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界气候的影响。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地区性气候由于受到大气环流的控制,在一般情况下都以一种平衡的状态存在。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部分地区由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水地或湿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地区的气候发生变化,较之以前更加的湿润,并对地区的降雨及气温等因素也会造成影响,给其带来显著的变化。2)对水文的影响。天然的水文特征会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而发生变化。在河流上兴建大坝时,会出现上游水流速度减慢、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的现象。当水库中的水体不断增加时,水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而水中的密度及水中的微生物也会随着水文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对下游河道的鱼类生存及繁殖环境带来变化,从而影响着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繁衍。3)对泥沙淤积的影响。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库区与下游河道的泥沙输送及沉淀模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三门峡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者为了让下游的地下河部分不再增高,因此就想着将黄河的泥沙拦截在三门峡水库之中,从而使得下游的水体变得清澈。但这种方法的使用却让上游的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并且,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排沙系统,这造成了下游的淤泥仍大量存在,这就使得在造成水库蓄水量减少的同时,也极易引导下游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1.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而言是有利也有弊的。一方面,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田起到的保护作用,让农田减少被淹没和冲刷的危险。并且,由于水利工程会对地表径流进行调节,这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结构及养分结构发生变化,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但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淤泥肥源逐渐减少的现象,并使得周围地区土壤的盐碱化及沼泽化日趋严重,这造成了土壤的肥力下降,不利于下游农作物的生长。

1.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能源动力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许多传染性疾病:疟疾、霍乱、血吸虫等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人们所处的水环境有关,它们的繁殖率高、危害大,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或避免,也是现阶段我们所急需重视的问题。2)对移民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重置土地,甚至淹没土地,这都会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紧张。而移民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的工作,但随着移民的进行,这不仅会给当地的经济条件造成破坏,还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压力。倘若移民未加妥善安置,就会造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3)对文物保护的影响。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的文物古迹。但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陆地的淹没是无法避免的,这就会给原有地区的文物古迹造成严重的破坏及毁灭,无法对历史文物的完好无损进行有效保护。

2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2.1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人员,应当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建设中,应当充分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在达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3]。并且,水利工程建设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呼吁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来。

2.2加强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管理,从生态环境的多个方面开展有效的检测活动,如:大气、噪声以及水体等方面,并对施工期间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以此来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污染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在工程投入使用后有潜在污染源的出现。另外,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对环境带来破坏。

2.3有效完善移民政策

移民政策的完善,一方面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发展,另一方面能推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效益的增加。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不断对移民政策进行完善的同时,也应对移民的合法利益进行保证,从而获得众多移民的支持,让移民也投入到水电的开发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