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述
古洞口(I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内的古夫河上。电站装机容量3X1.5万KW,由钢筋混凝上面板堆石坝、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引水建筑、发电厂房、导流洞、泄洪兼放空洞等建筑物组成。
兴山县以其星罗棋布的小水电而闻名全国。受三峡库区淹没的影响,古洞口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新县城搬迁后的骨干工程,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于1993年3月开工,因原承建施工的省内某施工单位不能满足工期要求,1995年3月,兴山县天星水电集团几经考察后,作为业主登门找到了国内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西北口水库工程的承建单位——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3天后,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古洞口项目部正式组建。坝肩石方削坡、泄洪洞进口段、溢洪道石方开挖、大坝及上游围堰、大坝面板、溢洪道混凝土及泄洪洞衬砌等项目先后签约,累计金额逾亿元。
大坝为工程的主体,坝高117.6m,坝长187m,坡比分别功1:1.5、1:1.4,总填筑方量为188万立方米。大坝填料由砂砾石和灰岩组成。在国内目前在建的面板堆石坝中,古洞口坝高排列第三。
1998年8月,117.6m高的大坝已经巍然屹立,两岸坡平整挺技,一期面板平滑如镜,溢洪道闸室雄姿注目。新县城发电、供水、灌溉、养殖以及旅游的憧憬,即将成为现实。
2、工程施工的四大难题及工程的质量控制
古洞口电站坝址位于古夫河的高山峡谷之中。坝肩石方削坡垂直高差达230m;河床砂砾石履盖层深达18m;下游因种种原因未采取防渗措施,反渗水最高时达到4万立方米/d;唯一的灰岩料场地质情况恶劣,且又紧靠坝体。因此,高边坡、深覆盖、反渗水和灰岩料施工,被专家们概括为古洞口工程的四大难题。
高边坡开挖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施工道路。两岸山体陡峭,道路布置十分困难。原来规划的道路方案因征地问题难以解决而不能实施。经反复察勘地形后,项目部最后决定在左岸450m高程处沿柑桔园边开出一条约45度的施工便道,选派最好的操作手将推土机开到了部位,打开了施工局面。边坡石方开挖全部采用预裂爆破,每15m设一马道,保证了边坡岩体的稳定和平整,当开挖360m高程时,坡度变缓,开挖量增大,中小型设备已不能满足工期要求,项目部果断决策,将4立方米电铲从235m河床高程调上山去。这二决策虽冒了风险,转移途中历经艰辛,但为坝肩启方开挖缩短工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溢洪道开挖和上坝道路的施工准备了条件。
河床砂砾石覆盖层开挖,由于基坑渗水量大,电铲仅能挖除河床表层(1.5m厚)部分,233.5m高程以下全部采用反铲和装载机进行开挖。反铲挖水下部分,主要是挖集水井,装载机开挖集水井水位以上部份。当开挖到224m高程时,岩石开始出露。河床坝基岩石开挖,采用100型潜孔钻预裂抽水槽松动爆破,且分左右岸进行开挖,即当开挖左岸部份时,右岸做集水井,开挖右岸部份,左岸做集水井。最后把集水井固定在左岸趾板以上(上游),为以后的趾板混凝土浇筑、坝体填筑抽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于下游反渗水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从理论上分析,古洞口大坝坝底宽度为330m,又距导流洞出口100多m,渗径长、施工又在枯水期,估计渗水量不大,因此未考虑做下游围堰,也未考虑采取防渗措施。但在实际开挖中,下游导流洞出水透过砂砾层向基坑倒灌,加之上游渗水和两岸山体的渗水,基坑抽水日排量最高时达到4万立方米,基坑开挖时,又数次遭暴雨,供电系统也常出问题,基坑开挖十分艰难。项目部一方面积极建议业主在下游做一档地表水的简易围堰;一方面调集50多台抽抽水设备加大抽水量。将基坑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分别开挖,采用编织袋小围堰,涵管倒水,几个积水井接力排水等措施,终于在1996年9月将大坝水平段趾板浇筑完毕。然后集中全力将坝基填至235m原河床高程,结束了水下作业。
灰岩料的开采在古洞口施工中最为艰难。原设计方案中规划了5个石料场,因种种原因,只有一个5号料场可供开采。5号料场紧靠着坝体,山势陡峭,灰岩层面向下游倾斜,覆盖层夹泥厚5~8m,遇雨或震动即发生滑坡,开采条件十分恶劣。由于反渗水导致基坑开挖延迟工期半年,调整后的渡汛方案决定97年采用大坝经济断面挡水。虽然经济断面填筑所需的灰岩料只有7万立方米,但在料场尚未形成开采规模的情况下要满足渡汛要求,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经过反复论证比较,最后确定在5号料场沿坝后河床方向爆破,将料推到河床,在河床取料上坝。采用这一方案虽然造成了开采与填的交叉干扰,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保证骨料级配,又采取了侧面挖装的方法,满足了填筑指标,保证了填筑质量、进度。
