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位于安康市东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月河由中部自西向东穿过。区内山峦叠嶂,地势陡峻,河谷下切,地形起伏变化大,褶皱断裂发育,地层岩性复杂,风化覆盖层脊薄。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集中,雨强大。由于这些地质、气候等因素,常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对区内滑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诱发因素和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1滑坡类型及特征

  根据区内的地形地貌,并按岩性及组成物质,可将区内发生的滑坡分为崩坡积层滑坡、膨胀土滑坡和基岩滑坡。

1.1崩坡积层滑坡

  崩坡积层滑坡,常具圈椅状地貌。滑坡台地台坎、滑坡舌、滑坡壁、滑坡裂隙发育完全。坡面明显滑移,滑体经滑移一定距离后,停留在下部坡面或低凹处,或于坡脚堆积。崩坡积层滑坡一般发生在山麓地带,分布较为普遍,其表现为规模小、突发性强、滑动快、数量多等特点。有的外观形似瀑布。

  此类滑坡,如果多处小滑坡体汇入低洼或沟壑,并有持续降雨掺入,可发展为泥石流灾害。

1.2膨胀土滑坡

  膨胀土滑坡,主要分布在区内月河川道丘陵区及汉江沿岸阶地区,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

  膨胀土滑坡具有一般粘性土滑坡的弧形外貌和滑坡裂隙,有明显的滑床,滑动面(带)还有明显的滑带及擦痕。

  膨胀土滑坡的斜坡较坡积层滑坡的斜坡缓许多;滑坡多为牵引式滑坡;滑坡厚度一般在6.0m以下;滑坡产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7~10月的连阴雨季也是膨胀土滑坡的多发季节;滑动边坡具有明显的蠕变特征。

1.3基岩滑坡

  基岩滑坡一般规模大,滑动缓慢,初期不易觉察,危害面大,造成损失也大。

  滑坡主要沿结构面或地质界面产生,规模较大,沿斜坡横向一般在数百米至数千米,纵向高差在数十米至百余米以上。

  滑动缓慢。基岩滑坡常滑滑停停可延续几十年甚至更长年代。由于滑坡体范围较大,影响因素多,如果抗滑因素大时,滑坡可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条件改变,滑动力大于抗滑力后,滑坡重又开始滑动。因此基岩滑坡多为老滑坡。

  滑坡将斜坡塑造成新的地貌形态,秦岭南坡变质岩地区,因地质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岩层倾角大,节理裂隙发育,在斜坡滑动后,在节理裂隙发育处形成折裂,折叠隆起或使局部造成凹陷。

  地区基岩滑坡可使地下水改道,造成泉水枯渴,给滑坡区的人畜饮水造成困难。

  基岩滑坡体造成灾害大。1983年9月,发生在岚河口下游汉江左岸的西坡滑坡,横向宽近1km,相对高差约120m,纵向坡长约1.5km。该年8月至10月连续阴雨,导致滑坡发生。在滑坡面沿等高线出现多条裂缝,最长约500m,最大裂缝宽约20cm,造成西坡村两个组近400人受灾。在安康城区东北约30km的神滩河前进乡麻柳滑坡,是志留系梅子垭组地层的钙质云母石英片岩与下伏寒武奥陶系炭质石英岩层间滑动。滑坡横向宽约2.5km,垂直高差近110m。据调查,滑坡最早约发生在1938年,其后较明显滑动有两次,为1983年和2000年,现在滑坡仍在蠕动变形中,造成危房180间,使72户262人受灾。

2滑坡发生的因素

2.1地形地貌特征

  汉滨区处于秦巴腹地,因受水力侵蚀,河谷下切,山高坡陡,有的甚至呈直立陡坎,这些陡坡岩坎提供了滑坡的天然条件。

2.2地层的岩性特征

  区域属南秦岭变质岩地区,多为千枚岩、云母质片岩分布的风化堆集层,此类岩层为易滑地层之一。川道丘陵区和汉江阶地为膨胀土分布区,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多级自然台阶坡坎,极易发生滑坡。膨胀土滑坡在我区恒惠渠及八一水库灌区极为普遍,如恒惠渠长沟填方,八一水库白庵庙填方都进行过多次处理,但滑动问题始终不能根治;再如阳安铁路冉家河口段,汉白路长岭段的路基也是反复滑动反复处理。

2.3地质构造

  岩体的各种构造面和结构面,如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层面、不整合面等,控制了滑坡滑动的空间位置。

2.4水文地质因素

  区内地下水十分丰富,山区地下水埋深约1.0~3.0m,川道丘陵区约1.5~3.5m,赋存于边坡岩体中,当降雨补充使岩体饱和后,改变了斜坡体的内部结构,继而产生滑坡。

2.5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改变了岩体的原来受力条件,使岩体失稳滑动。安康水电站库区任家山滑坡,就是水库蓄水库水位抬高,下部岩体浸水后使侵入岩与原岩结构面抗滑强度降低发生基岩滑动的。

  人为生产活动造成地质灾害的因素不可低估,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较大的灾害。

3滑坡灾害及防治

3.1滑坡灾害

  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危害极大,1998年7月12日19时至13日早8时,付家河上游东镇累计降雨257mm,引起山洪暴发,付家河两岸坡面崩塌溜滑,由东镇至老庄子两岸山坡满是泥瀑,土石泻入河道,导致沿途25km河段农田全部毁没,河道被泥沙淤平,成为乱石滩。东镇集镇处河床淤高3.0~5.0m,下游八一水库几乎淤平,近于报废。安康水电站1989年正式下闸蓄水,库区任家山1990年开始出现滑坡迹象,到1994年发现山体明显变形,滑体上8户村民被迫迁移。滑体横向宽约200m,纵向长440m,中部由陡崖坎向上坡形成多级卸荷张裂破坏,最下边的裂缝裂开4~8m,深10~25m,成为危崖,崖下即为库区公路,给过往车辆形成巨大威胁。

  滑坡造成的地质危害极大,它可能毁没耕地、村庄,造成人畜伤亡,毁坏公路、铁路,中断交通,毁坏水利设施及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3.2滑坡防治

  对滑坡灾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滑坡灾害的预防,一是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减轻对环境的破坏,达到减小或消除自然灾害的发生。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就是杜绝乱开滥挖,乱采滥伐,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人为工程活动,应尽可能避开可能引起滑坡的地带。如确需在可能产生滑坡区建立工程场地,也要避免开挖高边坡及对开挖的边坡采取挡土墙支护等工程措施。对滑坡的治理可分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对已发生滑坡及将要滑动变形的斜坡,并危及生产生活安全,即需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首先要做好坡面排水和滑坡体内排水,截断一切水源侵入滑坡体内,减少滑坡上的致滑因素,增加抗滑因素。二是对滑坡体进行减载,挖除滑坡上部岩体,放缓滑坡坡度,减轻产生下滑的重力,挖除的岩体运至下部进行压脚。三是作人工挡土墙,抗滑桩;四是挖孔填充石灰,对岩体改性加固;对于危害不大,规模较小的滑坡群,采取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对滑坡区域进行封闭,限制人为活动,获得长期治理的效果。

  除以上防治措施以外,在雨季还应有专人对滑坡进行监测,滑体上的人员应及早迁移,对房屋及其它建筑应进行拆除,以免造成更大危害。调查和研究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规律,从而调整和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的习性,以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从而达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目的。总之,对滑坡及泥石流灾害进行调查、监测和防治,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大意义和密切关系,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肖荣久.陕南膨胀土及其灾害地质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陕西省地质矿产局.陕西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区水利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