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世博会概况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由中国政府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举办时间为1999年5月1日至1999年10月31日,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会址位于昆明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7公里,通过白云路和穿金路两条主干道与城市中心及云南高等级公路枢纽紧密相连。会址总用地规模200公顷,呈带状展布,区内多山,地形复杂,垂直高差125米,现有植被覆盖率达70.4%。
规划目标
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展览场馆,成功举办世纪园艺博览会为目标,并以此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昆明市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一个现代化开发区域。
规划构思
本规划体现“人与自然”的主题,在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会址条件下,从地形和环境出发,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现代建筑与传统布局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现有环境的改造、利用、保护的高度统一,使整个会场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从而体现人类建设生存环境与保护自然的辩证关系:依赖、开拓、创新、保护、共存。
空间布置
根据规划区从西到东带状展布,台地层层升高的特点,整个会场规划采用纵向三段式轴线紧凑型组团布局结构,以一条地面道路环使之有机联系起来。前段由景前区、中国室外展区、中国馆、大温室、人与自然馆构成。体现现代文明与自然环境完善结合,创造世界博览会五彩缤纷的声面气势;中段由国际室外展区、科技馆、国际馆构成,展示人类改造自然的高科技成果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不同风格的园林园艺精品,实现全世纪文化的交融;后段由金殿风景名胜区构成,以大片的森林植被为背景,前喻“回复自然,反朴归真”的设计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相容共生”的主题,同时隐喻出“21世纪更美好”的人类共同追求。
创新与特色
首次将国际A1类世博会的会址选定在距昆明市中心约7公里的东北部山地环境下(此前历届博览会会址均为建设条件良好的平坦地区),结合了城市发展方向,丰富了世博会景观层次。
布展游线沿谷地展开,既保护了大量山体自然植被免遭破坏,形成世博会良好的生态自然背景,尽最大可能减小山地条件下游线过长带来的步行游览困难问题,又降低了土方工程量。
对因开山采石留下的断崖、十多年的垃圾填埋场等过去人为破坏的“创伤”没有简单回避淡化,而是通过规划改造成为今天世博园内作为艺术广场背景的断崖壁雕和大草坪等亮丽景致,更深刻地反映出世博会“人与自然”的主题。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总体用地面积95.6公顷,其中:道路用地20.4公顷,建筑用地32.6公顷,绿化用地35.8公顷,水面6.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76900平方米,建筑密度6.2%,容积率0.08,绿地率62.2%,建筑平均层数1.3层。
实施效果
世博会会期184天,有95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参展,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30万人,基本实现1000万人次的规划预期目标。世博园作为世界名园永久保留,为昆明留下一笔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了昆明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围绕世博会展开的城市环境整治使市容市貌得到根本改观,各项配套建设使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前提10年完成。为昆明市三年内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世博会概况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由中国政府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举办时间为1999年5月1日至1999年10月31日,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会址位于昆明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7公里,通过白云路和穿金路两条主干道与城市中心及云南高等级公路枢纽紧密相连。会址总用地规模200公顷,呈带状展布,区内多山,地形复杂,垂直高差125米,现有植被覆盖率达70.4%。
规划目标
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展览场馆,成功举办世纪园艺博览会为目标,并以此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昆明市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一个现代化开发区域。
规划构思
本规划体现“人与自然”的主题,在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会址条件下,从地形和环境出发,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现代建筑与传统布局方式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现有环境的改造、利用、保护的高度统一,使整个会场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从而体现人类建设生存环境与保护自然的辩证关系:依赖、开拓、创新、保护、共存。
空间布置
根据规划区从西到东带状展布,台地层层升高的特点,整个会场规划采用纵向三段式轴线紧凑型组团布局结构,以一条地面道路环使之有机联系起来。前段由景前区、中国室外展区、中国馆、大温室、人与自然馆构成。体现现代文明与自然环境完善结合,创造世界博览会五彩缤纷的声面气势;中段由国际室外展区、科技馆、国际馆构成,展示人类改造自然的高科技成果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不同风格的园林园艺精品,实现全世纪文化的交融;后段由金殿风景名胜区构成,以大片的森林植被为背景,前喻“回复自然,反朴归真”的设计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相容共生”的主题,同时隐喻出“21世纪更美好”的人类共同追求。
创新与特色
首次将国际A1类世博会的会址选定在距昆明市中心约7公里的东北部山地环境下(此前历届博览会会址均为建设条件良好的平坦地区),结合了城市发展方向,丰富了世博会景观层次。
布展游线沿谷地展开,既保护了大量山体自然植被免遭破坏,形成世博会良好的生态自然背景,尽最大可能减小山地条件下游线过长带来的步行游览困难问题,又降低了土方工程量。
对因开山采石留下的断崖、十多年的垃圾填埋场等过去人为破坏的“创伤”没有简单回避淡化,而是通过规划改造成为今天世博园内作为艺术广场背景的断崖壁雕和大草坪等亮丽景致,更深刻地反映出世博会“人与自然”的主题。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总体用地面积95.6公顷,其中:道路用地20.4公顷,建筑用地32.6公顷,绿化用地35.8公顷,水面6.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76900平方米,建筑密度6.2%,容积率0.08,绿地率62.2%,建筑平均层数1.3层。
实施效果
世博会会期184天,有95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参展,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30万人,基本实现1000万人次的规划预期目标。世博园作为世界名园永久保留,为昆明留下一笔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了昆明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围绕世博会展开的城市环境整治使市容市貌得到根本改观,各项配套建设使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前提10年完成。为昆明市三年内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