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117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2-12-22 10:52:0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5.39 M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学科专业:地质工程
授予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xx大学
学位年度: 2010年
西安地裂缝自1959年首次发现以来,已对西安市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对在建和拟建的多条地铁线路构成了威胁。在目前已经探明的十四条地裂缝中,有多条与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1号、2号线相交。西安地裂缝在未来地铁建设及运营期间的活动无疑会影响到西安地铁的安全性。由于西安市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已有的震害研究表明,地铁结构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给地震应急以及震后修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保证西安地铁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同样也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西安市这一特殊的工程地质环境下建造地铁是一个全新的重大工程难题,学术界和工程界均对此高度关注。
本文以西安市重大工程-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活动带的防灾措施为工程研究背景和依托,以地铁沿线地裂缝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活动特征及西安地铁隧道在这一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动力反应特征及土与地下铁道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力荷载作用下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地铁隧道在动力荷载作用及地裂缝活动状态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基于对地裂缝运动及其对地下结构破坏规律的认识,建立了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地裂缝场地动力试验模型。试验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隐伏地裂缝的上覆土层会产生开裂,出露地表且裂缝宽度增加,并在原有地裂缝附近引起与之相交的次生裂缝,地震荷载作用引起的地裂缝开合,使其成为深部土体向上运动的通道。 论文首次进行了地裂缝环境下地铁隧道地震动力振动台模型试验,以相似原理为依据,建立了基于重力失真模型的黄土自由场地环境下盾构隧道及马蹄形隧道地震动力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试验证明地铁隧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运动加速度比其周围土体的动力加速度大;地铁隧道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土压力相比于振动前后土压力要增加许多,所以在地铁结构设计中对于动土压力及侧向土压力应引起重视;动力荷载作用下盾构地铁隧道底部的正应力较大。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由于地裂缝南北两盘的不均匀沉降,地裂缝邻近部位的地铁隧道应力出现增大现象。当地裂缝场地中采用柔性分段式地铁隧道穿越时,其地铁隧道各段的动力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且在地裂缝区域没有出现应力剧增的现象,据此在工程中建议采用柔性分段接头穿越地裂缝区域。
论文还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以 Marc为分析平台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西安地铁中采用的典型隧道形式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征分析及与地裂缝运动耦合时的地铁隧道动力分析;研究认为: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所受的剪应力较大,工程中应该进行相应的考虑;动加速度和主应力的最大值产生于隧道结构的底部, 同时在地铁隧道内部各点的累积变形大于隧道外部各点的累积变形;当地裂缝场地南盘相对于北盘下沉时,将在分段马蹄形隧道各分段处产生摩擦作用且在各连接部位产生压应力,同时在隧道的两侧壁和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剪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