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基础理论
  3. 内容

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

摘 要:从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美、虚无之美、韵律美、造型美、意境美、文化美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建筑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些想法,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人们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并保护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园林建筑;美学价值;中国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园林景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人们审美要求的反映,同时,古建筑又是阶级社会法权的象征。和裕祯在《中国文化要略》中说:“中国古建筑成型于原始社会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汉到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原有建筑形式吸收佛教建筑时期,至隋唐两代达到高峰。宋元两代为古建筑风格的转变期,明清为渐进期,官式大型建筑完全程式化、定型化,体现在建筑形式中的封建意识已经积淀为一种心理定势。”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它尤其强调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它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组群建筑;它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普遍采用的是暖和的木质,是“木构架”;不是让人们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其美学精神可借用宗白华先生的一句名言来概括:“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正是这种美学精神,传达了中国人对“宇宙图案”的奇特感观,创造了古建筑的灵魂。

  园林建筑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建筑与山水花木结合,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陶冶人们的身心,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凡此均属于内在价值,也就是精神功能。园林山水园部分的建筑,更注重它的内在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乐文化紧密相关的。礼乐相辅,情理相依。理和礼属于伦理政治规范,是强制性的,乐和情则属于审美情趣,是自愿性的,就是皈依性的,上古的人们对天高地厚、昼明夜晦、星辰转移、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表现出敬畏与崇拜,他们从自然界的这些客观现象中感受到了超人的巨大体量,并施之于建筑行为中,化体量为尊严与崇高,所以,体量便成为建筑艺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感情传递形式。马克思说过:“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建筑中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礼”,首先就反映在体现建筑等级观念的量上,“非壮丽无以重威”,运用建筑和建筑所驾驭的巨大院落空间,创造出强烈浓重的威严气氛。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中国古建筑,由造型到色彩、从室外铺陈设置到室内装饰摆设,都被赋予了秩序感,包含了社会的、伦理的、宗教的以及技术内容的秩序美,大大加深了建筑美的深度和广度。

  园林建筑的物质外壳的内部有丰富的精神蕴藏,如亭、堂、馆、轩、斋等,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文化礼仪及习俗上与“天地”及“先祖”沟通交流的物质媒体。而台的雏形是“灵台”,主要功用是祭奠天地祖宗。园林中的宫殿,以“巨丽”为特点,讲求儒家“天人合一”所倡导的“顺天理,合天意”的礼制——仪轨,强调中轴线意识及“天定”的尊卑等级秩序,反映的是惟我独尊的文化心理,适应了统治万民的政治需要。建筑一旦违背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就要论罪。据《嘉庆实录》记载,当年和罪状第十三款:“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隔段式样,皆仿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当然,园林建筑更重要的是为了审美的需要。

  1、布局上严格的结构对称要求而又摸拟接近自然的布局美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园林建筑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模拟接近自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皇家园林中的宫殿建筑和私家园林中的住宅建筑,以及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在南北纵轴线上安排主要建筑,在东西横轴线上安排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围廊构成封闭式整体,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之说,但先秦时期还没有确立以面南为尊的意识,随着对皇权的推崇和神圣化,才逐渐明确起来。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伦理哲学,从汉代的董仲舒到宋代理学,越来越严密,位尊者处于中央地位,面东西者次之,面北者最低。四合院以离(南)、巽(东南)、震(东)为吉方,东南最佳。大门为气口,除居吉方外,还须朝向山峰、山口、水流,以迎自然之气。宫殿、坛庙、官署、士大夫宅第之类,都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为儒家伦理思想所支配,园林宫区的格局,包括结构、位序、配置皆必须依礼而制。如“静明园”整体布局平面呈现的是非规整非对称状,但它的建筑“东岳庙”“圣缘寺”“含晖堂”“书画舫”等呈中轴线对称;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整体布局不对称,全园布局特点是在四周为土山的环境中以游廊串联起来的建筑群围成“L”形水池布置,以涵远堂作为全园。但“涵远堂”“知春堂”“澄爽斋”“湛清轩”“知春亭”等强调中轴线意识;私家园林的住宅部分亦如此,如苏州拙政园住宅部分位于山水园的南部,分成东西两部分,呈前宅后园的格局。住宅坐北面南,纵深四进,有平行的二路轴线,主轴线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正房组成,侧路轴线安排了鸳鸯花篮厅、花厅、四面厅、楼厅、小庭园等,两路轴线之间以狭长的“避弄”隔开并连通。住宅大门偏东南,避开正南的子午线,因这是封建皇权与神权专用。中国的寺庙园林建筑与宫殿和住宅建筑同构,不别于古印度的宗教建筑体系。如杭州黄龙洞园林,整体布局非对称,但园中建筑如山门、前殿、三清殿等则严格地遵守规则对称的中轴线标准。这类建筑格局,显得均衡、对称、协调,有典雅庄重之美。与儒家的均衡对称相反,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园部分则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灵活多变,藏露旷奥、疏密得宜,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潇洒超脱,逸趣横生。追求天趣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精神,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将艺术境界与现实的生活事例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可居、可游、可观的现实的物质空间。

