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九十年代以来,公路建设同其他领域一样在改革开展,搞活经济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人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是当前地基不均匀沉降质量通病仍然存在。本文就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问题和防治措施作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

  引言: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公路工程三大质量通病之一。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不仅会降低路面结构的平整度,还会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引起路面的各种病害,最终导致路面结构的整体破坏,既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还大幅度增加公路养护和维修的费用,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分析和探讨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控制,对我国的道路建设意义深远。

  一、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

  由于地基土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尤其在设计时通常对其作了简单的假定,使其理论上被看为单一化和理想化,单一的将地基土表达为土的容重、压缩模量、密实度等,这样造成计算与实际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因此,即便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很认真的计算,也不能确保房屋能均匀沉降。

  2、采用不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处理地基的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的不同工程和同一地区同一地质条件的不同工程,要进行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每种处理方法也会有针对性的对各种不同的地质工程和相同地质的不同工程进行处理。为了更方便施工,因此,需要同时用到各种不同的地基处理办法。要不然,用同一方法处理不同地基的话,就会造成差异沉降,产生各种隐藏的危险因素。不同地基的处理方法不同是实际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以及细致的进行。

  3、路基填料控制不当

  一是路基填料稳定性较差,如填料混进了腐殖土、种植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这类土强度低,抗水性差,在雨季易引起路基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尤其是膨胀土遇水膨胀软化,风干收缩开裂,固体稳定性差,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有极大危害。二是采用不同土质填筑路基时因土的性质不同,如填筑方法不当,碾压成型后易造成不均匀沉降。

  二、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几点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

  1.1采用低等级路面过渡采用低等级路面过渡处治不均匀沉降是目前用得较多的处治措施,先用低等级路面铺筑,待沉降稳定后,再用罩面处理,它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手段。

  1.2采用桥头搭板处治桥头沉降桥头搭板也是目前处理桥头跳车用得最普遍的手段。通过在过渡段设置一定长度的刚性搭板一端放在桥台等人工构造物固定端处,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和在搭板上预留灌浆孔,使两个对接性质不同的路面体系在变形沉降上能平稳过渡。但是经一些工地调查发现,根据目前桥头搭板设计方法进行处治的桥头均出现大量的搭板与路基分离,搭板在汽车荷载作用下出现后期的断裂、跳车等病害。

  1.3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塑料网格等)进行加筋或制成柔性褥垫层,使之调节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国际上普遍认为土工合成材料是处理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且土工合成材料除了对地基有加筋作用外,还有排水、滤层、防护、隔离、防渗等作用。因此采用土合成材料处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处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但对其设置方法、作用效果、设计计算方法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试验。

  2、压实度的控制

  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现行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采取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对路基进行压实。

  3、排水系统的改善

  设计时应考虑全面完善排水系统,避免水流冲刷,并尽可能降低地下水位。施工中应做好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防止水流对施工场地和路基的影响。

  4、施工和监理严格遵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碾压机械、碾压功以及试验提供的最佳含水量组织施工。监理人员加强管理,提高责任心。

  三、施工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填筑

  土方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一般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填筑路堤一般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一层。路基填筑压实度检测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2008)执行,达到规定压实度后方能进行上层填筑。路基施工完成后,为保证施工质量,通常在路基顶用大吨位(50吨以上)拖振压路机碾压数遍,或在路基封顶20cm~40cm范围做一至两层石灰改善土,以保证路基弯沉达到设计标准。

  2、填料选择

  路基填料一方面可以影响新路基自身的压缩变形,另一方面影响新老路基的变形模量,进而影响结合部位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路基填料的不同,会导致新老路基变形模量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新老路基抗变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新路基的填料选择控制极为重要。

  3、对于山前坡地的地基在深度、横向宽度等处理上一定要做到位,填筑时要从低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极其重要,填挖处不能采用等粒径或大粒径的填料,碾压必须密实无拼痕;对于沿河塘路段河塘里的基底处理要稳固,采用透水性良好材料填筑,基底应在围堰排除积水后再做处理。若设计采用抛石料径应下面大上面小,抛石顶面在河塘常水位以上50cm即可对抛出水面的抛石路基采用压路机碾压至稳定。

  4、位于软弱地段的山前坡地和沿河路段是最有可能路基失稳的路段,除做常规的沉降稳定观测外还要每50m设一观测断面,并要以稳定观测为重点,稳定观测必须在工程竣工才能结束;由于填料个别粒径过大或普遍偏大或局部粗细不匀造成路堤强度不均匀或填料孔隙率过大,通车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路堤内部大粒径颗粒重新分部而致使局部沉陷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填料粒径必须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路槽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严格有超大粒径的粒料存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的稳定性问题是确保高等级道路畅通和正常使用的关键,而长期以来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致力研究和力求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沉降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