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工挖孔桩是桩基施工中高危作业项目之一。笔者于2010年1月~2011年7月支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教学楼综合大楼的施工,成功地完成了10~13m深的全部人工挖孔桩。本文针对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了一些施工中可采用的安全技术与质量保证措施。
1 施工方案选择
1.1 应充分了解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地形特征,调查附近类似工程施工实例和经验,搞清地下各类管线设施情况,同时还应根据该工程的《地质勘探报告》分析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并审查设计图纸。经综合分析后合理选择施工方案。
1.2 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段施工,如因地下水位较高需采用水泵排水或井点降水,应考虑降水过程中可能导致地面沉降、管网破裂和危房倒塌的严重后果,故在方案中应制定可靠的防治措施,并采取有效的临近检测手段。
1.3 若设计布桩较密,为防止相邻桩孔施工引起坍孔影响,当桩间设计净距小于4.5m时,必须采用间隔开挖方法,排桩跳挖最小施工净距也不得小于4.5m。
1.4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且夹有较厚的细砂层或高压缩性的淤泥土层时,用现浇混凝土护圈方法难以支挡流砂或淤泥层时,可考虑采用打入钢套管护壁的施工方法穿越流砂或淤泥层。
2 安全技术措施
2.1 防止高处坠落
2.1.1 挖孔桩井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可用钢管搭设,高度为1.2m。作业区应设置安全警示牌,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2.1.2 孔口地面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带的另一端应固定在井孔周边可靠的钢管或其他装置上,地面人员应密切配合井下人员工作,不得擅离职守。
2.1.3 夜间施工作业场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对暂停施工的井孔口均应设置井盖防护,并有固定的措施,或设置红色警示信号灯,以防人员坠落。
2.1.4 人员上下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使用的电葫芦、吊笼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用人工拉绳子上下人员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井孔。电葫芦宜用按钮开关,支架应稳固,所有提升设施、安全装置等应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2.2 防止坍塌
2.2.1 孔内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外运,孔口周边2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泥和杂物。机动车辆通行不得对井孔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2.2.2 对可能产生流砂现象的桩孔施工,应事先采取降水或其它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桩孔底500mm左右为宜。
2.2.3 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护壁每节高度可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浇混凝土或采用钢护筒施工。
2.2.4 混凝土井圈的上下节护壁的搭设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应在当日内连续浇筑完毕,并保证混凝土密实。
2.2.5 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小时后进行,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或导流,以防造成事故。
2.3 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2.3.1 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班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检测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桩孔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送风量不应少于25L/s。
2.3.2 孔内凿岩应采用湿式法作业,并加强通风防尘。如采用爆破施工,应设置警戒线,施工人员应全部撤离到安全场所后方可引爆,爆破后应加强通讯,待气体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作业。
2.3.3 气体检测人员应专职,仪器应使用能测定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等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若采用鸽子鉴定办法时,应将鸽子放入笼内,吊至井底时间不少于10分钟,如鸽子生态正常,人员方可下井。
2.3.4 井下通风可用鼓风机,风管直径不小于150mm,并经常检查维护,有洞即补,送风出风口离操作人员不应大于2m。
2.3.5 在曾发现过有毒有害气体的桩孔场区,下井作业必须建立先行检测气体的制度。禁止井孔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等规定。
2.4 防止触电
2.4.1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
2.4.2 必须实行“一机一闸触保”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
2.4.3 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各孔井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2.4.4 孔口上电缆架空应在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中。且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保护措施。井下照明应采用安全矿12V以下的防水密封安全灯。
2.4.5 潜水泵排水在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应先切断电源,施工中途抽水,也应先切断电源,作业人员方可下井。
2.5 防止物体打击
2.5.1 为阻挡地面流水或泥石落入井孔,井孔第一节护壁顶面应高出地面200~250mm,上节护圈壁厚应比下节壁厚100~150mm左右。
2.5.2 井洞内严禁立体交叉作业。当孔深挖至5m以下时,应在井底3m左右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安全防护罩。提升物料时,井底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当吊运大块石时,井下人员应提前撤至地面。
2.5.3 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5m的范围内;当孔深大于6m时,应采用机械动力(电动葫芦)提升土石方,提升机构应有反向锁定装置。
2.5.4 井下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穿上绝缘胶靴。孔内上下递送工具物料,严禁抛掷,严防孔口落物伤人。
2.6 其它应急措施
2.6.1 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流砂、涌水、土方坍塌、护壁变形、突然冒水、异常气味等不良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井下。
2.6.2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对触电者作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直接接触。
2.6.3 当发生人员气体中毒时,救护人员应做好自防护,戴上空气呼吸器,并拴上安全带(绳),在地面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下井救人或迅速采取通风措施,待废毒气体排除后,下井施救。
2.6.4 当土方或井孔发生坍塌,造成人员被埋压时,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迅速报告现场负责人。救援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坍塌,在确认孔壁不再击落时,才能下井抢救。
3 质量保证措施
3.1 挖土成孔时,孔的垂直度或者称每段护圈的同心度应予确保,应经常复核孔的中心位置(可由地面掉垂球至孔底)。护圈应有足够的壁厚。
3.2 竖向钢筋宜上下相扣,犹如发夹相连。一旦该段护圈外的摩阻减小(当周边地层发生沉降而造成的负摩阻,常会引起摩阻力减小),尚可借钢筋的拉力,不致使护圈整体下滑。
3.3 护圈的模板应支护牢靠,不易产生变形。同时也要便于拆装,有条件时,尽可能用钢模。
3.4 浇注护圈混凝土时宜用插棒或锤来敲击模板,以使混凝土达到密实。为防止每段护圈混凝土接缝处渗水,下段混凝土顶面应超出上段混凝土的底面,也即确保上节混凝土护圈能插入一部分到下段。
3.5 护圈混凝土的模板不能过早拆除,至少要保证一天,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为好。
3.6 挖孔到设计标高后,应将孔底面层的虚土铲除,必要时要施以夯击。如是爆破开挖,应将孔底松动的岩石清除,经各方验孔后方可浇注体混凝土。如果周壁土质较好,无大量渗水,最后一段护圈混凝土可不浇注,该段作为桩体一部分与桩体同时浇注,对整根桩的受力性能是有利的。
3.7 桩体混凝土浇注时必须做到无大量地下渗水入,混凝土应通过串筒下到孔底,当不能排除大量渗水时,可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方法施工桩体混凝土(当渗水量超过0.3L/S时,常用此法)。
3.8 人工挖孔桩后注浆的要求:后注浆导管应采用30mm~50mm的钢管,且应与钢管笼的加强箍筋固定牢固;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