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车间
在钣金车间里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经过加工的钢板、钢条的成品半成品。钣金车间主要负责生产加工半成品钣金件,例如机器外壳、电控箱箱体、制冷机组相关零件的制作。其加工工艺流程是:配刀→ 开料→ 剪角→ 冲孔→ 折弯→ 焊接→ 打磨→ 酸洗→ 喷涂→ 入仓。其中机箱的制作工艺过程为:开料→剪角→充孔→折弯,箱体的外壳成型后要进行20-30分钟的酸化(用盐酸),之后进行喷漆过程是:除油 → 水洗 → 表调 → 磷化 → 水洗 → 静电喷涂→烘干(100℃左右) → 喷粉 → 固化。
首先,工人们将外购回来的钢板用校平生产线校平钢板,送到数控剪板机进行开料。剪切好的钢板会送到冲孔机处进行冲孔、冲型、剪角等处理。车间有6台冲孔机,其中3台是多工位数控冲床,足以应付膨大的订单。冲孔之后的钢板又被送到折弯机,进行折弯成型,这时钣金件的基本形状已经出来,可以进行表面加工处理。体积较大的钣金件会放进酸化池一段时间进行酸洗。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钣金件上的油污、铁锈、氧化物等杂质,生成一层磷化膜。酸洗后由工人喷涂粉末涂料,完成后就可以送进仓库或总装车间装配。另外体积较小的钣金件会放上表面处理生产线,由机器完成酸洗、喷涂等工作,节省了人手,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工人介绍:表面处理生产线可进行手动调速,喷洒雾状酸液,不单提高生产速度,还节省酸液。另外生产线采用的是静电喷涂:利用电晕放电原理,使雾化的粉末涂料在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吸附于钣金件表面上,从而形成喷涂层的方法。在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协助下,钣金车间的产量可高达4000件/天。
换热车间
海信换热车间主要生产翅片式换热器,翅片从形状上分类有两种——无缝波纹翅片和有缝式翅片,波纹型翅片增加了传热面积,同时使得气流流经翅片时产生扰流,破坏其边界层,以提高管外换热系数;在相同的换热条件下,有缝翅片比无缝式翅片换热效果要好,不过强度会差一些。大型换热器用的都是无缝翅片,而对于中小型换热器使用较多的是有缝翅片,尢其是小型的换热器大多是有缝式翅片(百叶窗探翅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看到的翅片有四种,分别是:普通铝翅片、带亲水膜的铝翅片(防腐蚀而且更易排走冷凝水,减少水膜对换热效果不良影响)、铜翅片(主要又在轮船上,因为铜防海水腐蚀能力较强,换热效果比铝的好)、黑色铝片(电泳防腐蚀)。
翅片的加工过程是对翅片进行剪切,转孔,压纹等,全部工序都是在一台机器上完成。加工好的翅片再和铜管串接,进行胀管,保证铜管与翅片间的紧密接触,也提高了铜管的强度。接下来的工序是脱脂、烘干,其操作顺序是:第一,上线前检查已胀好管的翅片式换热器的管口,不能有毛刺,碎屑等杂质,翅片是否有倒伏;第二,上线脱脂烘干,脱脂温度为135℃±2℃,频率30-40HZ ,脱水烘干温度为110℃±2℃,频率为20-30HZ; 第三、下线保存。之后换热器会被抬上焊接的生产线上,套上弯管,然后用自动焊接机焊接弯头;由于焊料用小弯头上的焊环代替了,所以焊接每件成品大约只需半分钟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焊好弯头后会运到车间外由工人手工焊接不规则部件,对冷凝器要焊接上分配集管和集液管,而蒸发器则要焊上分配器和集气管;分配集管、集液管和集气管三者结构形状都是一样,就是大一点的铜管钻一些孔,然后跟换热管连接。而分配器是蒸发器的标志,分出来的各根毛细管长度和内径都是一致的。换热器接着被运到检漏的地方试漏:蒸发器通入3.4MPa的N2;冷凝器通入2.0MPa的N2,浸入水池中,2分钟内无气泡即可判断为不漏气。通过检漏实验的成品可以运到仓库保存。据工段长介绍,车间每天可生产翅片管式换热器约100件。
装配车间
在总装一车间,我了解到总一车间的机组属于中小型机组,其压缩机都采用了品牌为copeland的涡旋式压缩机。压缩机安装后即放上立柱或内侧板,并用螺钉固定,然后再将接水盘按装配图放到相应位置(大约在中间部位),并用螺钉固定。接着,在接水盘的上部空间,工人师傅按图将来自一楼换热器车间的翅片管式换热器(蒸发器)放到相应位置,然后用螺钉固定。蒸发器安装完毕后,便进行相关焊接,主要是一些进出管道的连接,并装上一些诸如电磁阀、干燥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加湿器、温度压力保护装置等辅助设备。以上工作完毕后,即可进行压缩机和相关辅助设备的接线,并装上风机、电机。至此,装配工作基本完成。再盖上来自钣金车间的面板后将被送到调试区进行机组性能调试。调试不合格的机组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处理,而调试合格的机组则被送如成品仓库,然后发货。以上是室内机的装配过程,其整体装配思路是由下至上,由里及外,其流程可简示为:
底座→压缩机→立柱(内测板)→接水盘→蒸发器→焊接→接线→风机,电机→盖面板→调试→入仓→发货
在总装一车间,我们在详细参观了其每一道装配工序后,又对其中的机组进行了研究探讨。除湿机——在除湿机里我们看到有挡水板,它的结构是一块波浪行塑料板,在每个波形处设置一个小挡水槽,可以使冷凝水顺着槽流下。
总二车间主要负责大型机组的装配,其冷凝器主要是壳管式换热器,蒸发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而压缩机则多采用天津丹佛斯牌的螺杆式压缩机,也有些机组采用多台涡旋式压缩机并联的做法。其组织架构及装配流程与总一车间大致相同:底座及机组框架安装→两器安装→压缩机安装→风机,电机,风机架安装→
皮带轮安装(皮带调节)→接水盘→系统管焊接,固管(全检)→充氮保压(停工送检)→电控箱接线→面板安装→调试(全检)→包装入库。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部分机型
