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墓园景观的发展——墓园景观规划浅析及感想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人口膨胀,老龄化问题突出,而墓地容量严重不足,两者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城市墓地的扩张导致大量的山地及绿化面积逐渐消失,而传统墓地形式占地面积大,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污染环境和缺乏精神寓意。人们对“生”与“死”绝对观念的根深蒂固,对墓地有种畏惧心理,忌讳谈论有关死亡,墓地。

  关键词:墓园规划,文化,景观

  墓地对于活着的人来讲是一个肃穆、充满哀思的场所,而历史悠久尤其是埋葬着某些名人的墓地对深化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墓地,它们是繁华都市中的一块净土,使前来拜访它们的人们涤荡心灵。每一个生命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之后,即将在这里得到安宁、恬静、释然,同时也给圣者提供了一个与逝者交谈晤面的地方.这个是墓园真正所要体现得含义。

  1 墓地景观的发展历史

  我们转而从景观的角度出发,由于地理现象分为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两大类,所以景观也分为两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叫文化景观)。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利用自然提供的各种材料,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从而体现出一种或愉悦或压抑或震撼的想法。[5]

  其实对于墓地关于永恒主题的追求不只在中国传承不息,在欧洲很多国家也是如此。1857年英国通过的殓葬法不允许对坟墓进行循环利用,但是因为英国许多城市都存在墓地空间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这种观点,对墓地进行改革。1993年在英格兰坎布里亚郡的卡莱尔第一块自然墓地对外开放,是卡莱尔的自然墓地景观,每座坟墓上都种有棵橡树作为标记,其它纪念物一律不许设置。通常人们在坟墓上种植树木,作为有生命力的纪念物,同时树木可以创造丰富的多样化生境。

  卡莱尔的自然墓地景观

  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墓地管理者除了修剪出条狭窄的小路之外,他们任由草本植物生长。这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疏漏,而是为了改善墓园的生境和保持植物多样性。即墓地管理者限制人们通往单个坟墓的可达性,鼓励死者的家人和朋友把哀思寄托在整个墓地的纪念景观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个坟墓。[6]

  从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上,随着历史的变迁,已经逐渐形成了它他特有的风格。优美安逸的环境,大体量的墓碑雕刻,与建筑相得益彰,衬托在绿树中,仿佛每一个墓碑都写出一段感人的历史故事,因此成为人们旅游观赏的胜地。

  2 国外墓地景观实践案例

  欢乐墓园

  欢乐墓园坐落在罗马尼亚马拉穆列什的小村庄瑟宾查内,虽然它地处偏远的小村庄内,但是却以彩色的墓园而闻名全球。墓园内有颜色丰富的墓碑、孩童般的画图和幽默诙谐的墓志铭。现在,欢乐墓园已经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和旅游胜地了。这里却恰恰相反,丰富的暖色调吸引着人们,而那些诙谐的墓志铭总是让人忍俊不住。因为这里的人们认为,死亡是快乐的一瞬间,它让人们脱离现世的困难,寻求更好的来生。

  墓园的创始人是Stan Ioan Pătraş,他是当地的一位艺术家。1935年,他在这里雕刻了第一座橡木墓碑,在随后的岁月里,这里又增加了800多个墓碑。在Pătraş的墓碑里,绿色象征着生命、黄色象征着富饶、红色象征着热情、黑色象征着死亡,然后墓碑的背景色是蓝色,也被称为Pătraş蓝,象征着希望、自由和天空。一般墓志铭都会记录人们生前的优点,而抹去缺点。但是瑟宾查是个小村庄,在人们之间基本上没有秘密,因此每个人的墓志铭都是生前的写实,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