  2、于有限之中欣赏到无限空间的虚无之美

  虚无之美是古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中国文化重视虚无之美,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园冶·园说》曰:“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张宣题倪云林画《溪亭山色图》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苏轼《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以上诗句都说明了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境界之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人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而创造一个洋溢着自然美的园林“生境”。

  3、园林建筑外在的造型美

  园林建筑作为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偏重于构图外观的造型美,并由这种静的形态构成一种意境,给人以联想,特别是建筑的曲线美。没经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界本来就没有直线,矩形空间和构成空间的各种实的面多是平平整整,形成许多笔直的线条和棋盘的平、立面网络,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征服,与自然亲和的中国园林建筑到处可见的是它们造型本身呈现的曲线美。“同是一样线形,粗细长短,曲直不同,所生的情感也就因之而异,……曲线比较容易引起快感,这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园林中曲折的小路、蛇形的河流和各种形状建筑,主要是由所谓的波浪线和蛇行线组成的物体是最美的线,它引导着眼睛作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使人感到愉悦。曲线之所以美,还在于它具有流动美、令人感到自由自在,更符合人心理上的节奏。园林建筑采用举折和房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舒展飘逸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的优美曲线,生动流丽,轻巧自在,“如鸟斯革”,呈现出动态美。有的屋脊上还起伏着庞大的雕龙的身体,这龙体的头、身、尾、爪均呈曲线形,仿佛在游动、飞腾。园林中高低起伏的爬山廊、波形廊,造型轻灵,蜿蜒无穷,如长虹卧堤。

  园林中千姿百态、曲线优美的拱桥,石拱如环,矫健秀巧,有架空之感;廊桥则势若飞虹落水,水波荡漾之时,桥影欲飞,虚实相接。园中习见的梁式石桥,有九曲、五曲、三曲等,蜿蜒水面,其美感效果,一可不断改变视线方向,移步即景移物换,扩大景观,令人回环却步;二因桥与水平,人行其上,恍如凌波微步,尽得水趣;三因桥身低临水面,四周丘壑楼阁愈形高峻,形成强烈的对比;四是有的曲桥无柱无栏,极尽自然质朴之意,横生野趣。以上效果,皆因桥体自身的造型所致。园中小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苏州拙政园有“笠亭”,环秀山庄有“海棠亭”等,风韵多姿,典雅秀丽,亭顶多用歇山式或攒尖式,呈抛物线状,亭柱间不设门窗,而设半墙或半栏,秀玉精致。有人称亭子为园林建筑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使整个园林建筑充满盎然生机,趣味无穷,有“揽景会心”之妙。园中云墙的砖砌月洞,工艺精细,拱券轻薄,顶部作波浪形,状如云头;底部依山起伏,墙身呈弧形,蜿蜒曲折,宛如轻罗玉带。园林中的窗、门呈现出多种形状的图形,有几何物体和自然形体两类。几何形体的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和圆形等组成,万字、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链环、橄榄、冰纹等全用直线,鱼鳞、线纹、秋叶、海棠、如意等全用弧线,而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等为两种以上线条构成。还有的四边为几何图案,中间加图画,线条简洁、流畅,富有立体感。自然形体的图案取材自花卉、鸟兽、人物故事等,如松、柏、牡丹、梅、兰、荷花、佛手等为花卉题材;狮子、老虎、云龙、凤凰和松鹤等为鸟兽题材;人物故事多以小说传奇、佛教故事和戏剧中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同一个园林中的漏窗互不雷同,苏州沧浪亭漏窗有108式,留园长廊有30多种漏窗。园林中的洞门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圆、横长、直长、圭长、长六角、正八角、长八角、定胜、海棠、葫芦、秋叶、汉瓶等形式。从线条上来看,有规律的造型线条,会形成特定的和谐、比例、对称等美学上的特征,就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美的线条。

  4、园林建筑整体布局的高低错落、相互照应所体现出来的韵律美

  园林建筑在造型艺术上的巧妙与精致中表现出它的韵律美,而且这种形式的美给予人心的涵养与陶冶以极大的影响,具有与音乐一样艺术效果。“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名言,因为“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希腊帕特神庙殿堂全部用优良的大理石和黄金、象牙造成,不用水泥和钉子,一概用正确精致的结合法,天衣无缝,可谓尽善尽美,美术史上称之为“世界美术的王冠”。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之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这种建筑有音乐一样的效果。

