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村庄是农村社会基本的地域单位和聚居形式,村庄的状况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浙江各地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 村庄 整治规划 因地制宜
村庄是农村社会基本的地域单位和聚居形式,村庄的状况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浙江各地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作为浙江省“千万工程”的县级配套工程, 龙游县“十百工程”工作的第二批村庄整治规划由县政府委托我院进行编制。在本次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中,我们严格按照“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的“四化”规划要求,贯彻以“新视野、新农村”为指导思路,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考虑村庄整治规划:
首先是对村庄现状进行详细的现场踏看工作,注重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在对湖镇地圩、下叶村进行现场察看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村住宅建设秩序混乱,村庄建设相对落后,基础服务设施缺乏统一的配套服务工程,环境卫生条件欠佳。充分了解村庄现状之后,我们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把整治重点放在对现状基础的适当改造和整治,切实地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第二,整治规划方案应突显村庄特色,体现乡土气息。许多村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这些特殊的发展条件如利用或把握得当,都能形成特色、品味和形象,为村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模环乡姚西塘村的村民一直以来就形成这样一个习惯——家家户户都以四季石榴作为庭院及村庄绿化树种,在体现乡土文化气息的环境建设中,这个习惯就是一个很好的利用条件:把石榴树作为该村的村树来定位,让村树利用在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小游园、景观节点等村庄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逐渐形成一个带有浓厚本土文化气息的生态型新农村。
目前,有些村庄完全有条件创建特色农村,有的村庄有自己的特色如土特产市场前景很好、手工加工产业基础较好等,只要在规划中突现村庄的发展势头,有针对地进行规划引导,村庄的目标也就有了,一旦形成规模,村庄的社会经济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庙下乡芝坑口村的竹产品加工有一定的基础,但只是以户为单位的经济模式,未形成集约经营规模。针对这一资源优势,规划设一个专用的竹产品加工区,集中管理和经营,促进竹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益。
但要注意的是,要体现村庄特色就应发挥村庄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村村雷同格局,因此在确定一个村庄的今后发展方向过程中要对村庄的资源优势进行挖掘前的评价工作。这样,村庄才会有一个崭新的时代特征,形成协调又丰富多彩的新农村面貌。总之,特色农村的创建,不单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更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第三是规划设计应重视群众参与,体现民意。村庄整治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村庄的村民在居住上、工作上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大多数人了解规划,这是做好整治规划的必要条件,也是规划自身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龙游县规划局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努力让规划走进平民百姓家。此次规划是在县农办、集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村民的监督之下进行的,提高了规划工作透明度,引导和增强了群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参与规划,我们的规划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体现规划为村庄服务的宗旨。群众参与的规划,我们的规划方案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为村庄服务的宗旨。重视群众参与规划,就是要在规划设计中,组织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社会地位、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人在不同程度上的参与。
另外,整治规划应以村庄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为参照。村庄整治规划以村庄道路、环卫设施的整治规划为重点,在村庄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整治规划才有章可循。但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矛盾的情况:上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中,有些村庄的规划建设用地受到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村庄建设用地远离老村,这就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建设。加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滞后、村庄建设缺乏管理,直接导致农村存在建房难、建房自发性、随意性等现象的产生。
其实,村庄整治规划要考虑到村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村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等都是整治规划所要求的内容。在编制过程中,要求真务实,注重经验的积累,借“新视野、新农村”、“四化”的规划工作思路来指导今后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规划的深度来设计,努力将我县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推上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