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枕埋入式无砟高速道岔的基本内容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长枕埋入式无砟高速道岔的基本参数、结构特点,同时就道岔现场吊卸、存放、运输、组装、检查、调整、焊接等关键工序进行了简单阐述,内容深入浅出、简洁易懂。

  关键词:高速道岔,参数,装卸,组装,精调

  1、工程概况

  直股通过速度350km/h,侧股通过速度80km/h。

  2、道岔参数

  2.118号单开道岔主要技术参数:全长:69m;前长:31.729m,后长:37.271m;导曲线半径:1100m;辙叉角:3°10′47.39″。

  2.218号单开道岔主要组件参数:转辙器轨排:长23.392m导轨组件:长24.614m,辙岔轨排:长20.992m。

  3、道岔组件装卸、运输与存放

  道岔组件采用散件发运现场组装的形式完成,由基本轨+尖轨组件、可动心轨叉心组件、配轨、垫板及连接组件、岔枕、转换设备等组成。

  3.1装卸与运输

  道岔组件由厂家运输到施工现场,利用专用吊具按照组件吊点布置要求进行装卸。

  3.1.1吊点布置

  3.1.1.1无砟18号道岔可动心轨辙叉

  3.1.1.2导轨(胶接绝缘轨)组件

  用槽钢打捆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钢轨吊卸过程中的翻转。当起吊超过25m钢轨时起吊点间距不得大于5m,起吊点距端头距离不大于4m。

  3.1.1.3基本轨尖轨组件的起吊位置要求同导轨组件。

  3.1.2吊卸要求

  可动心轨辙叉组件起吊时,要特别注意板下枕木不要拆卸,可作为临时存放的垫楞使用;钢轨组件起吊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翻转。

  3.1.3单根轨件的吊卸

  长度15m~25m的钢轨件,吊点间距允许最大值为4m。单根标准断面钢轨吊装时,吊点位置按下图布置,且钢轨端头距离最近吊点间距不大于3m;当吊装尖轨时,所有吊点位置向右移动1m。应采用吊带锁吊卸。当起吊超过25m钢轨时起吊点间距不的大于4m,起吊点距端头距离不大于3m。

  3.2存放

  道岔及部件存放场地要平整坚实,排水通畅。道岔零部件应按组分类放置,安全稳固且易于检查及搬运,留够运输设备走行空间,防止雨淋,锈蚀等情况发生。

  3.3交接

  道岔所有组件到达现场后履行交验手续,交验工作在建设单位组织下由无碴道岔施工单位、道岔生产单位具体实施。交验完成后,形成交验记录,签字确认。

  4、道岔组件组装

  4.1组织流程

  根据道岔组件散装发运形式,其现场组织流程如下:

  施工工艺流程

  4.2施工准备

  施工前收集好道岔施工所需的技术文件、与道岔相关的线下工程资料,做好现场调查。施工人员经过培训,特殊岗位持证上岗。对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无碴轨道精测网、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事项进行检查和确认。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配齐施工机具设备,并做好施工便道的临时工程建设。检测及计量设备配置齐全,检定有效。做好支承层验收工作及CPⅢ交接和复测。

  4.3测量定位

  无砟轨道道岔测量以CPⅢ控制点为基准,根据站场设计图进行道岔区控制桩测量,确认无误后进行道岔桩位放样,为了保证道岔轨排分段纵移到位,需测设的主要岔位桩为:岔前中心桩、岔心桩、辙叉前端中心桩、岔尾中心桩。

  4.4岔枕铺设

  按照图纸设计摆放道岔底座纵向钢筋,在单根岔枕两相应支点放置临时支撑木楞(木楞顶面高程应低于岔枕桁架钢筋底面10-20mm),如图4-1。先逐根吊卸岔枕摆放到已完毕的木楞上,再调整岔枕方向,用100m钢尺调整岔枕的600mm间距(不得以岔枕间距累积测量),然后调整岔枕水平。

  4.5摆放弹性铁垫板、扣件

  垫板摆放顺序:弹性铁垫板---缓冲调距块—轨下橡胶垫板—盖板—岔枕螺栓(含弹垫)---螺栓预紧。

  注意:根据垫板与岔枕的对应位置,将轨下橡胶垫板摆放到岔枕上,摆放时注意1:40较低一侧朝向轨道中心。缓冲调距块薄的一侧朝向线路中心。依次安装T型螺栓、平垫圈、螺母和Ⅱ型弹条,弹条的紧固以三点接触为准。如图4-2。

  4.6摆放尖轨与基本轨组件、辙叉组件

  4.6.1直基本轨与曲尖轨定位

  在基本轨前端4mm处的支承层表面用记号笔画一条细线,基本轨就位时,该线与基本轨前段对正,然后按轨缝8mm从前到后依次调整,调整完后用100m钢卷尺复查全长69m±10mm。