  中国园林建筑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式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不同于欧洲或伊斯兰以及印度建筑。中国建筑之美,为群屋之联络美,非一屋之形状美也,主屋、从屋、门廊、楼阁、亭榭等,大小高低各异,而形式亦不同,但于变化之中,有一脉之统一,构成浑然雄大之规模。

  园林建筑是通过错落有致的结构变化来体现节奏和韵律美的。中国组群建筑,小至宅院、大至宫苑均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有起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都像戏曲音乐一样,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韵律和谐。叔本华在《艺术特征论》中曾这样说:“如果从平面看,它是‘阁楼、廊楼、阁廊’的排列,这就是音乐中的3/4拍子;从垂直方向看,它又是台、栏、柱、望板的叠起,这很类似于音乐节奏中的4/4拍子。”这种节奏感和韵律美称之为音乐美。园林建筑空间的组合确和音乐一样,是一个乐章接着一个乐章,有乐律地出现的,它常用不同形状、大小、敞闭的对比,阴暗和虚实等不同,步步引入,直到景色全部呈现,达到观景高潮以后再逐步收敛而结束,这种和谐而完美的连续性空间序列,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在这方面,苏州留园的建筑堪称佳列。从留园门庭到“古木交柯”须通过重重过道,由暗而明、由窄而阔不断变化,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长达50米的夹弄,因漏窗、青条石、湖石花坛和门窗等建筑小品的设置,以及空间大小、方向和明暗的对比,抑扬顿挫,显得空间组合甚为丰富。在一路小起伏、小转折、快频率和快节奏的变化之后,到“古木交柯”节奏始缓;再从“古木交柯”到“绿荫”,虽近在咫尺,但通过“古木交柯”西门窗口望去,却见“绿荫轩”“明瑟楼”和“涵碧山房”,再几经转折而至“五峰仙馆”,最后经过五次曲折,在全园的东南角,到达“石林小院”小空间组群作为结束。同样,从“曲溪楼”到“林泉耆硕之馆”,也全为大小不同、景色各异的建筑庭院空间,彼此之间的联系有串联、并列、相套、变幻。以上建筑空间序列的变化特征,诸如变化大小、对比强烈等与音乐音素的强弱、高低、缓急、距离、间歇等确实有着共同的韵律。

  5、园林建筑内在所蕴含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抒情写意的艺术个性,赋予园林单体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意境隽永,展示了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意境美往往是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的,如苏州藕园主体建筑名“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以抒写园主夫妇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而甘愿在城弯草堂白屋过清苦生活的美好感情;园中“听橹楼”和“魁星阁”是由阁道灯通的两座小楼,一楼一阁,互相依偎,恰似一对佳偶,与“藕”合意。同样是旱船,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填寺庙园林所提示的内涵却不同,耐人咀嚼。私家园林的旱船,或名“不系舟”,象征精神绝对自由、逍遥的人生,若漂浮不定没有拴系的小船,宣扬具有哲学意味的超功名的人生境界;或曰:“涤我尘襟”,反映隐逸尘世、洁身自好的清高意趣;或取宋欧阳修“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意叫“画舫斋”;或径以“小风波处便为家”“不波小艇”等呼之,视官场为险途,表示明哲保身,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们的价值理想。颐和园的旱船“清晏舫”,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意,“清晏”,表示国泰民安,顺从帝皇之心,有颂圣意味。寺庙园林中的旱船,则有超渡众生到彼岸世界去的宗教含义。如苏州天池山寂鉴寺旱船,取佛教“慈航普渡众生”意。

  6、文化美

  园林中的桥,除了它的实用性外,还是人生戏剧的各种转折中最富特征的文化装置,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既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难关,也象征走上通途的希望和机遇,是危险与希望丛生之途。园林中的亭,因为可供文人雅士品茶弹琴、饮酒赋诗、观景赏心,遂逐渐成为风雅的象征。亭以圆法天,以方象地,以八卦数理象征阴阳象征秩序。建筑殿堂的天花板上往往绘有彩绘和藻井图案,它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汲取世界各国的园林建筑的养分,促使中国园林建筑的高度发展,其中圆明园就是中外建筑技术合作的杰作。园林建筑技术交流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园林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作为国人、建筑师则应吸收、借鉴并发扬光大,不至于使之淹没。

  参考文献

  [1]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述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刘晓明,吴宇江.梦中的天地[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
//m.webnewsfeeds.com/jianzhu/jzlw/jcll/129929275112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