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基坑回填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基坑回填在主体结构顶板防水层完成7天后开始施工。施工随结构物施工顺序填筑。回填按照公路施工要求施工。
基坑回填施工工序为:测量放线-→场地清理、填前压实-→分层填筑-→检查验收。
2、工艺流程
3、施工方法
1)回填土方土源来自基坑开挖,除弃运土方外,全部用于回填。
2)用于填筑的各种填料应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土方工程的正确压实方法、为达到规定压实度所需要的夯实设备及其组合、各类压实设备最佳组合下的夯实遍数、以及夯实系数等。试验段的位置由监理工程师选定,其长度不少于50m长。要求全部试验应在正式开工前完成,并将试验情况用书面形式监理工程师汇报,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3)用于填筑的土应经过试验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土中不应含有腐殖土、树根、草籽或其它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
4)填方施工时根据拟定方案进行沉降和稳定监测,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继续填筑。
5)填方施工时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分层的松铺厚度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且不大于设计要求的30cm。施工时用花杆挂线施工。
6)为保证压实度,填方两侧各超宽50cm,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宽度。两侧超填部分与填土一起填筑、压实,不得出现贴坡现象。分层松铺厚度以30cm为宜,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分层压实。
7)平整用人工初平,并刮成2%~4%的横坡,采用打夯机夯实土方,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含水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风干或洒水;(含水量过高则风干,反之则洒水)。每层土检测验收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8)分段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段同时施工时,则两段按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9)土方填筑顶面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填土高度小于8cm时的填方将原地面翻松深30cm,再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得小于95%。
10)中途长时间停工或雨后施工时,表层应加以整理,遇到有积水的地方,复工时须使表层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再对表层先行压实后方可填筑。
11)填筑时,试验控制应同步进行:顶层300mm的相对压实度,每1000m2进行一次取样试验。300mm以下的各层填料的相对压实度,每2000m2进行一次取样试验。
基础底的相对压实度,每4000m2行一次取样试验。其它填土的现场相对压实试验,每2000m2进行一次取样试验。压实试验随时接受监理工程师随意取样检查。土的压实检验用灌砂法、核子仪或规范允许的其它有效方法检测,核子仪使用前用标准试块进行标定。
12)回填边角用小型打夯机夯压密实。其分层碾压厚度控制在15cm。
13)基底及每一层施工完成后,应将该层宽度、填筑厚度、压实厚度、逐段标高和压实度等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4、设计要求
当顶板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做好防水层和保护层,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验收合格后可分段分层适时进行回填土施工。
1)边墙两侧各宽2m及顶板保护层以上1.5m范围内回填土层选用透水性差的粘性土,不得用透水性好的砂土、杂填土等。同时,回填土除满足施工期间的要求外,使用期间还应满足市政道路路面高程及密实度要求。
2)基坑土层的回填做到均匀、对称,避免结构不均匀受力。主体结构顶板上1.5m范围土层回填必须采用人工夯实,层厚0.3m。此范围内严禁采用机械碾压。
3)基坑土层回填应在主体结构顶板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施工。
5、施工技术措施
1)顶板150cm范围内及管线周围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实。人工夯填时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2)顶板以上回填有150cm的非渗水土填筑区,并分两层夯填密实。回填施工要先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确定分层厚度和机械组合。
3)回填土为粘性土或砂质土时,在最佳含水量时填筑,如含水量偏大应翻松晾干或加干土拌匀;如含水量偏低,可洒水湿润。
4)回填时分层水平填筑、分层夯填、分层检测。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成台阶,其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密实度控制在93%以上。如果达不到密实度要求,则增加夯实遍数,检查回填土的含水量。
5)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抓紧晴天时间分段施工,工序紧凑,取、运、填、平、压各环节紧跟作业。雨季施工,雨前应不得填筑非渗水性土壤。
6)回填夯实过程中,每一层均用核子密度仪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实度,本层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不得进行下一层施工。同时要求每200m2取样一组,对密实度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