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摘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在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明确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定位,正确认识轨道交通的经济属性,注重实地调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风险控制,降低成本,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建设,措施,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城市交通建设日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状况的有力措施之一,取得了高速发展,展示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如何抓住机遇,把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和安全便捷型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是建设者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做好当前的规划、设计、设备、车辆制造、施工、运营等工作,是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受益周期长,需要多方面的统筹规划,合理的进行科学决策,统一设计标准,等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与此同时还由于受空间上的制约,在工程建设中面临许多环境风险。在规避这些风险的问题上,工程的参建各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认真研究管理这种环境风险的综合措施,统筹考虑技术、信息和经济方面的对策。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同时,要完善信息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工实践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方案背景下,经济激励措施往往是能取得效果的。结合相关文献和笔者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一、 注重调研,统筹规划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好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有效的减少对周边的影响。规划在执行中必须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顺利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多专业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大,一旦建成无法修改。工程做得好,乘客深受其益。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建设应该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建设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加强综合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地面交通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协调共处。只有其他地面交通等形式与城市轨道交通相配套,才能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交通作用。此外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持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会有不同的影响。同一施工阶段中对不同地段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实地调研,对工程沿线状况做翔实的了解、听取广大市民的声音,从而分析城市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清影响和管理问题的特点,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因为线网不合理,比如线路走向不合适或换乘不方便等,就会造成没有客流、缺少客流或不吸引客流。
二、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国际上已经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单轨、导轨、线型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乃至磁悬浮铁路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为广泛,以线型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目前,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都是按照本国国情和当地的经济、地理、环境等不同条件而定的,这点对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很好的借鉴。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重,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来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例如像武汉、上海等城市,存在废弃利用率低的铁路既有线,则可将这些铁路既有线改造成城市轨道线。上海的轨道交通明珠线就是在铁路内环线基础上改造而成。在新型交通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采取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模式,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消耗低、效率高、见效快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三、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行,保障可持续发展
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之一。综观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大的特点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政府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这里包括行政立法和技术立法。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各特点都不同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各城市的城轨建设是一个整体的方案,不能一条线路讨论一次,一条线路一个政策,甚至一个投资者一个政策,因此,制定统一明确的地方法规及相关政策势在必行。统一明确的法规及政策,将为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是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贡献。此外国家制定的规范、规定、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体系,理顺投融资体制机制,规范运营模式,完善技术经济、土地征用和沿线商业开发等相关政策,健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走一条环保、低能耗,节约型的道路。
四、 坚持技术设备国产化,不断加强创新
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批车辆、机电设备和施工机械。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我国制定了既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又要大幅度降低造价的方针,提出要求制定“量力而行、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建设标准,使技术装备国产化,确保国产化率不低于70%。据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分析,一般土建工程造价占50%~55%,技术装备的建设、购置、安装费用占45%~50%,而作为构成技术装备主要部分的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占总造价的30%~35%。由此可见,要降低轨道交通总造价的关键,在于轨道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实现“中国造”。国家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院校和企业联合攻关,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机电设备国产化的关键难题在重视整车设备国产化的同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扩大国产化比例,同时注意开发易换易坏易消耗备品及材料的研制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抓住机遇,加速引进国外的关键技术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加强组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加快技术革新步伐,提高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链,降低车辆及机电设备的价格及零配件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维修费用。建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基地,建立国家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
五、 加强环境风险控制
在城市中尤其是在老旧城区、繁华城区建设轨道交通工程,由于受城市规划的制约,工程建设要面对和克服众多复杂的环境风险因素。这些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穿越既有轨道交通线路、下穿或近距离旁穿既有建(构)筑物(如桥梁、地下管线、房屋基础等)、下穿河流,也包括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其共有的特性就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反映在既有资料数据的不全面、不准确,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的不可控性等方面。对于环境风险的管理,首先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程序,从技术上认真做好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另外要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加强工程风险的综合管理,使风险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
总之,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重要高速发展时期,各建设单位应加强领导、注重调研,统筹规划、完善政策、积极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牛涛.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2009(6)
[2]袁玉玲,王选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与措施[J].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学报.2007(6)
[3]顾尚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策略分析[J].轨道交通.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