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我国及世界城市规划学科的两大渊源:一是建筑学(包括一些工程学科)的延伸,意识地理学(主要是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大延伸)。在诸多相关学科中,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工程技术知识

  (2)人大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布局,主要为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应用(技术)地理——如RS(遥感)、GISC(地理信息系统)、GPS(全国定位系统)等,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1、研究对象有共同性-城市地域空间系统。

  城市地理学研究:

  (1)区域空间

  (2)城市外部空间

  (3)城市内部空间

  (4)城市微观感知空间

  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涉及的各个空间层次:

  区别在于:1、一般的城市规划由于受建筑学的影响,侧重形体,直觉;而城市地理学侧重综合分析、重机制、过程的研究。

  2、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城市空间分异等等。

  3、城市规划的发展为城市地理学提供了研究平合,开辟了研究领域,因此,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促进。

  (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P55。

  (四)一般了解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重点了解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P57。

  二、城市地理学重要理论

  (一)城市化(城镇化)

  1、基本概念P59,理解有形城市化、无形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的阶段:集聚城市化——郊区化(住宅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制造业郊区化——办公业郊区化-广域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3、城市化的运行机制,重点了解"推拉学说"。

  4、城市化的类型:重点了解积级型、消积型城市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5、城市化的水平测度:单一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重点掌握以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城市(镇)常住人口/研究地区的总人口 ×100%。

  目前世界水平50%土,发达国家70——80%。中国30%土,城市(镇)常住人口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市区内的户籍农业人口、户楫籍非农业人口、外来常住一年以上的人口。

  6、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诺瑟姆曲线 城市化水平的增速。

  7、高度城市化引起的区域空间现象:大都市带(MEGALOPLIS)提出者戈特曼。

  8、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P65水平低、波动大、区域不平衡、受政策影响大、多元模式。

  9、城市化的预测方法P68。

  (二)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

  一般了解,重点了解区位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三)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1、城市职能的概念P76,重点了解。

  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等含义。

  2、城市性质的概念P77,重点了解。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

  (四)城市地域结构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三大经典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重点了解,理论提出者,主要形式,内涵,参观P23。

  2、城市动态:

  (1)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的区别

  (2)城市形态的常见类型与优缺点

  3、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两个基本点是定指标。

  4、城市边缘区,一般了解特点,熟悉P91的图

  (五)城镇体系

  1、城镇体系的概念,参见《城市规划原理》

  2、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

  首位度=第一城市的人口 / 第二城市的人口

  首位度要适宜

  3、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1)赖利的模型(重力模型)

  (2)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4、中心地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思想,K=3,K=4,K=7系统。

  5、均衡、非均衡增长、生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城镇体系演化的基本阶段: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均衡

  三、城市化地理的研究方法

  一般了解P60。