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水土保持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水土保持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水土保持以基础地位。水土保持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必然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目前全国贫困人口的90%以上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这些地区是水土保持建设的重点,这就决定了在薪农村建设中应赋予水土保持特殊地位。1993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水土保持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水保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水土保持有生态和产业的双重性决定了水土保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1 水土保持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资源等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水土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一注重生态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土流失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确保对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使其集约、高效和合理利用,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水土保持可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通过合理确定农、林、牧各业的用地比例,正确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开展治理,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围绕水源种林草,可将一些“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丰产高产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经济。
2 水土保持是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
新农村建设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水土保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水保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林果业的发展是水保产诎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经济林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水土保持重点[程(“长治”工程、世行项目等)实施以来,项目实施区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已经分享到了水保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一些地方依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农民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山青水绿,林茂粮丰、各业发展,水保产业化给农村、农民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为水土保持走向千家万户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据统计,截至“十五”期末,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0多万km2,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m3,增产粮食180亿kg,全国共建设基本农田1300万hm2,营造经果林460多万hm2,20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水土保持脱贫致富。
3 水土保持是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措施
从当前水土流失现状看,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大面积破坏森林植被,特别是破坏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乱挖、乱采、乱垦、乱砍和乱堆乱倒等破坏水土资源的“五乱”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需要通过水土保持宣传,提高农民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通过开展农民水土保持技术、法律法规、管理等培训和项目示范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造就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4 水土保持是保证农村村容整洁的重要内容
乡村文明、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显著标志。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改土、治水、建池、建园、建家的优势,实现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建设高效农田,全面配套水系,绿化荒坡山沟,道路相通相连,美化居住环境,从而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农业后劲,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民的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促进村容整洁。农民通过发展经济果木林、花卉等迅速富起来。农民生活水平的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乡村文明。事实上,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构筑生态修复,植林种草种果等生物措施,增加农村的林草覆盖,发展生态产业,都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
5 水土保持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通过坡耕地改造并配套灌溉工程和淤地坝建设等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梯田平均每公顷年增产粮食1125kg,是坡耕地的2~3倍。淤地坝每667m2坝地生产粮食300~500kg,是坡耕地的6~10倍。不但保持了水土,而且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解决了群众的吃粮问题。
6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水土保持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配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上的优势,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尤其要加快坡耕地改造、坡面水系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生产发展,解决好群众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粮食和温饱问题。加快生态修复和林草植被建设,以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燃料、饲料问题,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大面源污染控制,改善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维护河流良好生态,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