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当前区域内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因此生态环境也是其他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自然稳定的重要条件。虽然生态环境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在出现破坏之后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之后达到新的稳态,但是这种调节并不是无限制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发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虽然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也很容易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工程可以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效益;而如果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该工程就很容易打破生态环境的稳态平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目前,在很多地区,水资源都处于短缺的状态。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在很多河流对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它可以对水量进行调节,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这些水资源可以被用于地区人们的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工业发电等需求。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比如该工程的建设可以对自然水量进行调节,在河流的枯水期增加水量、而丰水期减少水量,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使生态环境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河流断流和水旱导致的农业灾害,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洪涝灾害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黄河流域当中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之后,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增加了三角洲湿地的面积,同时还满足了区域用水的需求。具体来说,第一,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的洪水起到了重要的拦蓄作用,避免了在每年8月到10月洪水高发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二,该工程通过调水调沙功能实现了对黄河流域下游河道的冲刷,提高了河道过流的能力。实践证明,该水利工程投入运营之后,黄河流域下游的淤泥数量明显减少,避免了黄河下游出现二级悬河的情况。最后,该工程的修建还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该区域的植被数量和丰富程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三角洲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1.2消极影响
1.2.1对水体和水质的消极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水流的储蓄,但是水的流速会对污染物起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作用。尤其是在库区内,如果出现了大面积水流变慢的情况,就会导致很多污染物在同一处滞留,使得悬浮物出现沉降,从而导致水流污染程度增加。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藻类的繁殖速度也会变化,它们通过呼吸作用会使水流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与水体当中本身就存在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这些沉淀不仅会导致水体出现浑浊的情况,到达一定的浓度之后还会导致水体碱性增强,甚至使水体出现毒性。
1.2.2对水生生物的消极影响在水流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有一些水域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为静止的水体,这种水体十分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而水体经过长时间的静置之后,泥沙会出现沉降,这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蓄水功能使得鱼类的洄游通道被切断,导致很多鱼类面两者死亡甚至灭绝的威胁,这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2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培养专业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人才还处于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对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比较大。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生态环节问题,培养更多专业化、环保意识高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单位可以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工人展开环保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当中有效规避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2优化工程施工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没有结合当地环境的特征来进行施工。因此,为了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相关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施工与治理同时进行的原则,在工程周边种植植被,避免造成土地的荒废、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水文勘测工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还要使用生态环保型的施工材料,有效加固河道周边的土地。
3结语
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对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实现趋利避害的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单位需要培养专业化和环保型的人才,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