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从运行工况,蒸发温度、蒸发面积、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分析比较直接进入与中间换热两种形式,为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源热泵;经济性;运行能耗;可靠性 

  1. 引言 

  (1)利用污水源热泵系统为建筑物供暖空调具有重要的节能、环保及经济价值,当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应用方向。由于污水水质恶劣,现有技术都采用了中间换热的形式,随着对两防(防堵,防垢)的不断深入研究,也开始了探讨和实验污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的方式。 

  (2)从表面上,污水直接进入机组后,生去了中间传热过程,没有中间传热温差损失,可以提高机组的性能系数,并减小投资。而实际上,当污水直接进入机组的蒸发器或冷凝器时,与干净水相比其传热效率将会显著降低,综合比较起来,直接进入不一定会提高或显著提高机组的性能系数。为此,笔者从运行工况,蒸发温度、蒸发面积、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分析比较直接进入与中间换热两种形式,为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 两种系统形式 

  (1)污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称之为直接式污水热泵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中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必须为满液式或喷淋降膜式,污水在管内流动,为避免污垢的积聚和利于维护清洗,管内壁是光滑的,其蒸发器传热系数将显著降低。 

  (2)采取二次换热,设置中间换热器,通过中介进入热泵机组,称之为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如图2所示。蒸发器可按最有换热条件设计,管内壁可呈波纹状等,具有相对高的传热效率。 

  (3)假定为实现同一供热目标,污水的水源条件相同,包括污水的运行水量、运行温度、取热温差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比较两者的运行参数、换热效率及机组的性能系数。 

  3. 经济性比较 

  通过公式计算数据结果对比,在满足热泵机组性能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即机组的蒸发温度相同时,间接式系统的污水换热器面积为蒸发器面积的4倍左右,而直接式系统的蒸发器面积需增大50%左右。两者的投入主要与下面的4个因素有关: 

  (1)污水换热器采用普通材质或防腐涂层即可,而直接式的蒸发器需要考虑防腐,要用防腐材质,例如铜镍合金、海军铜等。 

  (2)直接式的蒸发器将需要经常清洗,为避免泄露,蒸发罐的壁厚要适当增加。 

  (3)直接式的蒸发面积增大后,其制冷剂冲注量也会相应增加。 

  (4)间接式系统需要增加一套循环水泵。 

  4. 运行能耗比较 

  间接式系统的中介循环水泵的运行能耗一般占系统能耗的4%~5%。如果直接式系统的蒸发器不增大于50%的蒸发面积,则需降低蒸发温度3℃左右,两者的运行能耗将无显著差异。如直接式增加50%的蒸发面积,两者蒸发温度一致,则间接式将多耗能4%~5%。 

  5. 可靠性比较 

  直接式系统在当前是不可靠的,我们从关键技术的解决程度、清洗的破坏可能性、设计保障性等方面分析直接式系统存在的问题。 

  (1)目前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够做到不堵塞、无污垢,都是或需要定期清洗、或经常发生堵塞。对直接式而言,稍有堵塞情况,污水流量就会减小,会很快恶化机组的运行工况;而间接式系统至少保证了进入机组蒸发器的流量不变,只是中介水温度会降低。 

  (2)清洗直接式机组的蒸发器存在破坏风险,一旦蒸发管泄露,后果极其严重,另外,污水中含有泥沙,避免不了冲刷腐蚀;而间接式系统即使污水换热器泄漏,也不会对机组造成伤害,因为中介水压力大于污水压力,泄漏时污水不易进入中介水系统,而且能够及时被发现。 

  (3)污水的水温既不能完全确定,也有一定的波动幅度,每相差2~3℃都会对系统有明显影响,对直接式系统而言,设计人员不易控制好设计余量,而对间接式系统则可适当增大污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4)当污水温度偏低时,直接式系统会经常发生低温报警而停机、或低温保护而不能启动;而间接式系统可在中介水中加防冻液,或正常运行、或低负荷维持。 

  6. 结语 

  (1)在机组的蒸发器蒸发温度相等时,间接式的污水换热器面积为蒸发面积的4倍左右,间接式的蒸发器需增大面积50%左右。 

  (2)在机组蒸发面积相等时,同污水温度情况下,直接式的蒸发器蒸发温度要低2~4℃,才能提取相同的热量。 

  (3)污水直接进入机组后,虽然没有中间换热过程和传热温差损失,但要想使得其蒸发器的蒸发温度高与间接式1℃,需要增加蒸发面积50%以上。 

  (4)直接式系统由于蒸发面积的增加,其投入不一定低于间接式系统,在相同的蒸发温度下,间接式系统需要多耗能4%~5%。 

  (5)直接式系统在当前是不可靠的,存在技术、清洗、设计、运行等多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承虎,吴荣华。关于城市污水热能资源化相关概念和分类探讨[J]。暖通空调,2004,34(11). 

  [2] 肖红侠,孙德兴,赵明明。非清洁能源热泵系统换热器除污方法研究[J]。节能技术,200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