  图二:欢乐墓园

  旧犹太人公墓

  这里可以辨认的墓碑可以追溯到1439年,这就很容易的可以知道这是这张清单中最古老的墓地。旧犹太人公墓直到1787年才开始运作,这就意味着它在这张清单中列出的任何墓地开放之前就停止营业了。那些墓碑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它们都东倒西歪,从外表可以看出都经历的多年的风吹雨淋,栏锁把走道从墓碑中分离出来。在这里,你可以买到观看个人墓地的门票,但是你不能参观周围的犹太人教会区。很有趣的是,在大屠杀中,许多犹太墓区都被破坏了,而希特勒明确指出要完整的保存这一墓地,很明显的,希特勒想要在他胜利之后将这里建成博物馆的“可持续性”。

  图三:犹太人公墓

  2.4 Calvary墓园

  坐落在纽约皇后区的Calvary墓园是美国最大的墓地,也是最古老的天主教墓地之一。墓园在高速公路旁边,由于地势较低,故不需下车,也能一览无余。坟场内除了车道,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的草地,一群群的墓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拥挤而杂乱地矗立在绿茵茵的地面上。生机勃勃的曼哈顿的天际线是沉寂的Calvary墓园的巨幅背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和在第一大道上呼啸来往的车辆把人们从遥远的过去瞬时拉到现在。过去和现在,生命和死亡的冲撞,就这样一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样的景象不仅震撼人们眼眸,也同样震撼人们的心灵。

  图四:Calvary墓园

  和以上介绍的著名墓园相比,中国的墓园自古受中国传统封建登记制度的影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悼亡妻的词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华夏文化是以求生为核心的文化,人们怕死却一直被死亡镇压与征服[8]。以至于那些让人必须与死亡面对面的场所,从医院太平间到殡仪馆至坟场,只是一种让人短暂停留祭拜的空间,活着的人无事肯定不会去坟茔地转转。

  于是即便是在墓园景观日益丰富的今天,中国墓园也没能体现出传统山水园林风格,在墓地的规划布局上也是非常刻板,历代帝王和臣民的陵墓绝不相同,帝王陵墓规模宏伟,坚固耐久,构筑精美,风景别致;而臣民的陵墓却简单无规模,而且常常吧最恶劣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不愿涉足的偏壤地带留作墓地。因此在古典的东方文化意向里面,墓冢给人留下荒野、阴风、黄沙、蒿草的印象,让人不寒而栗,恐避不及。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稀缺和人们生存环境恶化使得城市发展面临着逝者与生者争地的两难境地,墓地已由处理骨灰或遗体的主要功能演变为多功能的纪念景观集合体[9]。在进行城市墓园的生态设计规划中,实施生态化的埋葬策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的传统和改革都充分体现“回归自然”这一生态理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遗体进行处理安置,都应该本着少占或者不占土地的原则,实现城市墓园生态化设计。

  4.结语

  墓地在东方文化中,是灰暗苦难的形象,而在西方世界里,这宽敞明亮。前者是阴森,是僵滞,后者是庄重,是肃穆,静雅生动得多。怎么样吸取西方墓园的发展经验,怎样把中国传统造园的经典融入到墓园规划中,怎么样在不违反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同时将生者和死者拉得更近……这些为问题的提出和不断解决,现代陵园的发展也正努力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陵园不能再只给人阴森的感觉,更多的应该是一份祥和安逸的氛围。陵园公园化,同时也是生者从中获得崇高启示与人生感悟的哲学公园。■

  参考文献:

  [[1]]环境景观设计 郑宏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06

  [2] 欧美碑雕艺术 庄重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01

  [3] 陵墓建筑 建筑艺术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 墓园规划的设想 王俊杰 中华设计师网/设计在线/景观设计

  [5]生态城市网站资料.

  [6] 变革中的墓地景观:英国墓地设计与管理的新发展文安迪·克莱登菲奥娜·斯特林(英)编著,李春青译.

  [7] 美国墓园概述 翟俊编著 2009

  [8] 我国的传统墓葬文化与现代墓园建设 斯震 2009.

  [9] 由中国传统殡葬观分析城市墓园的生态化设计 李冰,李桂文,2009

  [10] 中国殡葬文化及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张晟,邓禧,1003—739X(2007)06—0099一0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