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述了农业节水灌溉的三大体系,并指出节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同时要考虑综合效益。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综合效益
1.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用水更为困难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 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顷土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 000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由于缺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过去5年,北方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5m,五大河流除长江外均缺水。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按目前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旱年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近年来,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黄河断流的时间及河段越来越长;1972年断流15天,1996年133天,而1997年长达226天,最长的断流距离达700多km。当前,我国工农业用水效益差距较大,单位工业产品耗水较高(高于美、日、德等国)。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必然还会迅速增加,农业用水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据统计,工业用水份额已从50年代的2%上升到90年代的25%,城市用水由2%增至9%,农业用水由79%下降到62%。我国水资源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应当认识到,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采取短期行为,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扭转这种负债利用的时刻了。
2.发展节水灌溉是一场革命
节水灌溉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根据上述水资源状况,要发展农业,必须发展节水灌溉。应当说,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革命。节水灌溉不但节约了用水,还可以节约土地、增加农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量,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省灌溉用水,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同时把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以及土壤水等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广义的节水灌溉包括了农业高效用水的许多措施,如雨水蓄积、土壤保墒、渠井结合、渠系水优化调配、农艺节水、用水管理等。
3.发展节水灌溉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从上述不难看出,要达到节水的目的,必须一定的资金和建设很多必要的设施,例如,实施喷灌或滴灌就要铺设塑料管道和安装喷、滴头等。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基础,避免盲目追求“先进”,不惜重金从国外进口设备而忽视我国自己创造的经验。如有一个市引进了法国、奥地利、以色列、希腊、澳大利亚等国的节水灌溉设备,还建立了一座10 000 m3的荷兰全自动控制温室。但并未看到使用这些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的报道。而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些成功经验却鲜为人知。例如水利部灌溉所在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关窑村建立的大田作物滴灌系统,从1980年以来已经运行了18年,造价仅200余元/亩。又如我国研制成功的“燕山滴灌”即国外专家赞誉为“傻瓜滴灌”的“低成本微滴灌”,均还没有大范国的推广。
为能有效地推动节水灌溉工作,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笔者认为,水费价格是推动实行节水灌溉的核心,国家只有撬动这个杠杆才能真正推动节水灌溉。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动力,也是实现水管单位良性循环的关键。反之,节水只能是句空话。目前,我国现行水费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水价过低,每方灌溉用水仅收2~6分钱。廉价的水费使得农民从不珍惜用水,尤其是自流灌区,灌水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渠系渗漏严重,灌水定额偏大,亩次灌水超过100 m3以上,水的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井灌区和泵站抽水也仅仅收取电费。灌溉水费如此低廉,至使农户长期以来根本不把节水放在心上,造成了渠灌区的大水漫灌串灌等长期落后状况。既浪费了水量又恶化了生态环境。为此,国家应当根据水量因素、环境水质因素、水利灌溉工程自身因素、农民的负担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制定合理的水价,依法执行。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可以按照“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统一时间,分步到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4.建立三大体系,全面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
为了扎扎实实地开展节水灌溉工作,必须建立节水灌溉的三大体系,即: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水灌溉标准体系和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
4.1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为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优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它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4.1.2节水工程技术与措施,它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等。
4.1.3节水农业技术,它包括耕作保墒技术、适雨种植和覆盖保墒技术、培肥改土技术、采用经济灌溉定额、抗旱品种选育、水稻浅湿灌溉技术等。
4.1.4节水管理技术,它包括建立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制订节水灌溉制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对作物灌溉进行预测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水和控制设备及计算机技术,实现灌溉用水管理自动化等。
4.2节水灌溉标准体系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和形成产量,包括水资源调度、输水、配水、灌水、土壤蒸发、植物蒸腾等许多环节,节水灌溉必须在这些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节水灌溉的情况,又不使问题过于复杂,应当对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渠道防渗率、井灌区管道输水、喷灌工程、微灌工程、地面灌溉的田间工程)以及效益建立标准。达不到标准则不能算是节水灌溉。
4.3节水灌溉的效益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应当考虑以下因素:节水量(m3/年)、节能量(千瓦・时/年)、增产效益、节地效益、省工效益(工日)、转移效益(元/年,指将节约出来的水用于工业及城市生活而产生的效益)、环境效益(元/年)、替代效益(元/年)。认真执行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实实在在地计算效益,才能使节水灌溉工作稳步发展。
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也不够快,但已经引起政府、学者、用水单位的关注,只要能够切实地制订好节水灌溉的发展规划,在规划时综合考虑节水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用经济手段促进农业节水,加强节水技术的研究,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强化组织领导与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切实搞好节水灌溉的示范,并加大宣传力度,我国的节水灌溉工作必将有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综合效益
