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在2.0~4.0米之间。灌区隶属于大洼县,由17个乡镇组成,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9万亩,实际灌溉面积85万亩。灌区内无独立灌溉水源,水稻泡插期间主要依靠上游水库放水压盐提水灌溉,平时依靠河道径流、区内平原水库蓄水、天然降水及利用灌溉回归水来满足全灌区的灌溉要求。
大洼灌区始建于1933年,经过解放后70多年的建设,昔日的“南大荒”,现已变成闸站密布、渠道纵横的鱼米之乡。目前,灌区水稻面积已达到85万亩,亩均产量超千斤,是我省重点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出口基地之一。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灌区普遍存在渠道渗漏、淤积,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以及机电设备老化失修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灌区效益的正常发挥。
为了彻底改变灌区存在的这种状况,进一步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充分发挥灌区灌溉效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2000年开始,国家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大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从2000年10月正式开展的,至 2008年末,已圆满完成大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一、二、三、四、五期的55项单位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南河沿排灌站、东风排灌站、于楼排灌站,西安排灌站、西老湾排灌站等水源工程的建设及南河沿引水总干防渗护坡的设计,另外还完成了二门二闸,三门闸,铁西排干闸等渠系建筑物的建设。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节约了灌溉水量,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使灌区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大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六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工作在2007年底完成,经过辽宁省水利工程技术审核中心与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我们按照专家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报告在2008年底批复。
大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六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淤整修新开总干渠27公里;边坡整形及衬砌东风总干渠11.5公里;拆除重建田庄台总干大洼节制闸、新开总干田家铺及坝墙子节制闸;拆除重建赵圈河排总末端甄家1号闸及平安排总和新开西排总末端甄家2号及3号闸;衬砌新开总干七干渠6公里,重建七干渠渠首水闸;改建13座引支水闸和22座排支水闸;改建19座引水支渠农桥和25座排水支渠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