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新疆地区的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旱区;节水灌溉;农业;技术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的农业。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灌溉水的利用率不到40%。极为紧缺的水资源严重地制约着新疆农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新疆的农业灌溉毛定额是700m3/亩,实际灌溉利用系数不足0.4,即灌溉过程中lm 的灌溉用水,其50%以上都在输水过程损失了,仅剩下不足40%的水能被作物生长所利用。
一、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
(一)旱地农业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水资源特别匮乏,一般只能利用人工集蓄的天然降水(即农用蓄水池、小水库)或小的河川径流,以及可能开发的地下水源(泉水或井水)。因此,它的灌溉只能是有限的补充性的灌溉,只能起到抗旱救命水或关键水的作用,搞得好的,也只能使旱地农业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可能象灌区那样达到丰产和高产的目的。
(二)早地农业在地理条件上,由于主要处于山区、沟壑区或台塬区,引水、输水、平整土地和灌溉面积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即使有大的水源(加大水库或地下水)也难以利用,很难形成一个较大的灌溉区,灌区的一些设施条件和灌溉技术在这里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它除了引用一般灌区某些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外还应通过改造形成它自己特有的节水灌溉设施和洒灌溉技术措施。
(三)旱地农业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是属于贫困落后地区,因此旱地农业节水灌溉的设施和机具也只能以中小型或廉价为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设施,但是由于供水条件的有限性,也只能以中小型适用为主。
二、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
国家大力推动节水产业的政策影响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各类节水灌溉技术纷纷应用。到2008年,全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实现1483万亩(兵团869万亩,地方614万亩),其中,农田滴灌面积1301万亩。以灌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广泛用于棉花、小麦、瓜蔬、甜菜、番茄、水稻及林果,每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26亿元以。高效节水农业已成为新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成为我国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效节水灌溉集中地区――2007年新疆微灌面积占全国微灌总面积72.1%。这一成就,先后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人的肯定。
新疆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的典型,例如,兵团农A.N成功地开发出成本低廉、制造简单的“单翼边缝式迷宫滴灌带”(又名:边缝式滴灌带、一次性滴灌带),并充分利用地膜特点,发明了“大田膜下滴灌”工程技术,在棉花等农田应用中获得了极大成功,使曾经身价高贵的滴灌技术和产品,适应了购买力较低的中国国情。从此,滴灌和滴灌带迅速在天山南北及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临的困境
(一)面临的形势
随着新疆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给本已十分紧张的农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用水不仅因水资源不足而难以增加,丁业和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地削减了本已明显不足的农业用水,不但无法增加新的灌溉面积,甚至连现有灌溉面积也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当地的农业产。
当前,新疆的农业用水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用水缺口的不断拉大,另一方面是灌溉用水过程中“漫灌”现象突出,浪费严重,二者已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要想突破该地域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挖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水潜力,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发展节水技术上下工夫。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仅用于经济作物,用于示范工程,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推广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2.当前,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多少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3.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对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4.投资力度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5.局部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没有针对性,部分节水工程甚至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6.节水灌溉产业不规范,从业者质量意识不高,集约化程度低,投机意味浓,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部分厂商以为农村市场和农民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或者为了迎合农民过低价格的要求而提供低质量的产品;或是错误地理解滴灌带的“一次性”使用或“短周期”概念,放松或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现行的管理机制,多措并举。例如,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或是股份合作等;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xE)管理模式;
另外,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并使之参与灌溉工程管理,凸显“主人翁”的积极性。另外,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供水单位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营利企业;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任何组织形式,都应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确保正常运营。
(二)合理规定用水定额
推行“阶梯灌溉用水定额”,对超出定额用水的建议加价收费。另外,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给予补偿,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三)扩大融资方式
积极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方式,大胆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多种资金来源,实行多方式、多渠道融资,转变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靠国家帮扶的局面。
(四)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各级各方面只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数量或效果最关心,也在这方面给予了财政、科技和行政激励制度,而对于节水器材产品的生产领域缺少必要的、具体的政府性发展运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在节水器材的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或支持。因此,应建立一个适应当前行政、经济体制的行业管理机制,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应牵头对各种鼓励节水产业、节水器材发展的政策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专项行政规章,建立统一使用、规范操作的程序,合理运作。
结束语
水利基本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基础主导作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新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广普及各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解决新疆水资源短缺瓶颈的一项有效措施,更将对新疆整个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屈振华,韩英强,康春梅等.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37-19338.
[2]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3]郑旭荣.新疆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利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2).
