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出口为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时分先行洞和后行洞施工,左洞为先行洞,右洞为后行洞。本合同段内隧道左洞施工里程ZK40+105.5~ZK40+418.5,全长313米,右洞施工里程K40+100~K40+413,全长313米。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地表为山包、沟槽相间地形,地形起伏大,轴线地面高程378.00~456.00m,相对高差78.00m。地表覆盖残坡积粉质粘土,坡体上部土层较薄,坡脚及沟槽地带上覆土层较厚。沿线植被发育,多以杂草、灌木为主。左洞出口位于一山脊处,纵向坡度12~30°,两侧横向坡度25~40°;右洞进口位于一凹槽测斜破下部,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坡向61°,坡度15~28°。隧址区地层主要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隧址区地下水以井、沟等形式表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3设计要点
由于隧道洞口浅埋,为确保开挖稳定,在隧道左、右线出洞口35m,隧道拱部122°范围内采用Φ127无缝钢管(壁厚6mm)超前大管棚注浆支护辅助施工,共设2环,每根钢管长35m,环向间距0.4m,外插角为1°,填充M30水泥砂浆。
隧道开挖最大尺寸为宽*高=15.45m*8.05m。隧道限界宽度为14.75m,限界高度为5.0m。
设计采用C30混凝土套拱作长管棚导向墙,套拱在隧道开挖轮廊线以外施作。套拱内设4榀Ⅰ22a工字钢拱架作为定向拱架,拱架之间用Φ25钢筋焊接连接,连接筋环向间距为1.0m。
超前大管棚采用Φ127mm热轧无缝钢管,壁厚6mm,节长9m。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须错开1m。超前大管棚施工时,钢管与隧道中线平行,其仰角为1°(不含路线纵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