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要求:
1.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2.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3.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4.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5.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6.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知识结构体系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1.城市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2.城市交通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
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
城市道路系统(通道)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二)城市对外交通
1.铁路
铁路设施:直接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客、货运设施;铁路专用设施
铁路客运站
会让站、越行站
中间站
①中间站是客货合一的小站,多设在中小城市,采用横列式布置,间距20-40km.
②按客站、货场和城市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布局方式,规划应尽可能将铁路布置在城市一侧,货场要方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区段站
货运站
编组站
2.公路
公路分类、分级
公路布局
长途汽车站的类型
客运站
货运站
技术站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3.港口
港口基本情况
港口城市规划布局要点
4.机场
机场分类
机场布局
①机场宜设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最小距离5-7hm)。
②如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道一端与城市边缘酌距离至少15km.
③与城市的距离应不近不远(10—30km),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
④避免通讯干扰,与铁路编组站、电气化铁路、高压线、变电站、电讯台、广播站、有高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单位保持适当距离。
⑤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应在30分钟以内,建设快速路或用其他方式(地铁、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联系。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①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分界线。
②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
③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道路宜自然)。
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①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要注意避免在交通性道路两侧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设施与用地,在生活性道路两侧同样避免布局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
②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辅,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③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④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系统)。
⑤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
⑥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不能混淆而产生冲突;城市道路与铁路场站、港区码头和机场之间要联系方便)。
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
①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②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③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
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编制道路系统规划说明书
4.城市道路分类
按城市骨架分类
①快速路联系组团间交通、中长距离交通、快速交通;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应布置在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分割带中;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②主干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对外交通枢纽、中距离交通服务、常速的道路。
③次干路组团内联系,位于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属集散交通。
④支路汇集交通量。
按道路功能分类
①交通性道路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车速快、车辆多、车行道宽,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可分为货运交通干道、客运交通干道和客货混合交通干道。
②生活性道路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可分为生活性干道、生活性支路。
5.城市干道网类型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①适于地形平坦城市,有利于建筑的布置。
②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增加放射道路,又产生复杂的交叉口和三角形街坊。
③交通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
①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
②环行干道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联系。
③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不断向外扩张。
自由式道路系统
①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非直线系数较大。
②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
①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京等城市。
②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如兰州等城市。
6.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②对于特大城市,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③对于较大城市,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
④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主干道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②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7.城市交通枢纽布局
货运交通枢纽
客运交通枢纽
设施性交通枢纽
8.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局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l00m,次于道350-500m,支路150-250m。
道路网密度
①城市干道网密度:于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2.4-3km/k㎡;中等城市为2.2-2.6km/k㎡。
建议大城市为3—5km/k㎡;中小城市为2.5-4km/k㎡。
②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中等城市为5-6kn/k㎡。
建议—6—8km/k㎡。
道路红线宽度
①道路红线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割带四部分。
②道路实际宽度根据周边用地功能、交叉口而发生变化。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③快速路红线宽度60—100m,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
道路横断面类型
多种形式,各有利弊,正确选用。
①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能适应
②两块板道路解决对向快速车流的干扰,车速大于50km/h时设置(高速公路、快速路);具有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可在交通干道交通量较大的一侧设置辅助道路。
③三块扳道路机非分道行驶,保障交通安全;景观效果好;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应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道;不适应于城市快速路;占地大、投资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受限。
④四块扳道路解决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一般不宜采用。
(四)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1.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3.交通出行od调查
od调查的目的
出行的起、终点调查,以得到现状交通的流动特性。
交通区划分
居民出行调查
货运出行调查
(五)城市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
2.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协调各种运输方式
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使交通系统获得最佳效益
3.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
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矛盾:交通拥挤,肇事,环境污染,景观被破坏;原因:交通需求增长(人口增加,经济发展)
规划目标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设施,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预测
规划方案的制定
规划方案评价的原则有效率原则;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