关键词:旱区;节水灌溉;农业;技术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的农业。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灌溉水的利用率不到40%。极为紧缺的水资源严重地制约着新疆农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新疆的农业灌溉毛定额是700m3/亩,实际灌溉利用系数不足0.4,即灌溉过程中lm 的灌溉用水,其50%以上都在输水过程损失了,仅剩下不足40%的水能被作物生长所利用。
一、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
(一)旱地农业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水资源特别匮乏,一般只能利用人工集蓄的天然降水(即农用蓄水池、小水库)或小的河川径流,以及可能开发的地下水源(泉水或井水)。因此,它的灌溉只能是有限的补充性的灌溉,只能起到抗旱救命水或关键水的作用,搞得好的,也只能使旱地农业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可能象灌区那样达到丰产和高产的目的。
(二)早地农业在地理条件上,由于主要处于山区、沟壑区或台塬区,引水、输水、平整土地和灌溉面积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即使有大的水源(加大水库或地下水)也难以利用,很难形成一个较大的灌溉区,灌区的一些设施条件和灌溉技术在这里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它除了引用一般灌区某些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外还应通过改造形成它自己特有的节水灌溉设施和洒灌溉技术措施。
(三)旱地农业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是属于贫困落后地区,因此旱地农业节水灌溉的设施和机具也只能以中小型或廉价为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设施,但是由于供水条件的有限性,也只能以中小型适用为主。
二、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
国家大力推动节水产业的政策影响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各类节水灌溉技术纷纷应用。到2008年,全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实现1483万亩(兵团869万亩,地方614万亩),其中,农田滴灌面积1301万亩。以灌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广泛用于棉花、小麦、瓜蔬、甜菜、番茄、水稻及林果,每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26亿元以。高效节水农业已成为新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成为我国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效节水灌溉集中地区――2007年新疆微灌面积占全国微灌总面积72.1%。这一成就,先后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人的肯定。
新疆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的典型,例如,兵团农A.N成功地开发出成本低廉、制造简单的“单翼边缝式迷宫滴灌带”(又名:边缝式滴灌带、一次性滴灌带),并充分利用地膜特点,发明了“大田膜下滴灌”工程技术,在棉花等农田应用中获得了极大成功,使曾经身价高贵的滴灌技术和产品,适应了购买力较低的中国国情。从此,滴灌和滴灌带迅速在天山南北及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临的困境
(一)面临的形势
随着新疆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给本已十分紧张的农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用水不仅因水资源不足而难以增加,丁业和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地削减了本已明显不足的农业用水,不但无法增加新的灌溉面积,甚至连现有灌溉面积也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当地的农业产。
当前,新疆的农业用水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用水缺口的不断拉大,另一方面是灌溉用水过程中“漫灌”现象突出,浪费严重,二者已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要想突破该地域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挖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水潜力,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发展节水技术上下工夫。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仅用于经济作物,用于示范工程,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推广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2.当前,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多少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3.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对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4.投资力度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5.局部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没有针对性,部分节水工程甚至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6.节水灌溉产业不规范,从业者质量意识不高,集约化程度低,投机意味浓,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部分厂商以为农村市场和农民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或者为了迎合农民过低价格的要求而提供低质量的产品;或是错误地理解滴灌带的“一次性”使用或“短周期”概念,放松或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现行的管理机制,多措并举。例如,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或是股份合作等;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xE)管理模式;
另外,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并使之参与灌溉工程管理,凸显“主人翁”的积极性。另外,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供水单位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营利企业;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任何组织形式,都应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确保正常运营。
(二)合理规定用水定额
推行“阶梯灌溉用水定额”,对超出定额用水的建议加价收费。另外,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给予补偿,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三)扩大融资方式
积极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方式,大胆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多种资金来源,实行多方式、多渠道融资,转变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靠国家帮扶的局面。
(四)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各级各方面只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数量或效果最关心,也在这方面给予了财政、科技和行政激励制度,而对于节水器材产品的生产领域缺少必要的、具体的政府性发展运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在节水器材的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或支持。因此,应建立一个适应当前行政、经济体制的行业管理机制,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应牵头对各种鼓励节水产业、节水器材发展的政策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专项行政规章,建立统一使用、规范操作的程序,合理运作。
结束语
水利基本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基础主导作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新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广普及各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解决新疆水资源短缺瓶颈的一项有效措施,更将对新疆整个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屈振华,韩英强,康春梅等.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37-19338.
[2]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3]郑旭荣.新疆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利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