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物质,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深入。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关系着国计民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有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作用,才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在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很多水利建设单位根本没有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其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思想上,单位领导只重视项目建设管理,没有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重视;其二,在投入上,很多财政支出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没有在运行维护方面投入资金,导致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其三,在管理上,缺乏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制度,导致其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进而降低了管理水平与业务技能;其四,在改革上,很多单位都缺乏改革意识,观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人员管理不当,人才结构不规范 

  目前,在水利建设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人员超编的问题。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水利建设单位缺乏用人自主权,基本都是接受政府安排,导致人员进出不畅。比如,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在郊外,导致职工家属跟随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为了稳定职工队伍,水利建设单位不得不解决职工就医、子女上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人员逐年增加,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超编的现象,增大了工程维护管理难度。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薪酬制度,导致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较差,进而出现了离职、转行等现象,致使人才结构不规范,阻碍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制约了水利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体制不合理,权责不清 

  因为水利建设单位分类指导政策正在试点中,现阶段纯公益性单位与经营性单位很好区分,但是因为综合性水利建设单位功能较多,很难予以严格区分。很多水利建设单位都存在着性质不明、定位不准的问题,导致其没有享受到国家财政补贴,无法做到专款专用。一些水利建设单位责任主体不清,没有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予以管理,本该由上一级管理的工作,由下一级完成,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限制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优化对策 

  1.提高认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 

  为了达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首先,从思想上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重建轻管”的观念,真正将工程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全面促进工程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明确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再次,树立全面服务、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也是防洪、供水的可靠保障,为此,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 

  2.构建合理的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 

  在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构建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与流动。在聘用人员的时候,针对不同人员需求,提供不同的条件,严格按照公开招聘制度,定期考核聘用人员,制定约束、激励这两种机制,逐渐落实聘用制度。除此之外,强化人员聘后管理,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内部分配制度,合理制定薪资待遇。在岗位分配过程中,强化岗位科学设置,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制定薪资待遇,强化激励制度的灵活运用,实现聘用人员的合理利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建立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要建立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并且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等原则,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予以优化。科学的管理体制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特点。为此,在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时候,一定要从水利工程实际出发,强化外部考核和内部运行的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全面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预期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保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优势,就要提高建设单位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合理的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