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整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与成效
黄山市黄山区从2000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程。10多年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保增长、保红线”的同时千方百计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加法”,为严格耕地保护、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新《土地法》颁布以来,黄山区共实施了2个国家级、6个省级、19个区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722.16公顷,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新增耕地面积183.66公顷,其中经安徽省厅验收确认新增耕地119.78公顷。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农田水利,巩固基础设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共修建灌排沟渠123.2公里,田间道路107.8公里,新建拦水坝91座,机耕桥54座。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完备的水源输配、抗旱排涝、交通运输等保障体系。
2.增加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把现有未利用地、灾毁地、腾退的宅基地和废弃坑塘、沟渠、道路,开发复垦为可利用的耕地,降低沟埂系数,增加耕地种植面积,土地破碎程度明显降低,农田格局明显改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推广绿肥种植,培肥地力,增加农田产出率,改善了耕地质量。
3.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
土地整理通过改造旧村庄,对零散村庄进行迁村并点集中安置,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而且使农民聚集程度提高,居民点用地趋于集约合理。同时,通过对腾退宅基地进行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
4.合理布局防护工程,提升农田抗灾能力
通过河堤修筑、灾毁土地复垦、生态绿化等工程建设,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增强了项目区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农田生态景观,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5.实施基地建设,促进结构调整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引进蔬菜、树莓、吊瓜等特色农业项目的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项目区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项目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惠及了当地农民群众。
二、几点体会
1.探索并基本形成符合黄山区实际的工作路子
几年来,通过国家和省级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皖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新路子。如省级投资的庄里项目,通过因地制宜合并田块,截弯取直田埂,适量平整土地,使项目区大部分田块达到机械化耕作标准;通过硬化渠道、新建泵站,整修拦水坝、兴建节制闸等水工建筑,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灌溉保证率;通过疏挖截流沟、排水沟,避免了山洪直接冲刷农田,同时降低了山水含沙量,减少沟渠淤积,将山体来水引入硬化后的灌排两用渠道,提高水温,改造冷浸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等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规划布置田间道路,通过浆砌路肩,硬化路面,提高了道路的通达度和等级,方便农民下田作业和生产资料运输,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施好土地整理项目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与项目区群众的关系。土地整理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建设活动,农民满意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土地整理的意义,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吸引项目区老百姓参与土地整理。例如,在实施田块平整工程时,我们将平整工程分解到项目区所在村组,并在区土地整理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承包农户自行实施;对相邻两户的田块平整中需要分割归并的,也由承包户自行协商调整。这样,既使项目实施过程中避免可能发生的因群众不理解而出现的阻工,又让农户在平整工程中得到劳务报酬,减少了项目实施的难度,较好地理顺了土地整理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同时,在项目中让老百姓积极参与管理,让老百姓在项目施工时就得到收益。
第二,处理好与项目区所在地政府的关系。乡镇政府是项目区的行政管理单位,在推进和保障土地整理进展方面,具有政治和时空优势。我们的做法是主动争取乡镇政府共同管理,使他们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既看得见、又管得着”,在检查、施工和验收的各个关键阶段,还“说得上”,充分发挥了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第三,处理好与项目参建单位(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关系。参建单位虽然在土地整理中职责和目的不同,但是,在实现土地整理的终极目的方面却应该是“荣辱与共”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利用合同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保证质量。
第四,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无论是争取项目,还是争取支持,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多次召开领导组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到项目区指导、视察,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组织签定目标书,区委督查办公室还将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展情况列入督查内容。督查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走访群众的形式进行督查指导,实施结果显著。
第五,处理好与同级相关部门的关系。例如,为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中的机耕桥、拦水坝等涉水工程和村庄道路的建设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委托黄山区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前往项目区实地踏勘,并编制施工图设计,以满足工程招标和项目施工的要求。为了解决施工石材问题,积极商请公安、安监部门特事特办,批准临时采矿点等。通过与同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避免了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的弊病,提升了工作效率。
