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黔江北互通改造项目软土地基实际情况,针对市政工程特有的地理环境制约及构造物要求等,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市政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文章首先针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并针对软土地基的地基特点以及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进行探讨,最终总结出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相关处理技术,希望能够为后期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基本特征;应用分析
1工程概况
黔江区北互通交通及景观风貌整治工程位于黔恩高速黔江北互通,主要包含黔小路拓宽和道路A线道路工程,以及景观、游客中心、收费站改造工程。道路工程分为两段,其中黔小路拓宽改造段全长679m,道路标准路幅32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50km/h;道路A线全长446m,道路标准路幅53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50km/h。工程软土地质主要为红黏土,根据设计图标识道路主线段软土地基面积共22665m2,平均换填处理深度2~3m。
2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2.1土体压缩性较强
一般的软土孔隙比大于1,含水量大而容重较小,土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或者矿物质,压缩性较强,长期不易达到稳定,而在软土晾干碾压成型后,失水会产生干缩裂缝,软土表层一般会产生网裂等特性。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缩胀处理,则会使整个路基工程的耐久性受到影响。
2.2地基沉降量大
具体表现在软土的触变性、流变性和不均匀性,当原状软土未受破坏时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但一经扰动或受到一定的荷载持续作用,原有的结构就会瞬间破坏,强度很快降低,产生不均匀沉降,其变形也虽时间相应增长。软土地基一般自身含有非常大的天然水成分,常达到50%~70%,而透水性能一般很低,垂直层面几乎是不透水的,故在建筑物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强度,而建筑物的沉降延续时间也更长。
2.3地基承载力差
具体表现在抗剪强度过低,其高液限、高塑性指标,软土一般黏稠度都较低,干缩湿胀,当软土地基遭遇一定范围内比较大的载荷之后,该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就会因承载力差而出现强制压缩的现象,使软土地基整体进行大范围不均匀下沉,引发安全质量事故。
2.4施工环境受限
市政公用工程周边施工环境常受到限制,且对地基处理要求较高,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会受到场地、机械、材料、构造物扰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上要求更加严格,考虑因素也更加复杂。黔江北互通改造项目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主要面临有场地狭窄、周边构造物扰动过大、填料需求量大、交通组织不便等因素。
3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3.1晾晒、换填法
通过翻挖、平铺、晾晒以降低软土中的天然含水量,使软土具备填筑压实特性,或者选用低液限和低塑性指标的天然碎石土、石渣等材料进行替换,然后碾压密实。此两种方法均属于纯物理方法,前者经济,但对场地及时间、气温条件需求较高,仅对小部分低液限、低塑性、天然含水量不高的软土奏效,且很难达到处理要求;后者施工简单方便,且易控制施工质量,但类似黔江北互通改造项目这种处理工程量大、工期紧的情况,仍难以满足处理要求,所需换填材料多,且产生新的弃土,极其不经济。
3.2粉喷桩技术
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项目中,粉喷桩技术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常应用于地基的稳定性非常差的情况下。利用特殊的压力降固化剂压入到地基内,固化剂会对地基进行稳固效果。在进行固化的时候,水泥以及石灰两种固化剂应用的次数比较多,但基本上都是以水泥为主。在进行前期施工的时候,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测,对原地高程数据和土工试验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结合现场的现场情况设计粉喷桩位图,在实际进行粉喷桩技术的时候,要将参数比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对其进行相应比例的调整,成桩的稳定性就会获得提高。如果想要具有流动性就可在其中加入石膏、硫酸钠这样的原材料,还会对整体的稳固作用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对钻机下钻的深度以及喷粉的高程做到准确把握,并定期对粉喷桩的直径以及搅拌的程度进行细致的检查。另外,在进行钻机使用前期以及后期,都要对施工的钻头进行仔细检查,要保证钻头的磨损程度要低于2cm,才能对成桩的质量进行保障。
3.3土性改良技术
类似粉喷桩技术的土体改良应用,一般采用生石灰、粉煤灰、水泥等掺合料进行土体改良,其主要通过水化放热作用促进石灰、粉煤灰、水泥中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将软土中所含的阳离子交换出来,减小塑性,改变软土的工程性质。此种方法对掺和物配比及拌和要求较高,且粉煤灰和水泥的吸水能力较弱,常常导致改良效果有限。
3.4排水固结技术
