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的特点与现状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知识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将原本看起来没有关联的材料学、测量学、力学、结构学、经济学等许多专业课程得以有机关联,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地学好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掌握施工要点。“实践出真知。”如果把学生关在校园里埋头读书,“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充其量不过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现代赵括而已,这对于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桥梁工程施工工程建筑来说,其不良后果,无疑是不敢想象的。从目前的教学实践观察,客观存在着教师抱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课程难学的现状,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教”与“学”两难的局面呢,实践证明,教师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与上岗实践的有效整合,利用“做”中“教”,“做”中“学”,促进知识与技能的顺利“迁移”,使得高职毕业生更加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本课程改革思路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内容繁多庞杂,章节跨越度大,实践性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岗位的专业要求,通过单纯的知识传授获得书面知识,仅仅将工程技术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生,也不可能满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定位。因此,作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者,应努力研究和探索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有效解决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帮助学生在构筑坚实的知识结构的同时,更能够学以致用。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职业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改革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德国在职业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的改革上,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其改革思路是:第一步确定“行动领域”,即调研工作现场,调查工作过程中相关专业的典型的职业活动,以此确定“行动领域”;第二步确定“学习领域”,即在已经确定的“行动领域”的基础上,组织归纳专业教材内容,以此确定“学习领域”;第三步是确定“学习情境”,即在围绕“学习领域”的前提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此外,美国在职业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则是一方面加强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有机整合,一方面加强职业生涯的实用指导。而澳大利亚则通过制作灵活实用的“培训包”等等辅助教学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在汲取国际职业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职业课程教学的项目化、模块化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改革思路如下:

1.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特点,从实际出发构建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

2.与当地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完善教学体系。3.专门编辑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的实训资料与教材,将职业操作技术与理论知识模块相契合。

三、本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实施

在“城镇化建设”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策紧锣密鼓地开展之时,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建筑行业所迫切需要的技术运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如果高职院校不能与时俱进,只会培养眼高手低的畸形人才,那么,从小的方面是误己,从大的方面就是误国了,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了。根据上述提及的改革思路,高职院校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应做好下列工作:

1.加强行业调研,构建核心课程。项目化、模式化教学改革的落脚点,首先建立在市场调研上。即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桥梁工程施工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为教学计划的调整及核心课程的构建提供前提。为了确保行业调研的高质量,高职院校可有效协调和组织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行业专家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而调研的对象,可以是不同地区的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行业,也可以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细分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从而“提炼”出施工技术专业中的典型的任务模块,例如,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质检员等。当调研小组各施其职分别调研之后,应定期召开调研会议,对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有机调整,从而使得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更加合理,确保课程教学和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要更加契合。高职院校采取灵活有效的一系列做法与策略,加强行业调研,有效促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改革,从而为建设工程提供应用型实践人才提供了前提。

2.加强企校联系,构筑学习平台。在“学”中“做”,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做”中“学”,则可以提升实践水平,因此,高职院校与当地相关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建立多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基地“顶岗”,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专业课程学习知识与现场工作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校外实习,从“做”中发现“学”之不足,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并能够针对性地继续学习,从而为知识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加强企校联系,进行模块化的就业岗位全真项目的系统实训,为同学们积极构筑顶岗实习的专业知识实习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模式化的教学改革。

3.完善教材内容,构建项目化、模块化教程。教材内容不仅引导了教学方向,其核心内容也一定程度地决定了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改革中,非常重视教程核心的构建。

(1)充分体现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核心。所谓“充分体现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核心”,即教材内容不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从职业专业技术的实际需要进行编辑,确保教材的核心充分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而不是强调知识的所谓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等。“重视职业分析,忽略知识体系”,是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所出现的“核心课程”理念,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有效验证。

(2)体现项目化、模块化结构。当今是信息爆发的时代,也是超速发展的时代,学期之初下发的教材中的内容,也许很快被新知识、新技术抛在后面,如果教师仍然按照这样的教材“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不仅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也不适应于毕业后的岗位工作环境。鉴于此,高职院校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适用性与实践可操作性,在教材中及时地体现当今最新的工程知识、技术工艺与方法。

(3)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在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础编辑与实际职业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模块,另一方面又要以各个岗位的有机联系为主线,即以“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这一工作主题为中心将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使得每一个项目与模块既各自独立,又可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不仅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又了解整个工程的概貌与流程。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面积扩招,高职院校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牙塔”,所以,高职院校的入学学生客观存在着智力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形,因此,教材的编辑还要尽量满足处于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的同学们的差异性要求,从而使得教学改革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高职教学改革,要求课程教材的层次化与模块化,强调学生的技能的“必需”与“够用”,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束缚,大胆改革,并付诸实践,积极创新模块项目化课程体系,并与企业积极建立合作教学平台,极力培养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的技术性人才,从而为学生技术水平的“够用”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必需”之有效对接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