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简述了随州市历史旱情概况及旱情特点,分析了干旱形成主要原因,提出了应对干旱的抗旱主要措施,达到有效解决干旱年缺水问题。
关键词:干旱;抗旱措施;随州市
1 旱情概况
随州市地处湖北省北部,版图面积9636km2,属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既易产生“坨子雨”,又易发生干旱。随州素有“十年九旱”和湖北有名的“旱包子”之称,历来都是湖北的老旱区、主旱区、重旱区。据历史记载,自宋朝以来,随州平均40年左右就会出现连续3年以上的严重干旱。新中国成立以来,随州境内平均3年左右出现一次严重干旱或特大干旱,这些旱情表现出旱期长、面积广、灾情重的特点。
2 干旱形成主要原因
2.1 气象性缺水
随州属典型亚热带季风区,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东有大别山,冷暖气流被山脉阻隔不易交汇,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59.8mm,在湖北省17个地级市州中位居倒数第3位。且年际间降水量分布不均,同一地方不同年份的年降水量可相差2~3倍。遇干旱年份,降水量远达不到多年平均降水量水平,如:2011年、2012年、2019年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25.1mm、623.5mm、552.8mm,只相当于正常年景降水量的65%、65%、58%。
2.2 资源性缺水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境内有大小河流460余条,但百川出境、无一客水入内。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8.933亿m3,但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300m3,严重低于湖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是湖北省11个水资源短缺地级市之一。
2.3 工程性缺水
随州现有各类水库705座,基本形成了以水库为主体,以堰塘为基础,以泵站为补充,以渠系为网络,蓄、引、提、拦相结合,防洪、灌溉、发电、供水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市水利工程总拦蓄能力为26.51亿m3,其中有效蓄水能力为17.3亿m3。随州虽然水利工程众多,但由于版图面积大,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分布不均。水利工程灌区外的地区水源仍显不足,全市仍有35万亩的水利工程死角。
2.4 结构性缺水
随州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大量种植中稻类高耗水农作物,灌溉用水量巨大,传统农业、工业与居民生活用水争水矛盾突出。一些地区水源条件不好,却播种水稻,往往是“先插秧,后找水,抗旱求丰收”,结果“抗”出“成本”跟“收入”差不多的稻谷,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2.5 浪费性缺水
随州市水库大多为山间峡谷型水库,渠系工程多为盘山渠、穿山渠,受开挖时條件限制,大多渠道因山就势,既没有护坡,更没有硬化。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塌坡、淤塞严重,造成输水途中水源浪费,渠系水利用系数低。传统的串灌、漫灌等农业灌溉方式浪费水源,用水效率不高。
2.6 污染性缺水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随州一些地方有限的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水质不达标,过去可以饮用的生活用水水源,现在只能作为生产用水,由此导致水源紧张。
3 抗旱主要措施
3.1 压实抗旱工作责任
严格落实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督促各级抗旱责任人消除“靠天等雨”的思想,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及时解决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抗旱关键时期,市相关领导应坐阵市防办指挥抗旱,并根据旱情发展及抗旱工作需要,抓住关键节点,召开抗旱协调会、会商会及现场办公会,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市“四大家”相关领导要深入抗旱第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3.2 加强抗旱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抗旱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完善旱情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加快旱情信息传递工作。对旱情尽可能做到提前预测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指导各地进行农业生产。
旱情严重时,各级防办应实行“旱情日报制度”,及时汇总各地旱情及水雨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面对干旱少雨天气,各级防办应会同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备好增雨设施,把握有利时机组织人工增雨作业,以有效缓解局部地区旱情。
3.3 科学调配水资源
针对旱情发展的趋势,市级防办应把握抗旱工作的主动权,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一是上收水源调度权限。即大中型水库由市防办负责调度,小(一)型水库由县级防办负责调度,小(二)型水库由镇政府负责调度,堰塘水源由村负责调度。二是严格审批用水计划。全市所有水库的水源调度,一律提前申报用水计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在留足生活用水后,再审批农业用水计划。
3.4 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
水源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增加全市总体蓄水能力,解决水利工程死角和“旱包子”地区的用水问题。应当集中在水利工程死角和“旱包子”地区兴建小水库和万方大堰塘,增加新的蓄水;改造现有小堰塘,挖深、加堤、增容;同时全力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随州段工程建设。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利用已建的湖北省引丹灌区清泉沟隧洞进水闸为取水口,向鄂北地区供水,受水区范围包括随州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在内。该工程实施后,随州境内配水2.68亿m3,占配水总量的34.8%,将改写随州无客水入内的历史,可有效缓解随州北部岗地长期缺水的矛盾。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随州段工程,主要实施主干线建设,2019年底已完成。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随州段工程,实际是指随州市的地方配套工程。二期工程建成后,一是将极大地缓解随州城区供水压力,解决先觉庙水库低水位供水时水压不足的问题;二是将过去先觉庙、封江口等水库占用的农业灌溉用水指标重新置换出来,可缓解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应主动作为,全力推进随州地方配套工程建设。
3.5 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坚持“以水定种,宜旱则旱,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原则,引导群众根据本地水源条件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高效旱作物种植面积,这是缓解农业用水矛盾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将水利工程死角地区的水田全部改种耐旱作物;二是压缩水源条件保障率低的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改种高效耐旱经济作物。
3.6 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
节水工程建设的重点一是水库渠系整治硬化。对全市各类水库的干渠及输水设施进行硬化防渗、维修、止漏,彻底解决输水过程中跑水、冒水、滴水、漏水、渗水的问题,以提升农业用水系数;二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易旱地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以降低田间深层有可能出现的渗漏,更好地提升灌溉用水利用率。
3.7 加强水资源管理
一是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三条红线”,从根本上减少水污染。强化水源地整治,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突出抓好入河排污口治理。二是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通过出动宣传车、展牌、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主题思想。
3.8 加强抗旱工作宣传
针对旱情严重,群众情绪焦燥的实际,各级防办应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及时在媒体上发布旱情动态,宣传各地抗旱典型,营造良好的抗旱氛围。通过宣传报道,理顺群众情绪,确保旱灾之年的社会稳定。
4 结语
针对随州水资源状况,立足随州市水利和湖泊局机构改革后的新职能、新定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切实抓好抓实抗旱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调整治水思路,坚持水利建设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增加蓄水与节约用水相结合,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方针,以提高整体抗旱能力为目标,以水源建设、节水建设、结构调整、水利改革为重点,努力把随州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