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行业发展的稳健性,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需与行企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工程造价课程改革应以行企业实际发展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创新课程体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强化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的改革。本文从完善教學标准、更新教材内容、推进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工程造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融入理论知识教学,以多种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通过分析我校学情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完善教学标准
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质量目标和教学标准,教学标准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学时分配、课程成绩考核、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要确定教学目标,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等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并完成计算书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二、更新现有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编写实践课程的教材
工程造价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从手工计算转为软件计算,广联达、鲁班等软件的更新使得工程造价计算速度越来越快,在教材内容的更新上,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将先进的理念、知识、技能贯穿在教材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工程造价课程有必要编写实践课程的教材,将学生的实践课程纳入到教学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推行“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
随着技能大赛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行企业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我校采用“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通过选拔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和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不断学习、展示自我、提高自己的平台,通过参加竞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新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通过参加竞赛,教师有机会与其他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最新的行企业信息,并将新理论、新技术等应用在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作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教师,教师须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学校需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平台,激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程造价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随时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其次,学校须加大专业课教师培训力度,通过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及专业技能的提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从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进而推进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最后,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和进修,不定时派遣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并同时引入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最新指示及政策,以实用性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的标准,以促进教师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的改革。
五、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通过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持及人才订单的输入,提高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实力及学生就业率,以行业和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作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企业通过人才储备及培养实现企业竞争力及人才输送。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在行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掌握行企业的核心理论及技术,进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可以依托行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也可邀请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讲解企业内部业务及技能,通过实训的方式营造真实的项目操作环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行企业的业务内容及技能。
综上所述,为提高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工程造价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针对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和探讨,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行企业和社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琼.“以赛促教”模式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科教之窗,2019(01)
[2]亓利晓,刘顺利.工程造价专业理论加实践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经济管理,2019(01)
[3]李良松,谭林利,何晗,李琪.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萍乡学院学报,2018(12)
[4]杨博.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