软土地基自身含水量高,就需要对地基进行有效的排水处理工作,应用相应的排水技术将地基表层的水分以及深层的水分排出,从而使得地基稳定凝固。对于表层排水,主要是在基础表层进行砂石层的铺设,使地基的含水量得到降低,在进行排水的时候,可以一起进行压力排水和砂垫层的实施工作,将地基内含量高的水分充分的排出,当水分被排出,软质土层经过凝固之后,整体的软土地基稳定性就会大幅提升。所谓深层排水,就是需要对深层水分进行挤密处理,常用的有砂井、碎石桩及塑料排水板排水。在进行挤密技术的时候,首先将挤密的装置打入到地基内,然后进行挤压之后汇流,水分进行排出,软土的地基得到凝固。然后再对软土的厚度进行考量。
3.5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是一种物理的施工方式,它主要是对地基的含水量进行充分计算之后,对夯实的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间隔、布置点等进行设计,然后利用高空重物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以及重力作用,对软土地基进行反复强力的打压夯实,从而促进软土的受力压缩。软土在重力夯实的过程中间隙会越来越小,软土的地基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2~5倍强度的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工程特性就获得了全面提升。强夯法所针对的处理对象是软土层较深的地基,具有节约原料、设备简单、施工便捷等优势,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的经济实用,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尚存争议,且对周边环境扰动过大,易对周边构造物造成震动损坏等。
3.6压实加载处理
压实加载处理是一种纯静态的固结方式,类似沉井技术,又被称为加载压实技术,主要的施工方法是在软土地基处于一个巨大的外加载荷的前提下,然后进行人为的压缩处理,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深实的沉降,就基本实现了处理的目的。在进行处治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围土体或者建筑物带来一些影响,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打入钢板桩或回填包边土、侧向加压等方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但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一定要对残余的力量进行提前的释放,来保障路面铺装等后续工作。
4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原则
4.1严格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处理
与普通的工程相比较而言,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在要求上更加严格化,且相对于不一样的路面稳定性以及压实度指标,所对应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如果处理要求的等级较高,就可以不考虑经济、工期等因素,优先选择强力处理措施来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如果处理要求的等级相对较低,就可以选择加载、偏压等处理技术,但必须要等到沉降结束以后再进行后期的施工。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挖填路基设计高度和设计宽度与软土路基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要对设计方案理解透彻,从最优角度选择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
4.2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周边的构造物常会受到影响,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要对周边的实际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因考虑不周对周边的构造物产生沉降、位移、震裂、损坏等影响。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针对于不一样的地基特征,采取不一样的施工措施,才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
4.3北互通改造项目实际情况及软土地基处理应用
市政工程的施工条件会受到一定制约,在选择软土路基处理措施前,应充分考虑到施工措施的经济性、难易程度、实施效果等。以黔江北互通改造项目部为例,其处理面积较大、深度较深,制定了以充分利用该项目既有渣石、减少外借土石方、减少软土弃方,确保对周边构造物、既有公路通行不造成影响的施工原则,采取了划分不同区间换填渣石、生石灰分层改良土体并搅拌,按原有地形分段排水,用沉沙井井点降水等措施,保质保量完成了该项目软土路基施工任务。
5结束语
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合理分析,优化措施。一旦处理不好软土地基的问题,就会造成质量问题反复出现,增加后期市政工程运行的维护成本,给参建及管理各方带来严重的损失。这需要相关施工、管理单位多学习、借鉴先进的处理技术和经验,确保市政工程的最终安全使用及项目寿命的有效延长。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3]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王强,刘忠华.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6(6):252.
[5]梁强飞.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18):38-39.
[6]党荣,徐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交通世界,2017(29):71-72.
[7]胡大朋,王凯,方海强.试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8):147.
[8]严至诚.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