1.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用水更为困难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 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顷土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 000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由于缺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过去5年,北方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5m,五大河流除长江外均缺水。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按目前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旱年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近年来,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黄河断流的时间及河段越来越长;1972年断流15天,1996年133天,而1997年长达226天,最长的断流距离达700多km。当前,我国工农业用水效益差距较大,单位工业产品耗水较高(高于美、日、德等国)。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必然还会迅速增加,农业用水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据统计,工业用水份额已从50年代的2%上升到90年代的25%,城市用水由2%增至9%,农业用水由79%下降到62%。我国水资源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应当认识到,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采取短期行为,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扭转这种负债利用的时刻了。
2.发展节水灌溉是一场革命
节水灌溉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根据上述水资源状况,要发展农业,必须发展节水灌溉。应当说,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革命。节水灌溉不但节约了用水,还可以节约土地、增加农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量,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省灌溉用水,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同时把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以及土壤水等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广义的节水灌溉包括了农业高效用水的许多措施,如雨水蓄积、土壤保墒、渠井结合、渠系水优化调配、农艺节水、用水管理等。
3.发展节水灌溉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从上述不难看出,要达到节水的目的,必须一定的资金和建设很多必要的设施,例如,实施喷灌或滴灌就要铺设塑料管道和安装喷、滴头等。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基础,避免盲目追求“先进”,不惜重金从国外进口设备而忽视我国自己创造的经验。如有一个市引进了法国、奥地利、以色列、希腊、澳大利亚等国的节水灌溉设备,还建立了一座10 000 m3的荷兰全自动控制温室。但并未看到使用这些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的报道。而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些成功经验却鲜为人知。例如水利部灌溉所在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关窑村建立的大田作物滴灌系统,从1980年以来已经运行了18年,造价仅200余元/亩。又如我国研制成功的“燕山滴灌”即国外专家赞誉为“傻瓜滴灌”的“低成本微滴灌”,均还没有大范国的推广。
为能有效地推动节水灌溉工作,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笔者认为,水费价格是推动实行节水灌溉的核心,国家只有撬动这个杠杆才能真正推动节水灌溉。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动力,也是实现水管单位良性循环的关键。反之,节水只能是句空话。目前,我国现行水费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水价过低,每方灌溉用水仅收2~6分钱。廉价的水费使得农民从不珍惜用水,尤其是自流灌区,灌水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渠系渗漏严重,灌水定额偏大,亩次灌水超过100 m3以上,水的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井灌区和泵站抽水也仅仅收取电费。灌溉水费如此低廉,至使农户长期以来根本不把节水放在心上,造成了渠灌区的大水漫灌串灌等长期落后状况。既浪费了水量又恶化了生态环境。为此,国家应当根据水量因素、环境水质因素、水利灌溉工程自身因素、农民的负担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制定合理的水价,依法执行。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可以按照“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统一时间,分步到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4.建立三大体系,全面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
为了扎扎实实地开展节水灌溉工作,必须建立节水灌溉的三大体系,即: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水灌溉标准体系和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
4.1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为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优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它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4.1.2节水工程技术与措施,它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等。
4.1.3节水农业技术,它包括耕作保墒技术、适雨种植和覆盖保墒技术、培肥改土技术、采用经济灌溉定额、抗旱品种选育、水稻浅湿灌溉技术等。
4.1.4节水管理技术,它包括建立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制订节水灌溉制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对作物灌溉进行预测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水和控制设备及计算机技术,实现灌溉用水管理自动化等。
4.2节水灌溉标准体系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和形成产量,包括水资源调度、输水、配水、灌水、土壤蒸发、植物蒸腾等许多环节,节水灌溉必须在这些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节水灌溉的情况,又不使问题过于复杂,应当对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渠道防渗率、井灌区管道输水、喷灌工程、微灌工程、地面灌溉的田间工程)以及效益建立标准。达不到标准则不能算是节水灌溉。
4.3节水灌溉的效益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应当考虑以下因素:节水量(m3/年)、节能量(千瓦・时/年)、增产效益、节地效益、省工效益(工日)、转移效益(元/年,指将节约出来的水用于工业及城市生活而产生的效益)、环境效益(元/年)、替代效益(元/年)。认真执行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实实在在地计算效益,才能使节水灌溉工作稳步发展。
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也不够快,但已经引起政府、学者、用水单位的关注,只要能够切实地制订好节水灌溉的发展规划,在规划时综合考虑节水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用经济手段促进农业节水,加强节水技术的研究,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强化组织领导与部门配合,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切实搞好节水灌溉的示范,并加大宣传力度,我国的节水灌溉工作必将有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