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XX水电站位于XX市XX县境内的XX上,是XX干流水电开发的第10个梯级电站,距XX县城上游11km。坝址上游为XX山区,下游毗邻XX工业区,距XX河口XX市约147km,至XX直线距离约170km。电站地理位置优越、距负荷中心区仅180km,建成后将成为XX电网规模最大、调节性能最好的水电站,在满足XX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69000km2,占XX流域的78.5%。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160mm,5~10月份为汛期。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3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10亿m3,历史调查最大流量26000~26500m3/s,实测最大流量为22900m3/s(1999年),实测最小流量为198m3/s(1980年2月)。
XX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及其它综合利用。电站由混凝土重力坝、右岸地下电站、左岸通航建筑物和垂直防渗帷幕等组成。正常蓄水位293m,大坝坝顶高程301.5m,最大坝高116.5m,电站装机1750MW,装有5台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61.24亿kw·h,是XX上大型水电站之一。
按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XX水电站为1等工程,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根据《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JTJ307-2001),船闸上闸首与挡水建筑物同级为1级建筑物,船闸闸室、下闸首、垂直升船机及渡槽为2级建筑物,导航墙、靠船墩、隔流堤为3级建筑物。
坝址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主要挡水建筑物及升船机承重塔柱按7度复核。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挡水前缘总长341.71m,其中船闸坝段32m,溢流坝段和两岸非溢流坝段共309.71m,划分为16个坝段。坝轴线在河床溢流坝段为弧线,半径为450m,中心角20.8°,大坝中心线与河流流向一致,在非溢流坝段为直线,右岸坝轴线与溢流坝段弧形坝轴线相切,左岸轴线与船闸中心线垂直。坝基岩层倾向上游,倾角65°~70°,岩体中虽有缓倾角裂隙,但连通性差,大多限于单层,并为方解石充填且胶结良好,因此,重力坝的抗滑稳定条件较好。坝基岩体主要为南津关组1~5层,坝趾部分为毛田组地层,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含灰质串珠体页岩和白云质页岩,岩石坚硬完整,满足坝基强度要求。
坝身溢流采用全表孔方案,共设9孔溢流堰,堰孔尺寸14×24.5m(宽×高),堰顶高程268.5m,堰面采用WES曲线。溢流坝段在孔中分缝,溢流堰顶设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闸门,弧形工作闸门尺寸为14×24.5m,弧门曲率半径为29m,由设在坝顶的2×3500kN的固定液压启闭机启闭,检修平板闸门由坝顶2×2500kN门机启闭。溢流坝段设计剖面满足抗滑稳定、坝体强度和水力学要求,最大坝底宽度90.22m。溢流表孔采用挑流或挑面流消能。鼻坎高程250m,反弧半径分别为65m和40m,挑角分别为25°和10°。泄洪时冲刷坑位于寒武系毛田组白云地段,岩石抗冲能力较强。
坝顶上游侧设有公路贯穿全坝,公路宽5m,该公路经右岸上游电站进水塔后接对外交通公路,本公路仅作坝区运行、参观交通用。
通航建筑物主要由上游引航道、船闸、中间渠道、垂直升船机和下游引航道组成。
上游引航道长230.0m,左侧设有60.0m长的导航墙,右侧设有45.0m长的墩板式导航墙,在左侧距船闸上游面145.0m处设有4个靠船墩,靠船墩中心间距为15.0m。
船闸主要由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及输水系统组成。上闸首总长28.20m,总宽32m,航槽有效宽度12m。上闸首设有平板叠梁门人字工作门。闸室有效尺寸为长62.0m,宽12.0m,最小水深2.5m。下闸首长17.0m,总宽32.0m,设有人字工作门和平板检修门。输水系统采用长廊道多管出水分散输水系统,布置在闸室墙内的出水支管,按3排布置在闸室中部左右侧闸墙内,采用明沟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