面板是大坝防渗的唯一载体,因而面板的质量控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古洞口一期面板自1997年12月11日开仓,至1998年3月27日收仓,历时107天共浇筑面板27块,9203立方米,钢筋制安近1000T,面板缝共计2443m,面板质量评定为优良。对质量控制,项目部着重抓了三点。一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在面板浇筑前,召开技术准备会,进行技术交底,人员培训,定岗定位,明确责任。印发了《质量手册》,建立了质量控制点。对钢筋、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原材料等进行严格检测,下发了《作业指导书》。二是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从拌和楼骨料、水泥和外加剂的掺入量、混凝土塌落度、搅拌车的清洗保养石仓溜槽的安装、铜止水附近的震捣。面板的抹面收光以对草袋洒水养护等,进行全过程控制,分别成立了15个责任组,质安部巡回跟班检查,避免了质量事故。三是改进传统工艺。一期面板坡面斜长140m,按过去铜止水的传统办法,要分段焊接,工期长。质量不易保证,铜焊条消耗量很大。经过反复论证后,自制了铜止水模压机具,从厂家直接采购铜卷材,在坝顶一次压制成型,从坝顶到坝底,中间不留一条焊缝,保证了质量,加快了进度,降低了成本,积累了经验。
3、工程施工管理
古洞口工程是在全面推行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工程项目监理制的新形势下进行建设的。在水电战线深化改革,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国有企业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怎样做到守合同,讲信誉、降成本、增效益,这是通盘考虑项目部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思路就是出路。尽管见仁见智各不相同,但只要深入全面分析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矛盾,就能够解决问题,找到出路。我们在处理和解决古洞口工程中的“四大难题”时,体会到了“思路就是出路”这句话的内涵。
敢拼才能赢。拿破仑·希尔的“黄金定律”表明,乐观地、而不是自卑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事业就成功了一半。1997年古洞口大坝经济断面挡水方案,计划自4月5日至6月25日82天完成50万立方米的大坝填筑,日平均上坝强度必须达到6300立方米,才能保证渡汛方案的实现。能否实现这个计划?很多人捏了一把汗。关键时刻,集团公司乔生祥总经理、杨继学副书记,黄华平、陈飞副总经理,原一公司经理刘金焕、党委书记何道华等领导同志亲自到工地上指导工作,一公司副经理史树章同志坐阵工地指挥。项目部运用“黄金定律”,一方面争得集团公司、一公司本部的有力支持,增加设备和施工、维修人员。采用倒计时的办法,将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组,划分生产责任组,实行干部现场值班制,调整分配激励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广播、黑板报、简报、动员会、月表彰总结会等鼓舞士气,提高自信心,坚信“经过努力,目标一定能实现”;整个施工现场龙腾虎跃,热气腾腾。4月份创造了上坝月强度26万立方米,最高日上坝方量达到10012立方米,日最高出车130台次的好成绩。6月18日,提前7天达到294.6m的渡汛高程,胜利地完成了渡汛任务。
业主就是“上帝”,与“顾客就是上帝”同理。这不仅因为业主是工程的代表和管理者,而且因为施工单位的工程量只有经过业主确认后才能结算。“让业主满意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是我们质量方针和目的,也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和生存宗旨。1995年3月项目部进场时签订的坝肩削坡、溢洪道开挖施工合同,总价只有1300多万,正是由于互相信任,以后陆续签订的工程总价累计超过了一个亿。此外,项目部还通过补偿和赶工奖赢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上帝”的概念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施工单位的身份。1997年12月,在葛洲坝第一工程公司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时,古洞口业主方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宜昌,与一公司签订了2300多万元的古洞口溢洪道混凝土施工合同。
管理要永不满足。在标价不高、负担沉重、设备老化、职工安于现状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管理的难度就更大。按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只是项目管理的一般基础,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在管理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精、更细、更科学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管理效应。3年多的实践,证明下列管理工作上的改进是有效的。一是引入邯钢经验,实施成本管理,广泛建立成本责任制,把职工的“吃大家”转变到“吃自家”的观念上来,才有可能深挖潜力,扎扎实实地降低成本。一期面板的施工前期没有搞材料包干,结果材料浪费、损失惊人。后来搞了责任制,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二是内部引入招投标机制对单项工程、单项工序内部发包竞争,在价格、方案、工期、质量、成本上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效果十分显著。泄洪洞口段明挖,业主与项目部签定的合同价为80万元,通过招投标,60万元就拿下了这个项目,效益显而易见。三是实行单项成本控制。下游简易围堰业主与项目部签订的合同总价为17万元,发包给项目部团总支后,青年团员人人都成了核算员,一个星期完成了这个项目,成本降低了1.l万元。事实说明,强化管理才能出效益,也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