  4.6.2曲基本轨与直尖轨定位

  用方正尺检查并调整直曲基本轨端头方正差(即直曲基本轨前端面在同一平面内)。然后按8mm轨缝从前到后依次调整,调整完后用100m钢卷尺复查全长69m±10mm。用支距尺以直股工作边为基础,用卷尺测量方正尺距钢轨端头的距离。然后看其差值,方正差不能超过1mm,若超差可窜动基本轨。按照下图调整两基本轨工作边的距离,基本轨后的钢轨可暂不调整。

  4.6.3尖轨跟端支距控制

  分别在尖轨跟端里侧和外侧安装轨距块,并按照图纸要求调整各处支距。

  4.6.4铺设辙叉组件

  辙叉组件的垫板位置及方向在道岔制造厂内已经调好,没有特殊情况应以辙叉组件垫板确定岔枕位置及间隔。

  4.7其他钢轨组件安装

  转辙器及辙叉就位后,分别摆放直股钢轨、曲股钢轨件、安装护轨及临时连接钢轨。

  待道岔铺设完毕后分别检查岔前、岔后里程(允许偏差小于5mm),预留轨缝(允许偏差2mm),道岔全长(允许偏差5mm)。所有钢轨件、垫板件安装检查好以后,进行转辙器防跳限位装置和辊轮的安装。

  4.8竖向支撑螺杆安装和高程调整

  在每根岔枕预留支撑螺杆孔处安装竖向支撑螺杆,竖向螺杆应加工成尖状或打磨成圆头,每根螺杆端部应放置中央设有凹槽的5cm×5cm×3mm钢板,以防止螺丝穿透到支承层混凝土内,如图4-3。安装前,应润滑竖向支撑螺杆。通过调整竖向支撑螺杆高度调整轨枕的竖向位置,进而实现钢轨上下位置的调整,使得道岔水平符合要求。

  4.9侧向调节地锚安装

  每两根岔枕两端(辙叉部分加密)安装侧向调节地锚,如图4-4。地锚钢筋采用HRB335φ32螺纹钢,植入支承层长度不小于25cm,侧向调整采用M16螺杆并与桁架钢筋焊接。通过调整地锚M16螺杆位置调整轨枕平面位置,进而实现钢轨左右位置的调整。

  4.10粗调、钢筋绑扎

  利用轨检小车,按照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和18号道岔铺设手册的要求通过调节地锚和竖向支撑螺杆、调整或更换扣件零部件进行轨向、轨距、支距、高低、水平、密贴和间隙的调整,将道岔水平方向、高程调到2mm误差范围内。道岔前、后至少35m正线轨道与道岔一同进行检查、调整。渡线两组道岔一起进行检查、调整。

  粗调结束后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底层、上层钢筋,除接地钢筋外,其他所有钢筋节点(纵向、横向、架立钢筋及轨枕桁架钢筋)均采用绝缘卡进行绝缘,道床板混凝土灌注前应进行绝缘检测,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合格后方可立模,立模前确保支承层混凝土表面无异物。如图4-5,4-6。

  4.11初步精调

  利用轨道精调小车配合全站仪测量轨道的高低、轨向、水平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精确。精调时,根据精调设备显示的读数,缓慢的旋拧竖向支撑螺杆和地锚,使道岔的轨道几何位置和几何形位均满足无砟轨道的技术标准,然后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定位,防止道岔轨道结构发生位移。如图4-7。

  4.12转换设备预安装及工电联调

  验证道岔铺设状态—安装锁闭装置—安装安装装置及转辙机—安装密贴检查器---转换设备调试---转换设备检查。安装结束后检查道岔转换过程中确保锁钩动作平稳,与锁闭铁结合良好,无别劲、卡阻现象。检查道岔几何状态和空间位置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4.13拆除转换设备

  转换设备拆除后按要求存放,同时做好防护。

  4.14检查、二次精调、固定

  对弹条螺栓、岔枕螺栓、限位器螺栓、翼轨间间隔铁螺栓、长短心轨间隔铁螺栓按设计要求复紧。采用轨检小车二次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行位指标,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精确调整,合格后采集数据出具报表。

  4.15混凝土浇筑、拆除支撑系统、养生

  4.15.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对道岔部件进行有效防护,并对岔枕与混凝土结合面进行充分湿润。如图4-6。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0℃,浇筑过程中气温差不得超过15℃。渡线两组道岔从中间向两端同时浇筑,道岔前、后至少35m正线轨道与道岔一次浇筑。浇筑后及时拆除包裹扣件塑料袋及钢轨彩条布,用干净的水清洗岔枕和钢轨上残留混凝土。如图4-7,4-8。

  道床板表面应按设计坡度压实抹平,防止表面积水。

  4.15.2拆除支撑系统

  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旋松竖向支撑螺杆一圈。待混凝土终凝后,拆除竖向支撑螺杆,遗留孔洞用无收缩混凝土填充,填充前应清孔,确保孔内无杂物、无积水。

  4.15.3养生

  混凝土表面铺盖土工布,避免阳光直射或与大气直接接触并需洒水养生。如图4-9。

  混

  4.16焊联道岔

  首先焊接岔区内部钢轨接头,焊接顺序如下:

  道岔岔区内部钢轨接头的焊接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道岔与相邻无缝线路的焊接锁定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挡轨温在锁定轨温范围,松开道岔前后各100mm范围内钢轨扣件并支垫滚筒使钢轨处于自由状态,直接焊接道岔前后的6个接头。

  4.17安装转换设备、工电联调。

  4.18检查、调整

  4.18.1检测工具及指标:

  表4.18.1.1道岔几何状态检测表

  序号指标允许偏差检测方法备注

  1轨距±1mm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2轨距变化率1.5‰

  3水平±1mm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三角坑

  4水平变化率2mm/2.5m

  5轨向(短波)2mm/30m弦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2mm/10m弦弦线

  6轨向(长波)10mm/300m弦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7高低(短波)2mm/30m弦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2mm/10m弦弦线

  8高低(长波)10mm/300m弦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9轨底外侧与轨距块缝隙0.5mm塞尺

  10轨枕挡肩与轨距块缝隙0.3mm塞尺

  11扣件扭力矩180-250N*M测力扳手设计

  12弹条中部与挡座间缝隙0.5mm塞尺

  13焊缝顶面0~+0.2mm1m平直尺及塞尺

  工作边0~-0.2mm1m平直尺及塞尺

  圆弧面0~-0.2mm1m平直尺及塞尺

  轨底焊筋0~+0.5mm1m平直尺及塞尺

  表4.18.1.2检测工具表

  序号名称用途

  1轨道激活状态测量仪轨距、方向、水平、高低,中线偏位、高程

  2轨距尺轨距、查照间隔、水平

  3支距尺支距

  4方尺道岔始端钢轨对齐、岔枕垂直度

  5100m长钢卷尺道岔全长、岔枕间距

  6卷尺局部长度、距离测量

  7塞尺轨头密贴、轨底与台板密贴、顶铁缝隙

  8游标卡尺间距测量、局部尺寸测量

  9水平仪高低测量

  101m平尺轨顶、工作边直线度、平直度测量

  112m平尺轨顶、工作边直线度、平直度测量,主要用于调整,心轨尖端抗线测量

  12绷线器岔枕纵向对齐,工作边方向,轨顶高低,岔枕高低,直线度

  13磁力拉环

  14弹簧秤配合测量道岔全长、钢轨长度

  4.18.2调整方法和调整顺序

  按“先方向,后水平;先直股,后曲股;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采用轨检小车和全站仪对道岔几何状态、平面位置进行检查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点进行调整。根据更换轨距块或缓冲调距块,实现钢轨方向的调整;通过更换调高垫板的厚度调整钢轨标高;通过增减顶铁调整片,调整尖轨、心轨顶铁间隙,并同时与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结合道岔高低、水平的调整,使尖轨或可动心轨轨底应与台板间隙不超标。调整限位器位置使两侧的间隙值对称均匀并满足技术要求。

  5、注意事项

  5.1施工前准备与铺设道岔类型相匹配的施工机具,包括道岔部件和轨排的组装、运输设备,现场移位机具,钢轨焊接设备,轨道检查车和配套的测量系统。

  5.2严格按照道岔部件的技术要求吊装、运输、存储道岔钢轨组件和零部件,防止产生变形或损坏。

  5.3无碴道岔的施工和有碴道岔施工不同,一经浇筑混凝土即完成定位,出现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很难调整,因此要准确测设道岔位置并布设控制桩,道岔严格按控制桩铺设就位。

  5.4无碴道岔的精调和固定采用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和长岔枕区域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以上装置同道岔区专用测量系统配合使用,完成无碴道岔的精调和固定。无碴道岔最后的铺设精度决定于支撑设备的调整能力和稳固性。

  5.5道岔位置和内部尺寸调整时,应以直股钢轨为基准调整其他钢轨的件的位置及相关尺寸。

  5.6道岔接头焊接和打磨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要高度重视。

  5.7浇筑砼后进行道岔开通前的精调,在精调过程中通过调高、调距弥补道岔施工中出现的几何状态超限等问题。

  5.8无碴道岔轨距、高低、水平的调整要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调距和调高垫板来实现,铺设前要多准备调整配件。

  5.9道岔施工完成后,用钩锁器固定尖轨,直向限速通过,侧向使用道岔前须按相关程序协商,征得施工单位同意,并做好相关限速标志和防护工作,禁止在岔区起停。

  5.10设置专人看护,防止道岔部件、扣件、电务设备等丢失或破坏,按有关要求进行涂油和扣件复拧等工作。

  6、结束语

  道岔是线路的薄弱环节,直接制约着列车运行速度,严格按照标准组织施工和检查是成功铺设的必要途径和关键所在,通过京沪高铁定远站道岔工程的成功实践,高速铁路道岔施工技术日臻成熟,可作为同类工程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梁柏成,常素良.整体道床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3(增刊):20-22.

  [2]邹小魁,朱东方.可动新贵辙叉咽喉处结构优化对长心轨强度的影响[J].铁道标准设计.2011年04期

  [3]王平,刘学毅,陈嵘.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技术的研究发展[J].高速铁路技术.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