黄山市黄山区从2000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程。10多年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保增长、保红线”的同时千方百计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加法”,为严格耕地保护、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新《土地法》颁布以来,黄山区共实施了2个国家级、6个省级、19个区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722.16公顷,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新增耕地面积183.66公顷,其中经安徽省厅验收确认新增耕地119.78公顷。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农田水利,巩固基础设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共修建灌排沟渠123.2公里,田间道路107.8公里,新建拦水坝91座,机耕桥54座。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完备的水源输配、抗旱排涝、交通运输等保障体系。
2.增加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把现有未利用地、灾毁地、腾退的宅基地和废弃坑塘、沟渠、道路,开发复垦为可利用的耕地,降低沟埂系数,增加耕地种植面积,土地破碎程度明显降低,农田格局明显改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推广绿肥种植,培肥地力,增加农田产出率,改善了耕地质量。
3.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
土地整理通过改造旧村庄,对零散村庄进行迁村并点集中安置,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而且使农民聚集程度提高,居民点用地趋于集约合理。同时,通过对腾退宅基地进行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
4.合理布局防护工程,提升农田抗灾能力
通过河堤修筑、灾毁土地复垦、生态绿化等工程建设,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增强了项目区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农田生态景观,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5.实施基地建设,促进结构调整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引进蔬菜、树莓、吊瓜等特色农业项目的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项目区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项目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惠及了当地农民群众。
二、几点体会
1.探索并基本形成符合黄山区实际的工作路子
几年来,通过国家和省级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皖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新路子。如省级投资的庄里项目,通过因地制宜合并田块,截弯取直田埂,适量平整土地,使项目区大部分田块达到机械化耕作标准;通过硬化渠道、新建泵站,整修拦水坝、兴建节制闸等水工建筑,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灌溉保证率;通过疏挖截流沟、排水沟,避免了山洪直接冲刷农田,同时降低了山水含沙量,减少沟渠淤积,将山体来水引入硬化后的灌排两用渠道,提高水温,改造冷浸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等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规划布置田间道路,通过浆砌路肩,硬化路面,提高了道路的通达度和等级,方便农民下田作业和生产资料运输,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施好土地整理项目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与项目区群众的关系。土地整理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建设活动,农民满意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土地整理的意义,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吸引项目区老百姓参与土地整理。例如,在实施田块平整工程时,我们将平整工程分解到项目区所在村组,并在区土地整理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承包农户自行实施;对相邻两户的田块平整中需要分割归并的,也由承包户自行协商调整。这样,既使项目实施过程中避免可能发生的因群众不理解而出现的阻工,又让农户在平整工程中得到劳务报酬,减少了项目实施的难度,较好地理顺了土地整理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同时,在项目中让老百姓积极参与管理,让老百姓在项目施工时就得到收益。
第二,处理好与项目区所在地政府的关系。乡镇政府是项目区的行政管理单位,在推进和保障土地整理进展方面,具有政治和时空优势。我们的做法是主动争取乡镇政府共同管理,使他们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既看得见、又管得着”,在检查、施工和验收的各个关键阶段,还“说得上”,充分发挥了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第三,处理好与项目参建单位(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关系。参建单位虽然在土地整理中职责和目的不同,但是,在实现土地整理的终极目的方面却应该是“荣辱与共”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利用合同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保证质量。
第四,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无论是争取项目,还是争取支持,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多次召开领导组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到项目区指导、视察,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组织签定目标书,区委督查办公室还将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展情况列入督查内容。督查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走访群众的形式进行督查指导,实施结果显著。
第五,处理好与同级相关部门的关系。例如,为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中的机耕桥、拦水坝等涉水工程和村庄道路的建设安全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委托黄山区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前往项目区实地踏勘,并编制施工图设计,以满足工程招标和项目施工的要求。为了解决施工石材问题,积极商请公安、安监部门特事特办,批准临时采矿点等。通过与同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避免了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的弊病,提升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