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结合实际,简单地阐述下泥石流的定义、各类,以及造成泥石流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关预防泥石流灾害的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泥石流;危害;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的泥石流,它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受到暴雨暴雪等一些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是泥石流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建筑物、矿山、村庄等,造成人畜伤亡,以及破坏房屋、其他工程设施、农作物、林木及耕地、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还会淤塞河道,阻断航运,引起水灾。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都是影响泥石流强度的重要因素。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它的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来防治泥石流。 

  一、 泥石流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泥石流的种类也是各尽不同。 

  1、从物质成分角度进行分类 

   1)泥石流,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2)泥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 

   3)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2、从流域形态进行分类 

   1)标准型泥石流,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呈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不能明显的分出流通区和堆积区。 

   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3、从物质状态进行分类 

   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它的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像“石海”。 

  二、造成泥石流的原因和危害 

   要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才会形成泥石流,流域内要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要源源不断的补给泥石流;地形要陡峻,沟床纵坡要较大;在流域中的中上游应有强大的暴雨来提供充沛的水源作为外动力条件。除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加剧泥石流的发生的原因还有人类活动改变自然条件。 

  1、没有合理开挖 

   在修建铁路、公路、水渠等工程建筑时没有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千沟,它就是因为在修建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是造成泥石流发生的常见原因。 比如在甘川公路西水附近,在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接着就在1974年的7月18日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造成15座桥涵淤塞。 

  3、滥伐乱垦现象严重 

   滥伐乱垦的后果就是使植被消失,让山坡失去保护,让土体变得疏松,冲沟发育加重水土流失,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性,造成崩塌、滑坡等促进了泥石流产生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甘肃省白龙江中游树木苍生、山清水秀,但后来因为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坏,才造成泥石流泛滥。 

   泥石流的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再加上山坡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造成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1、对居民点造成的危害 

   泥石流对居民点最常见的危害就是冲倒村庄、城镇等,淹没人畜,毁坏土地。 

  2、对公路、铁路及桥梁造成的危害 

   泥石流的发生可以将车站、铁路、公路等直接埋没,还可以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造成交通中断,颠覆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致使人身伤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当泥石流汇入到河流时还会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危害 

   泥石流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可以从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过 

  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方面看出。 

  4、对矿山造成的危害 

   摧毁矿山及,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使矿山报废都是泥石流对矿山带来的危害。 

  三、如何预防泥石流灾害 

  1、防治原则 

   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际工程治理,相关的泥石流研究人员积累了一定的泥石流防治经验,总结出一个灾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 

  2、防治措施 

   2.1预防工程措施 

   防护工程是针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等主要工程措施做一定的防护建筑物,主要是为了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护坡、挡墙、顺坝等都是主要的防护工程技术。 

   2.2加强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一种通过种植植被来防止或减少泥石流危害的重要方法,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此外,还有一种常见分类方法,它是根据生物类别,将生物措施分为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三种类型。林业措施是指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种植一些植被,可以改善土壤、稳固沟床等。农业措施则为了少了水土流失,根据地形、流域等特点,合理规划,开发坡地农田耕地,让土地被重新利用。牧业措施是指在易发生泥石流山区要避免过度放牧,防止草场退化和水土保持能力的降低,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量。 

   2.3、治理工作要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 

   治理工作要与群众利益相结合,换句话说要让群众尝到甜头,才能保证群众的积极性经久不衰。举个例子,在安化大鹿院村实行的是综合治理,早在1988年人均占有粮370kg,人均纯收入就在达到了480元,家家有存款,有余粮。在1984年,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临近大鹿院的每一个村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等,但令人震惊的是唯大鹿院安然无恙。这说明 了什么?降雨程度相近,灾害却显然不同,充分说明该村在治理和防护功能上的明显差别。 

  四、结论: 

   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是一项极复杂、周期性较长的工程,更是一项医治大自然创伤的伟大工程,它所涉及到各种学科的知识,不能由单一的一门学科所代替。因此我们要对泥石流进行全面的结合治理,让经济、生态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鹏.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7-1 3. 

  [2]、甘肃省舟曲县罗家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R].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11. 

  [3]、李莉,倪丁凡.九寨沟泥石流治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