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噪声固废环评监测
  3. 内容

危废处置企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

摘  要:环境服务质量、行业影响力水平和社会形象是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实现良好经济表现和永续发展的核心。我国危废經营企业大多仅有不到15年的历史,经验不足、管理薄弱,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文章探讨了危废经营企业在法规制度落实、客户服务能力、社会公众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经济、环境、社会属性分析,结合法规和环境热点要求,融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现代企业治理原则,提出了可持续环境管理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关键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 

  1 概述 

  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采用经营许可证制度,环保部门的监管重点在确保这些企业经营过程合法和污染排放达标,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危废经营企业不重视客户服务能力的提高,通过不达标处理甚至是违法倾倒来降低经营成本获利,造成脏乱差的社会形象。作为防范环境风险、保障民生健康和服务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危废经营企业急需建立可持续的环境管理体系。 

  2 可持续环境管理的内涵、现状和问题 

  2.1 可持续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侧重内部环境目标的执行和实现,以防范危险废物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和资源化过程的环境风险,确保其环境服务全过程的清洁性。可持续发展理念则从宏观出发,帮助危废经营企业在提高经济表现的同时,与危废产生单位即服务对象、政府管理部门、周边居民形成良好的互动,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可持续环境管理融合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企业管理的目标从内部扩展到外部,从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的角度出发,建立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 

  2.2 我国危废经营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危废经营领域的两大主要法规[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出台的时间分别是1999年、2004年,企业历史大多数在15年左右,多数是小微企业,目前仅处于起步和快速建设阶段,还没进入全面规范和持续发展阶段。许可证制度造成的行业门槛和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使经营企业长期缺乏改进动力。 

  危废经营企业主要有四类人员:市场业务人员、环境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其中,环境管理人员主要面向政府关系,负责申请许可证、办理转移联单,制定和提交管理计划、应急预案、季报年报数据报等,这些工作大多为应付政府要求,缺乏落实,更无质量评估和改进可言[2]。 

  文件化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成熟度的标志之一。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对管理组织的定义、职责、要求和相互关系进行文件化描述,并要求员工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危废经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多采用“人治”,各类文档材料散乱不全,难以保证管理质量,难以向客户和政府提供其经营过程规范的证明[3]。   2.3 危废经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制度落实和污染达标情况不佳 

  危险废物经营方面的主要制度包括許可证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名录和鉴别制度、标志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制度、内部培训制度、台账和记录簿制度、应急预案制度、检测分析制度、达标排放制度等[4]。 

  企业经营许可证载明了允许经营的类别和核准经营规模,但超范围经营、超规模经营现象时有发现。转移联单制度要求危废产生后的每个转移步骤都要有相应的联单跟踪,但先运输、后办理联单现象较为普遍。在根据危废名录填报废物代码时,企业往往根据其经营范围和处理难易等因素对名录中的定义打擦边球。标志标识制度要求处理设施、场所、容器等都要设置相应的规范标示,但很少有企业能完全做到规范,尤其是贮存仓库的容器标示。 

  危废处置之后的残余按照标准仍属于危险废物,由于大多数危废都不能100%处置,所以经营单位同时也是产生单位。按照固废法,产生单位应建立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特别指出应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但很少有企业对减量化给予重视和采取措施。 

  处置企业的内部管理培训往往是走过场,检查发现很多员工对相关法规标准不知情。应急预案形同虚设,每年都有处置企业发生生产事故,但几乎没有及时启动应急程序、成功避免污染的报告。法规要求每种废物进厂时应进行分析检测以确定处置工艺参数、防止不当造成污染,但部分企业未配建实验设备,分析数据仅应付检查未应用生产,焚烧企业最为普遍。法规要求危废经营企业每年对污染排放自行委托监测、政府部门监督性监测分别至少1次,但实际情况是自行委托监测全部达标、监督性监测很少企业全部达标,尤其是二恶英指标焚烧企业一半以上都超标。 

  2.3.2 以应对政府为主忽视向客户负责 

  危废产生单位对后续处置过程负有“产生者衍生责任”,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营方针,绿色产业链计划增加了供应商在各个环节环保性要求,危废经营企业向客服负责的本职将会越来越重要,而目前的行业管理政策使得各持证企业认为只要保住许可证就可以保住饭碗。很少有危废经营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废物处置过程的逻辑严密的记录数据,包括每批次废物进厂、贮存、处置的时间、责任人、数量,以及实时操作工艺参数、尾气等污染排放参数和全过程监控录像等。 

  2.3.3 难以摆脱脏乱差的社会形象 

  以环保为主业的危废经营企业却常常以污染形象示人,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周边居民与危废处置企业的矛盾关系日益紧张,低效益、高污染使得危废处置企业很难在正规的工业园区取得用地审批。 

