘遗址、五圣宫、蒲津公园等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将有价值的历史文脉保存传承下来,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以改造和完善,不断提高品味,使其成为特色品牌,永续发挥作用。

  3.2.4环境发展策略

  充分利用镇区周围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山水格局,形成具有特色的空间布局。镇区的发展形态、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等注重借山用水,与山体、水体充分结合,景观空间组织依山亲水,利用临水岸线营造亲水公共空间,成为塑造展示城镇形象的窗口,将山体背景和绿色引入镇区内部,有效将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融合统一。

  4.小结

  蒲庙镇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良好基础,工业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逐步发展,并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随着发展建设步伐的加快,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机遇,迫切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对城镇建设作更好的战略部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指导城镇的发展,更好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规划将形成一个基本的空间框架,展示开放性的城镇结构形象,同时使主动、适应和创造的理念,并且围绕“发展新经济,创造新职能,拓展新空间,建设新环境”的总体思路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霍里斯•钱纳里等,发展的形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2]葛永军,许学强,阎小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城市规划汇刊,2003.3

  [3]童明,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发展趋向,城市规划汇刊,1998.4

  [4]陆依汝,(记者访谈)发展产业集群推进我区城镇化建设,广西政协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