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乡土景观的概念内涵出发,总结出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以期把乡土景观融入到城市园林建设当中,从而体现城市园林的地域性特色。
关键词乡土景观;城市园林;运用;原则;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十分迅速,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它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却也导致本土文化流失,使得许多城市园林景观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色,这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破坏了各地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并将原有的乡土景观融入于城市景观当中将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特色化营建的重要课题。
1乡土景观的内涵
“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辞海》中将“乡土”一词解释为“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1]。笔者认为,乡土景观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其内涵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民居、城镇、寺庙、聚落等方面,它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区域上的显现。也就是说,乡土景观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土地、土地上的空间格局和自然过程等的适应方式,因此这种乡土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等的关系[2]。乡土景观是经过很长时间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2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原则
2.1施法自然,顺应生态
乡土景观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环境而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景观,是当地自然生态的最根本体现,其与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乡土景观并非独立地存在于环境中,而是自然、文化、历史的综合体,它能对周围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维护与促进作用,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认识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利于乡土景观健康有序发展。自然风光的秀丽、河流的弯曲、山路的蜿蜒、农田景观的秀丽,这些都是乡土景观的美丽景色,被城市中的人们所向往。为传承本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为人们寻找童年时的记忆,应尽量保护这些乡土景观,其对人类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乡土景观是长年形成的稳定的生态圈,它由植物、土、水、动物等景观元素组成,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能有效地巩固自然生态格局。城市建设中,对乡土景观的盲目破坏,严重影响其自身生态作用的稳定发挥,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格局,而且也切断了历史文脉。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应营造出健康且宜人的乡土景观,尽量保证其自然特性,同时延续乡土的生态性。
2.2崇尚风土,诠释乡情
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域的乡土文化和乡土景观逐渐体现出巨大的差异和鲜明的特色。不同的区域和自然环境能形成不同的乡土景观。为保持其乡土气息和创造景观的连续性,选择合适的位置对乡土景观元素进行布置[3]。乡土景观中的任一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整体环境相协调的,保护乡土景观资源并不是保护某一方面的资源,而是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保护该地域景观的完整性。因此,设计需要立足本土特色,充分考虑地方性因子(土壤、水文、地形条件和当地的精神文化),运用当地景观素材,并随地形自然起伏,依山就势,少动土方,体现本土特色,延续地域文脉,找出内涵,挖掘其历史文化及精神信仰,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从而切合本土特色。
2.3节约为本,合理开发
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体现本土的特色,应充分利用当地应有的资源,运用简易实用的施工方式创造乡土景观,用较少的人力、少量的资源和资金来建设城市园林景观。一是硬质景观。利用当地的石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并投入到当地的城市建设当中,以促进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二是植物景观。在乡土景观中首先采用乡土树种作为其骨干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抗性强、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为该地群众喜闻乐见,也能体现地方特色风格。充分使用乡土树种,是实现创造生态园林的基本保证,是建立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重要因素。
3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方法
历史是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依托,再生是其文化的延续。乡土景观的营建必须把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其文化内涵,以艺术的手法、科学的理念,还原或再创造其精神文明和历史文化,将其融于景观的建设当中,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
3.1乡土景观的保留与更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文艺的本质在于模仿。模仿是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4]。越来越多的乡土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渐消失,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碎片。如何寻回过去的记忆,保留其乡土景观,使其调节城市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并充分融入到城市的景观建设当中去。一是原样保存与延续历史。乡土景观的功能定位应该是集文化支持功能、生物生产功能、环境服务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景观系统[5]。乡土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完整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此外,当地人经过长时间积累经验,运用智慧创造出乡土景观中的乡土景观小品、村落布局,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为延续其历史文化脉络、保护人类智慧的结晶,应保护乡土景观,以便使文化生态与人居环境符合人性的需要并且得以良性发展[6]。二是功能增加和更新利用。原有的一些乡土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已逐渐跟不上城市进程的节奏,因此为使其更好地发挥景观作用和服务功能,在乡土景观融入的过程中,应当增加其使用功能,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其基本的生态格局不受破坏。在保留乡土景观中的村落、建筑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修葺或更新,赋予乡土景观以新的活力,并增加新的使用功能,为人们所用。
3.2乡土景观的重塑与创新 对于基地上现有的乡土景观,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可以采取改造、保存和更新的方法。但是如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基地上的乡土景观早已被移除时,可以采用以下3种表达手法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乡土景观进行设计。一是重塑与再现。对于乡土景观中的地形地貌、山水格局、水体形态、动物与植被资源等自然要素,可以依据相关的史料,根据基地现状进行原样再现与重塑的设计。例如种植乡土植物、重塑乡野景观风貌,遵照当地的风水格局进行建筑群落、景观小品的布局等。同时,也可以进行原样重塑乡土景观中的生产和生活景观,例如以乡土景观中的建筑、小品均可进行原样重塑。二是比拟与象征。把违背规则作为重要的规则延续下来,这是艺术的规则之一[7]。为了实现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已有规则的反复推敲,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在乡土景观的营建中运用该原则也是一个突破。这不单是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复制和模仿层面上,而是在将某些元素改变的同时保留其特征,保存乡土景观中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特点,为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依然能意识到原型的存在,对景观加以强化和抽象化处理,从而达到乡土景观在视觉和文化上的认同,以此实现对乡土景观的保留和延续。例如,在城市园林中充分运用乡土材料和乡土树种,可以创造出具有兼具历史内涵与现代功能的文化景观小品。三是智慧与技术的传承创新。乡土智慧与乡土经验最易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改变,这是人们适应环境而生活的直接结果。这些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是祖祖辈辈口耳相传,一般缺乏正式的相关记载。因此,乡土精神景观的传承与发展十分重要,而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保留与传承。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积极继承并创新乡土生产与生活的技艺,传承当地的风土民情,尊重其精神信仰,合理运用乡土景观中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以及适应环境、规避灾害的智慧,利用祖辈的智慧为现代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