  危废经营企业的社会形象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专业精神,没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承诺的那样进行规范管理和达标处置;二是缺乏社会环境责任,没有主动公开自己的经营信息、加强与社会的互动,社会不了解其保障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不了解其在应急处置社会危险废物方面的贡献。 

  2.3.4 对竞争力和成本效率认识的偏差 

  许可证制度下政府部门核发的许可证数量越多监管成本越大,发生污染事故的概率越大,其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各省市的核准经营规模总量普遍不能满足处置需求,危废经营企业一般不担心业务量,也就长期缺乏持续改进服务能力提高竞争力的意识。 

  目前大多数危废经营企业已经过了创业生存期,进一步发展遇到的管理瓶颈之一就是,如何从偷工减料不规范经营获取剩余价值到充分挖掘设备、职员效率和提高服务品质来提高经济表现。随着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污染的公共关系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3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3.1 目的和方法 

  实践证明,政府部门监管仅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行业内实现领先水平,必须自我加压,建设企业文化,形成内部审计和评价的改进机制[5]。 

  本研究从帮助危废经营企业识别不足、引导改进方向、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分析了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属性,概括了法规对危废经营企业的管理要求,紧密结合现代企业应对新兴环境热点的任务要求,融合贯彻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包括内外部目标的管理体系的完善为重点,探索建立应用于危废经营专门企业的可持续环境管理评价体系。 

  3.2 危废经营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属性 

  3.2.1 经济属性 

  危废经营企业的首要本质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行业领先的服务水平、信息获取便捷度和服务对象认可度是其持续获得优良经济表现的根本。 

  3.2.2 环境属性 

  危废治理属于环境服务业的一种,其环境价值突出表现在既能为其他企业消除污染又能在自身经营过程中防范污染,这需要通过高效管理保证全过程清洁,并且可以通过完善的过程监控数据“自证清白”[6]。 

  3.2.3 社会属性 

  除在自身本职工作体现专业精神外、切实杜绝脏乱差外,危废经营企业还应重视社会互动,主动公开企业经营信息,公布取得的社会环境效益,积极参与应急处置社会危险废物,利用业务专长开展环境教育等。 

  3.3 法规对许可证企业提出的要求 

  我国危废管理法规对许可证企业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设施设备满足经营需要并且达到性能测试标准;二是经营过程规范合法;三是末端污染排放达标。 

  3.4 新兴环境热点提出的新任务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废物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危废经营企业应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产业链管理等方式加快国际接轨步伐。清洁生产涉及技术和管理的高质量要求,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改进的。参与低碳经济、生命周期管理、VOC治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等新兴环境热点,有利于企业引领行业[7]。 

  3.5 可持续的本质要求   可持续并不是环境领域的专有名词,对危废经营企业来说更应通过可持續理念体现自身价值。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重新从外部审视自己的目标和行为,从而符合趋势。 

  3.6 现代企业治理的模式层次 

  现代企业重视全过程管理,强调根据组织行为特性制定管理策略,建立“制度->执行->评价->改进”的循环改进机制实现管理体系的高效性。 

  4 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4.1 评价体系 

  本评价体系详见表1。该评价体系分为面向内部、面向客户、面向政府公众三个类别。其中,面向企业内部设置了环境方针、组织制度执行、评价改进、经营效率4个一级指标,面向服务对象设置了客户知晓认可度、行业影响力水平、技术水平先进性、服务水平先进性4个一级指标,面向政府和公众设置了台账规范度、污染排放达标率、信息公开度、公益参与度4个一级指标。共设三级指标60个用于对照评估。 

  4.2 评价方法 

  本研究所列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危废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可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各指标的目标值(Gi)和权重(Ri),由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组成评价委员会,分别打分后得到(Nij)加权平均得到各项得分率,最后得到综合得分率M(代表完善度),公式如下: 

  5 结论 

  (1)我国危废经营企业历史较短,许可证管理制度下行业竞争力不足,长期不重视客户服务能力的提高, 在承担社会环境责任方面形象不佳,需要通过建立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经济、环境、社会表现。 

  (2)本文围绕客户服务能力和社会环境责任,提出了融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评价方法,使企业环境目标从内部扩大到外部,建立落实法规和应对新环境热点的管理体系,形成“制度->执行->评价->改进”的持续改进型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琪,黄启飞,闫大海,等.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01):1-5. 

  [2]李琴,蔡木林,李敏,等.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现状及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5(04):306-314. 

  [3]杨洁辉,韩庆兰,水会莉.企业环境管理、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三维融合——供应链可持续创新系统构建及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8):18-23. 

  [4]凌江,温雪峰.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5(24):43-46. 

  [5]欧阳恩钱.整体性环境责任与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法律治理[J].法学杂志,2017(07):32-40. 

  [6]曾宁赣.关于企业环境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6):225. 

  [7]黄采金,王浣尘,陈明义.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管理的总体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03):224-227.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危废处置企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
//m.webnewsfeeds.com/huanbao/hblw/zaosheng/160013725139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