由于我们小组被安排在总装车间进行“现场效率分析与改善”的调研,所以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总装车间。而在总装车间的时候我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看各种机组的的系统,分析各种机型的特点和各种辅助设备的作用;这让我从中学到好多东西,虽然这只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析,还谈不上真真的学以致用。
但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乐趣无穷。
在海信,我看到他们生产的机组进行制冷量调节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多系统并联:使用多系统并联来实现制冷量调节是申菱使用的最多的方式,一般都是把各个系统的换热器(比较多的管壳式)窜在一起,走水(或空气)一侧相通,走制冷剂一侧各自独立。这样既可以保证各个系统系统独立或不影响,有使系统相对简单,可靠性高。
二、多台压缩机并联:通过改变运行压缩机的台数来改变制冷量,在多台压缩机并联系统中,未来保证压缩机油压一致、油量均匀,在压缩机低于油位的位置开有平衡孔,并有铜管连接压缩机的平衡孔,以保证压缩机油位一致。
三、压缩机排气旁通:在压缩机的教材中是说把压缩机的排气孔跟吸气口旁通,而我看到的是用一段小铜管(中间装有电磁阀)接到蒸发器入口;这样做比教材所说的做法更好一些。因为这样做可以防止压缩机排气过高(教材的做法排气反复压缩容易导致排气温度过高)。
四、采用数码压缩机、变频压缩机:这种都是跟多系统(或多台压缩机)并联一起使用,即所用的压缩机中一台是数码压缩机(或变频压缩机),其他是定频压缩机,因为数码压缩机排气量可以从10%--100%实现无量级调节,所以这样的系统制冷量调节精度很高。
在申菱,所使用的膨胀阀基本都是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在一些水冷冷水机组使用的电子膨胀阀。
下面根据自己在申菱所看到的各种机组中的一部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介绍三类机组,分别是热泵、除湿机、恒温恒湿机。
热泵
热泵的原理跟制冷的原理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我们利用能量的部分不同而已,制冷我们是利用蒸发器产生的冷量,而热泵我们利用的是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热泵系统中跟制冷系统一样,除了四大部件,还有一些辅助设备,例如:高压保护、低压保护、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以及各种阀。除此之外,热泵系统明显多了一个四通阀,使得系统既能制冷也能采暖;也多了两个单向阀和一个热力学膨胀阀。
除湿器
除湿机跟普通空调相比,多了一个冷凝器(管壳式冷凝器),两个冷凝器(另一个是风冷式冷凝器)是并联的,每个冷凝器前、后管路分别有电磁阀和单向阀,这样保证两个冷凝器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使用其中的某一个。风冷式冷凝器是紧挨着蒸发器,空气通过蒸发器时被降温除湿,再经过冷凝器被加热,因为有管壳式冷凝器在,能够保证空气经过除湿机温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当关闭风冷式冷凝器那一路时,除湿机可以当做带有除湿功能的空调使用。
恒温恒湿机
恒温恒湿机跟普通空调比,多了加热系统、湿度系统,传感系统也比普通空调复杂一些。
1、 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相对制冷系统而言,是比较简单。它主要有大功率电阻丝组成,由于试验要求的升温速率较大,因此加热系统功率都比较大,而且在试验机的底板也设有加热器。
2、湿度系统:温度系统分为加湿和除湿两个子系统。
加湿方式一般采用蒸汽加湿法,即将低压蒸汽直接注入试验空间加湿。这种加湿方法加湿能力,速度快,加湿控制灵敏,尤其在降温时容易实现强制加湿。
除湿方式采用机械制冷除湿的除湿原理是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大于饱和含湿量的水汽凝结析出,这样就降低了湿度。
3、传感器系统:传感器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用较多的是铂电组和热电偶。湿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干湿球温度计法和固态电子式传感器直接测量法。由于干湿球法测量精度不高,现在的恒温恒湿箱正逐步的以固态传感器代替干湿球来进行湿度的测量。
调研工作
在海信实习,适逢公司在进行“生产管理系统的诊断”,公司也给我们安排了“现场效率分析与改善”的调研项目,我们第四小组调研的车间是总装车间。作为小组的组长,要考虑的东西明显比其他组员要多,而且组长的态度对组员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拿到这个项目,尽管成工(成志敏)给我们讲解了不少,但在写计划书的时候还是有点不知从何着手,多亏王老师的耐性指导,让我们明白了整个项目的架构,让我们明白怎么去写我们的项目计划书。接下去便是写项目计划书,作为组长我是负责起草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虽然以前也写过不少计划书,但绝大部分是个人的安排,最复杂也是写过晚会的策划书。而这次是十个人的一个星期的日程安排。不管怎么,还是要努力的去做好,而且还要监督其他人做好自己的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和当天晚上的一起讨论,顺利完成了一份让我们自己满意的项目计划书。尽管我现在回头再来看项目计划书和项目报告,发现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自己当时真的认真努力的去做,实习结束后回头来看,发现有不足,说明自己有进步,这也算是这次实习的收获。
作为组长,每天还要主持晚上的讨论会----讨论当天发现的问题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听取大家的意见,适当的调整日程安排。
这次调研工作锻炼了我的组织和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