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抗旱作物和品种。不同作物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水分的需要量和利用率往往差别很大。抗旱作物和品种多具有根系发达、叶片窄狭、表皮厚、气孔小、呼吸强度及蒸腾作用弱等特点,能较好地适应旱地环境。种植抗旱品种比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一般增产20%-30%。因此,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要注意选抗旱、耐旱的作物或品种,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2.抗旱锻炼。在作物播种前,用一定量的水。分三次拌入种子中,每次都要先经过一定时间吸收,然后在15-20摄氏度条件下风干到原来的重量。如此反复,可使作物对干旱条件产生较强的适应反应,从而增强抗旱能力。 
  3.合理深耕。深耕(深22厘米以上)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吸水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深耕后田间保水量可增加3%-4%。 
  4.推广地面覆盖。如覆膜、覆草、覆盖作物秸秆等,减少田间水分蒸发。 
  5.浅耕保水。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浅耕,疏松表层土壤,可减少蒸发保蓄水分,并消灭田间杂草和害虫。 
  6.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料,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水分利用率可提高1倍。增施磷、钾肥和硼、铜等微量元素肥料,也能起到抗旱增产的作用。 
  7.推广灌溉新技术。一是管灌。利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可长畦短浇、宽畦窄浇,一般每次灌水量可比土渠垄沟灌减少用水20%-30%。二是喷灌。喷灌是水流通过管道、喷头等机械设备,把水喷射到空中,达到补充土壤水分的目的。喷灌可按照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随时调整灌溉定额.使土壤水分经常保持在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内,一般可节水50%左右。三是滴灌。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末级管道(毛管),再通过毛管上的滴头将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中,一般可比地面灌溉节水50%以上,比喷灌节水15%-20%。 
  8.改进灌水方式。一是大畦改小畦。即长改短、宽改窄,可使水流加快,有利于节水。渠灌区一般畦长50米、畦宽3米为宜,井渠区以畦长25米、畦宽2米为宜。二是小水汇大流。即在水量较小时,为减少渠道渗漏,可采取“群井汇流”的办法,往一个渠道里集中送水,扩大浇地范围,提高灌溉效率。三是浇水留地头。即当水浇到畦长的70%-80%时,就改浇另一畦,不仅可防止畦端积水和水的流失,还可节水20%左右。 
  9.浇好关键水。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禾本科作物有两个临界期,即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蜡熟末期。在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应及时满足作物的水分需要,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当水源不足时,则应首先保证作物临界期需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近日,由四川省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新品种“红运”南瓜,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其主要性状为:全生长期80-85天,生长习性为蔓生,主蔓长约50厘米,茎粗1.5厘米;叶片近圆形、浅裂。主蔓、侧蔓均可坐果,果实呈扁圆形,果面光滑,平均单瓜重1.3-1.5公斤,果肉橙黄色,风味极佳。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可在2月下旬和3月上旬前后播种。先将种子浸1小时左右,然后在温厢中催芽,温度保持在28-30摄氏度。南瓜苗出现1-2片真叶后及时移栽于大田中。整枝方式:伸蔓后及时引蔓,采用留主蔓整枝方式。花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前期产量和减少畸形瓜的出现。南瓜果实老熟后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